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2025年9月阿拉善英雄会那场意外吗? 一辆越野车在沙漠里烧得只剩架子,网友从车架和外观推测是长城坦克500。 这不是孤例,2024年10月石家庄小区地下车库的坦克500Hi4-T起火、2022年内蒙古沙漠中坦克300自燃……这些事件把长城汽车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魏建军在央视《对话》中抛出“四项不为”原则时,强调“敬畏资本不被裹挟”,但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长城净利润同比下滑10.21%,营收仅微增0.99%。 一边是理想主义的经营理念,一边是残酷的市场数据,这种反差让人不禁想问:长城的“清流”姿态到底是不是在硬撑?
现在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简直成了营销话术的竞技场。 今天这家宣称“纯电销量超越特斯拉”,明天那家标榜“海外成绩碾压特斯拉”,甚至有人把“遥遥领先”注册成商标。 长城却反其道而行,内部规定“谁在发布会上过度夸张宣传就得受处分”。 2024年全行业投诉量普遍上涨,唯独长城和比亚迪出现下降,长城投诉量降幅最为明显。 但这种“反营销”策略真的能帮它在流量时代脱颖而出吗?
长城汽车的四化战略中,“泛内燃机化”显得格外醒目。 2025年1-6月,哈弗品牌卖出32万多辆,皮卡卖出9万多辆,皮卡在国内市场保持第一。 这些燃油车成为长城稳定的现金流来源,支撑着新能源转型的投入。 魏建军说这是“油电平等化”,要让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用户享有同等的智能化体验。 但现实是,2025年上半年长城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下降36.38%,政府补助却占净利润的44.88%,其中“汽车报废补贴”高达22.74亿元。
海外市场被长城视为破局的关键。 从1997年第一辆长城皮卡进入中东开始,如今海外累计销量已突破200万辆。 巴西工厂的竣工标志着长城进入全球化3.0时代,这座占地120万平方米的工厂能实现混动、插电和柴油车型共线生产。 在泰国,长城收购的罗勇工厂本土化率超过50%,欧拉好猫纯电动车从这里销往东南亚。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长城在俄罗斯市场的依赖度居高不下,而反补贴调查正在全球蔓延,这种单一市场的风险该如何化解?
坦克系列的安全争议不断发酵。 2025年阿拉善事件后,客服回应“暂无相关信息”,未能给出明确解释。 2024年石家庄起火事件中,目击业主描述火苗从车底冒出;同年7月沙地起火事件里,车主用灭火器未能控制火势。 连续多起自燃事故,让“硬核越野”的品牌形象蒙上阴影。 消费者开始质疑:当车企把“敬畏用户”挂在嘴边时,产品安全是否应该放在首位?
新能源转型的节奏同样令人担忧。 2025年上半年,欧拉品牌销量同比下降56.19%,7月、8月销量不足4000辆,9月仅售出6255辆。 长城密集推出了魏牌高山8、高山9、2025款欧拉好猫等新车型,欧拉还宣称将推出耗资10亿、研发3年的全球新品。 但市场反响平平,与比亚迪、特斯拉等对手的差距依然明显。 魏建军说“不逐短期利益”,可投资者们还能等待多久?
长城的“生态出海”战略试图复制巴西模式到全球。 在德国、日本、印度建立研发中心,覆盖整车、零部件和新能源领域。 巴西工厂计划创造超过2000个本地就业岗位,长城还获得了当地最佳雇主品牌奖项。 这种深度本地化的思路,与单纯出口产品的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但海外扩张需要巨额投入,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同比提升63.31%,达到50.36亿元,这些成本何时能转化为实际收益?
利润下滑的背后是战略投入的加剧。 长城解释称,利润波动源于新产品周期开启、直营渠道建设和新技术推广。 2025年上半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达28.44亿元,而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明显承压。 魏建军强调“健康经营”,但现实是长城仍需要燃油车业务的利润来输血新能源。 这种平衡术能玩多久,成了业内关注的焦点。
坦克系列的安全问题不仅影响品牌声誉,更直接冲击销量。 长城曾凭借坦克300、坦克500在越野圈积累大量粉丝,但连续起火事件让潜在消费者犹豫不决。 客服的标准化回应“暂无相关信息”,未能有效缓解公众疑虑。 在新能源汽车自燃频发的背景下,长城如何证明其电池安全和整车可靠性?
