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汽车这个行当,天天变天,咱刚刚摸清楚谁家新款怎么个路数,还没坐热,下一代又扎堆冲出来秀操作了。
这不,长安逸动悄悄就换了第四代,2026款新鲜官图刚飘出来,立马吸引了一大票眼球。
你说车这东西,有啥要紧的嘛,不就是开得顺手呗。
但有意思的是,这一轮更新,长安拿出点新花样,看外观、空间、科技,哪儿哪儿都塞了点“梗”。
动力却很淡定,丝毫不慌“进化”,仿佛告诉所有小伙伴:“内核稳了,换壳玩点感觉。”
不过,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动不动加一厘米长,长安这是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究竟是诚意满满,还是小打小闹?
咱们今儿就来扒一扒这辆新逸动的大变身,看看到底值不值,那些官方“升级”背后,有没有点坑,还是干货足足的升级盛宴?
先瞅一眼外观这块,长安这次放飞了设计师,整了套全新轮廓。
筋线、折角、LED玩起来亮瞎眼球。
引擎盖霸气槽多,起一辆小飞机的架势。
点亮LOGO什么的,追赶潮流没落后,年轻人看着都三百五十度自转夸一句“帅”。
前脸改成无边框格栅,整齐块状,梯形进气唇下压,视觉冲击力说不上多炸裂,但耐看是肯定的。
整体风格偏向溜背,运动味儿重,比老款确实多了点狠劲。
再看车窗那一圈,镀铬条妥妥地提升了精致感,门把手还是传统款,不像那些全隐藏的,一看就怕坏。
多幅轮毂就是那种“不说很骚,但也够有范”,想低调、想高调都能hold。
绝对没有拉胯细节,整体颜值拔高一截。
说到尺寸,来点数据更靠谱,不跟网红嘴皮子的“比大比小”。
官方尺寸4785×1840×1450mm,轴距2765mm,比去年那款长高了点——15mm长、10mm高,看起来没啥,但一进车里,你要是个大高个,腿部空间多出一指头,还是挺有诚意。
家里人多,后排挤着坐,也不会感觉戳心窝儿。
实际体验啥的,估计厂家还要后续放出试驾测评,也就先按图说话了——空间不缩水,细节有进步,多花一毛钱总算有点回馈。
轮到尾部,这年头设计玩什么?就是必须有个能动的小玩具。
长安这次可没掉队,直接来个电动小尾翼——按网上段子说,那是“直男最爱的小心机”。
贯穿式尾灯从左到右一气呵成,两边灯柱藏着点味道——晚上点亮,怎么看怎么有点科技感。
下边包围黑色搪塑材料“厚”得很,能扛能打,有型但不油腻,双边排气也不是装样子,实打实两管,给你点运动范儿。
不过说实话,尾部整体更偏向年轻,不是老年用户一眼钟情那种,但对粉丝来说,细节升级很到位。
标识也安排了明明白白:左边写“长安”,右侧标“逸动”,谁看都认得明白,告别低配的那种“谁是谁、谁都说不清”。
内饰这块终于淘汰了不少老气横秋的设计。
三幅方向盘一拿上手,又粗又实,看着又精神——所谓“跑车感”,有点意思。
全液晶仪表盘+中控大屏——最近几年你要没有这玩意,怕不是出门都不敢说自己是新款。
屏幕越做越大,信息丰富,操作顺畅度据说有提升,这都得实测,但第一眼是不错。
无线快充有望用上,手机电量焦虑症的朋友们注意了——有这功能多少能减少些破碎梦。
档把还走传统路子,喜欢实操感的有福了,部分车企搞得鸡肋旋钮其实用着都别扭。
座椅这块,官方还没放出具体配置,全系能有多少皮质、功能,暂时就是“有待官方确定”。
中控材质和做工,只能靠日后媒体实拍去扒了,目前图片能看到线条干净,不太有廉价感。
动力系统嘛,说到底还是老朋友,蓝鲸1.5T发动机加持,最大功率141kW,扭矩310N·m,搭配7速双离合,前麦弗逊后扭力梁悬架组团。
不是那种给你一堆虚头巴脑的“新技术”,但胜在成熟可靠。
说起来这套动力,开逸动的车友都熟,像是“家用调味料”那种踏实。
城市通勤不肉,偶尔上个高速也够用,就是大佬族的“性能控”估计体验要打个折扣。
不少网友吐槽,为啥不换点新的动力总成,来点插混玩玩?
