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比亚迪向全国经销商下发的一纸通知在汽车行业掀起波澜。通知宣布,自7月1日起取消已持续近一年的“限时一口价”政策,同时调整多项购车优惠政策。这意味着比亚迪主动叫停了价格战,在此前三个月,比亚迪还通过三轮递进式降价实现了销量的快速增长。
2025年1-5月,比亚迪在国内市场的销量轨迹犹如过山车。
从30万辆一路攀升至38万辆,但到达高点后便进入了“平稳期”。此时,无论再怎么降价,销量都几乎不再增长。这背后的核心原因在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渗透率已超过50%,国内市场逐渐趋于饱和。
比亚迪2025年1-5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约176.34万辆,同比增长38.7%,全年销量目标完成度达32%。按此进度,下半年月均只需销售62万辆即可完成目标,压力相对较小。
价格战对整个产业链造成了巨大压力。
上游的零部件供应商利润被一压再压,为了压缩成本,部分车规级材料甚至已触碰国标下限,产品质量安全面临风险。
经销商也苦不堪言。
2025年第一季度,比亚迪的存货金额暴涨33%,达到1544亿元,存货周转天数延长至89.36天。仓库里堆满了车卖不出去,资金压在库存上,经销商的资金链如同绷紧的琴弦。
从行业整体看,利润率持续走低。
燃油车时代行业平均利润率能达到9%,而现在已不足4%。长期的价格战就像赔本赚吆喝,显然无法持续。
在价格战如火如荼之时,监管部门出手“踩刹车”。
工信部、中汽协联合发文,明确反对“牺牲质量换取短期降本”的行为,要求车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中汽协还推动供应商账期统一至60天,比亚迪率先响应调整。
这一举动犹如战场上的“休战旗”,释放出停止价格战的强烈信号。
比亚迪董事会秘书李黔曾明确表示:“比亚迪不打价格战,用技术创新、效率提升、规模提升,将这些所产生的价值反馈给用户”。
2025年,比亚迪的战略重心已彻底转向高端化与智能化,开启了从“价格战”到“技术战”的转型之路。
在技术降本增效方面,比亚迪正在加大投入。
把高阶智驾下放到7万元级车型,让更多消费者体验先进技术;将580kW高性能电机搭载到汉L/唐L等新车上,用技术构建新的竞争壁垒。
比亚迪2024年净利润402.54亿元,同比增长34%;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91.55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00.38%。资产负债率高达77.47%,规模效应支撑其毛利率保持在23.9%,高于特斯拉的17.7%。
王传福在2024年股东大会上坦言:“高端化是比亚迪下一场必须打的硬仗”。
比亚迪已启动高端品牌战略调整,针对仰望U8近期销量不佳的情况,推出2025款长轴版,轴距加长至3250mm,定位“全场景豪华”。
2024年7月,比亚迪将方程豹5官方售价从28.98-35.28万元区间直接下调至23.98-30.28万元,降价5万元的举措迅速激活了市场。
8月销量攀升至4513辆,年底突破6000辆,一举超越竞品坦克系列。
王传福在股东大会上透露,2025年5月比亚迪海外销售新能源汽车超8.9万辆,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33.6%。海外市场不仅价格更稳定,对公司盈利帮助也较大。
2025年比亚迪将总销量目标定为550万辆,其中海外市场目标年销量80万辆以上,与2024年41.72万辆的海外销量相比,目标增幅超91%。
挑战依然存在,如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征收最终反补贴税,比亚迪面临17%的税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