纯电车市的热闹劲儿,真是让人眼花缭乱。新品牌新车型层出不穷,都想抢头把交椅。这会儿,广汽本田P7来了,它不像那些初出茅庐的新面孔,而是带着广本多年积累的造车“老底子”。这股“合资底蕴”如何在纯电这条赛道上发力,特别是在它喊出的“不晕、不累、不糙”这些实际体验上,成了不少人关注的焦点。
要说它“不晕、不糙”的底气,很大一部分来自看得见的“硬实力”。比如这套底盘,前双叉臂搭后五连杆,这配置在不少豪华车上才能见到。这种悬架结构天生就对路面颠簸有更好的过滤能力,能让车内乘客感受到更高级的平顺和舒适,不像一些车那样容易发“散”或“糙”。
更进一步的是,它还用上了ADS自适应电磁减震系统。这玩意儿厉害,能做到毫秒级响应,根据实时路况和驾驶状态调整减震器的阻尼。这意味着无论你是在平坦大道巡航,还是偶尔遇到颠簸烂路,悬架都能迅速适应,提供恰到好处的支撑和滤震,这种细腻感是传统调校功力的体现。
车身结构的扎实程度也直接影响驾驶质感和安全性。P7的车身高强度钢使用比例高达68%,其中热成型钢占到25%,这让它的车身扭转刚度达到了4万牛・米/度。高刚度车身不仅在碰撞时能更好保护乘员,也能让车辆在高速变道或过弯时更稳定,不容易产生多余的晃动,开起来更安心、更有整体感。
别忘了那些“看不见”的安全保护。车内足足有13个安全气囊,形成一个全面的防护矩阵,主副驾、侧气囊、侧气帘等等全都有,碰撞瞬间弹出体积高达400升,能在关键时刻提供充足的缓冲,最大程度减轻对乘员的伤害,这是传统车企在被动安全上的基本功。
尽管是电车,P7在驾驶控制上也保留了一些传统车的细腻感。比如动能回收强度,可以通过拨片实现6档调节。这给了驾驶者更多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路况,选择最舒服或者最高效的能量回收模式,而不是被动接受固定的强弱设定,让电车的驾驶不再那么单调。
说到动力,双电机四驱版4.6秒就能破百,性能数据很亮眼。但更值得体验的,可能是这种动力如何被平顺地释放出来,如何与底盘协同工作,做到既有爆发力又不至于让乘客感到突兀或晕眩,这需要深厚的动力标定功底。单电机后驱版200千瓦的电机,也确保了日常驾驶的充沛和平顺。
续航方面提供了CLTC 620公里和650公里两种选择,满足大部分人的日常通勤和中短途出行需求。特别是650公里版本,对通勤距离在50公里左右的上班族来说,基本一周充一次电就够了,大大降低了续航焦虑,提升了用车的便利性。
坐进P7的车内,科技感是有的,但更重要的是它如何服务于驾乘体验。41.9英寸的AR-HUD和9.9英寸的全虚拟仪表,把关键信息直接投射到眼前,减少低头时间,提升驾驶安全性。
那个1.85平方米的智能调光天幕很讨喜,用了EC固态电致变色技术,能隔绝95%的红外线和99.9%以上的紫外线。夏天即便阳光强烈,车内也不会觉得晒,而且还能语音控制天幕的透光度,这种对乘坐舒适度的细致考虑,是传统车企擅长的部分。
音响系统也是亮点,16个扬声器的BOSE音响,特别是有前排双头枕扬声器。这个设计太赞了,导航提示音或者接电话时,声音只从头枕出来,不影响旁边的人听音乐。这不只是堆数量,而是真正考虑了不同乘员的需求,打造了一个专属的听觉空间,很人性化。
智能驾驶辅助方面,P7搭载的是Honda SENSING 360+系统,是本田多年技术积累的升级版本。它提供了L2+级别的辅助功能,特别是新增的高速领航辅助,能帮你自动变道、上下匝道,让跑高速变得没那么“累”。
整套系统通过多种雷达和摄像头感知周边环境,功能超过20项。本田的智驾系统通常以稳定和可靠著称,虽然可能不如一些新势力那么激进,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减轻驾驶负担,这正是“不累”的体现。
高精地图和实景导航也让驾驶更轻松,尤其在复杂的城市路段,直接把导航引导信息叠加到前置摄像头画面上,告诉你具体该往哪条车道走,哪个路口转,大大降低了走错路的几率,让你开车更自信。
泊车功能也考虑得很周全,除了常见的自动泊车,还支持记忆泊车、遥控泊车等等。对于新手或者遇到狭窄车位时,这些功能确实能帮上大忙,减少停车时的焦虑和麻烦,让停车变得更“省心”。
回到外观设计,P7的“锋芒毕露”设计语言确实做到了不随波逐流。封闭式前脸、贯穿灯带、扁平H标、隐藏式门把手、溜背的轿跑SUV轮廓,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让它在路上有很高的辨识度。
一些细节也体现了功能性考虑,比如90度三段式全包车门,上下车方便,还能防止雨雪泥沙弄脏裤腿,甚至有冬季破冰功能,这是传统车企在工程细节上的执着。电子外后视镜除了降低风阻,在雨天也能提供比传统后视镜更清晰的视野。
21英寸的宽胎,搭配马牌静音轮胎,兼顾了抓地力和静谧性。贯穿式尾灯的点亮效果也很独特。整个设计语言不是为了炫技,而是在视觉冲击力和实际功能之间找到了平衡点,符合它“不糙”的调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