但厂家选择安全牌,说白了估计是靠销量和稳定性。
追求新鲜感的年轻人,可能更期待电混、插混,那也没准后续会有动作,目前就是稳中稳。
悬架这块组合很家用,调教上有“没出错”,就看开起来跟老款差多少。
驾驶质感和底盘表现,有待后续试驾,但以历代数据看,逸动这套底子已经不拉胯,耐久性也还行。
但话说回来,既然官方称“全面升级”,那动力没动,其他配置到底是不是实打实的进步?还是玩“小花样”制造点槽点?
尺寸多出这几毫米,说实话不是革命性提升,但针对某些场景下,空间表现确实有优势。
内外部分革新,看起来确实迎合潮流,年轻人买车不止是功能,颜值和科技才是“话语权”。
智能化配置虽然图片有出入,但大屏、无线充根本就是“刚需”——体验才是关键。
尾翼、电动这套,属于小惊喜,实用性有待验证,娱乐属性拉满。
有钱的买高配,没钱的挑低配,原来就是各有所爱。
其实,车圈内很多改款都玩“换壳不换心”,但长安这次至少在颜值、空间、科技上并没偷懒。
动力还是打底,属于“稳妥优先”,当然从粉丝角度也能理解厂家求稳。
没给你虚头巴脑的混合动力,也没一刀切搞全新底盘,实用派主打参考价值。
对比隔壁那些豪华品牌,动不动就十几万,逸动定价预计不会太离谱,毕竟市场定位在“家用、实惠”那一派,讲究的是高性价比。
但有的车主可能会说:“升级点太轻,能不能来个更刺激的?”
厂家的“加长加电尾”,归根其实是顺应用户情绪——空间大点,科技感足点,实用为王,求个省心。
说自己是“第四代”,按官网思路,那是品牌历史长河里的一个节点。
每一代都有进步,但消费端只是关心实际体验,不是炫技。
比如电尾翼、贯穿灯和液晶中控屏,看着拉风,能用多久、皮实不皮实,很关键。
另外,很多小伙伴关心后续售价、保养和掉价速度,这些“买车三连问”可不是空穴来风。
等到上市实际落地,才见真章。
有的媒体已经开始追问:动力没变,油耗数据会不会优化?
厂家说暂时没公布,那就等日后实测。
智能化部分、车联网体验、语音交互,产品图片只能当参考,实际体验如何也只能后续跟进。
总的来说,好看、空间大、配置有提升,但动力守旧,适合图个省心、不折腾的用车族。
如果真要总结,这一代逸动跟上一代比,不是翻天覆地那种惊喜,但升级点落地、有用,没有那种“只有宣传、没有实料”感。
对于追求极致新鲜感和动力爆棚感的人,这次改款可能没打到心坎。
但实用主义者应该会感到满意,毕竟家用路线升级点还算诚意。
对比业内动不动推爆新技术的那些品牌,长安这次凡事都布局得稳稳当当。
面子、里子都有照顾到,就是没来那种“炸场子”的大动作。
不得不说,车圈的“升级”有时候就是这样:一边给你点新鲜感,一边保证老本自稳。
用户到底想要什么——豪华、科技、动力,还是空间实用?不同的观众自有不同的答案。
总之,2026款逸动在外观、内饰、空间上都比前一代有进步,配置和科技没掉队,动力算是保守,但稳健可靠。
对于看重颜值和实用空间的买家来说,是一个进化但不冒险的选择。
未来售价如何、实际体验还要看上市表现,但眼下这波升级,实在算不上敷衍了事。
厂家的小心谨慎,用户的理性消费,二者算是相得益彰。
不过,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理想家轿”,千万别被广告一带,就冲动下单,实际好不好,还是得自己试过才有发言权。
各位车友,你们觉得2026款逸动这波升级,诚意够不够?买车时你最看重哪一点?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