海外市场的复杂性远超预期。 除了反补贴调查,长城还需应对不同国家的技术标准、消费习惯和政策波动。 在澳大利亚市场,长城侧重满足大排量皮卡需求;在东盟市场,则主打电动化产品。 这种差异化布局看似合理,但分散的资源是否会导致每个市场都难成气候? 2025年上半年,长城海外销量增长但占比仍有限,俄罗斯市场的过度依赖问题尚未解决。
长城的研发投入计划显示,未来5年将累计投入1000亿元。 魏建军说“不要看短期股价”,但资本市场显然缺乏耐心。 2025年上半年,长城新能源汽车销量未能实现突破,欧拉品牌表现尤其低迷。 与此同时,比亚迪海外销量快速增长,特斯拉在全球价格战中持续扩张。 长城“四项不为”的理念在残酷竞争中显得格格不入。
巴西工厂的本地化生产是长城生态出海的样板。 工厂采用巴西籍员工为主的团队,现有近200名本地员工,计划招聘超过2000人。 这种深度本地化有助于规避贸易壁垒,但建设周期长、成本高。 长城在泰国市场的经验表明,本土化率提升需要时间,而市场竞争不等人。
坦克系列的安全争议折射出整个行业的技术焦虑。 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 thermal 管理系统可靠性成为消费者关注焦点。 长城在Hi4技术、混动系统上投入巨大,但实际应用中的问题暴露了技术验证周期的不足。 魏建军说“恪守底线不逐短期利益”,但测试周期压缩的行业现象是否也曾影响长城?
长城的直营渠道建设加速了销售费用上涨。 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增幅超过60%,主要由于新渠道模式构建和品牌推广。 魏建军强调“重视用户不搞过度营销”,但现实是渠道扩张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 直营模式虽能提升用户体验,却可能进一步侵蚀利润。
欧拉品牌的低迷表现让长城新能源战略受挫。 2025年9月,欧拉销量仅6255辆,与主流新能源品牌差距明显。 长城曾称欧拉将推出研发3年的全球新品,但市场期待未能转化为销量。 在女性用户市场,欧拉面临越来越多竞争对手,产品差异化优势逐渐减弱。
长城在海外市场的品牌建设取得部分成效。 巴西最佳雇主奖项、泰国市场本土化率超50%,显示本地化策略的初步成功。 但品牌影响力需要长期积累,长城在欧美高端市场的认知度仍有限。 魏建军说“爱惜产业不损生态”,但全球竞争中,品牌溢价能力决定盈利空间。
政府补助在长城利润中占比过高引发讨论。 2025年上半年,22.74亿元的汽车报废补贴成为主要补助项目。 魏建军强调“不被资本裹挟”,但补助依赖是否意味着经营独立性受损? 当补贴政策退坡时,长城如何维持盈利能力?
哈弗和皮卡业务的稳定增长成为长城的救命稻草。 2025年上半年,燃油车销量支撑着现金流,但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的背景下,燃油车市场萎缩只是时间问题。 长城加速推出新能源车型,但市场接受度不如预期。 魏建军说“追求健康经营”,但转型阵痛期可能比预期更长。
长城在技术路线的多元化布局包括混动、纯电、氢能等领域。 Hi4技术、高效燃油发动机展示技术底蕴,但消费者更关注实际体验。 坦克系列的自燃事件让公众对技术可靠性产生疑问。 魏建军说“新能源多元化”,但资源分散是否会导致每个领域都难成标杆?
海外研发中心的建设显示长城的全球野心。 德国、日本、印度研发中心覆盖不同技术领域,但协同效应需要时间验证。 长城在俄罗斯市场的经验表明,地缘政治风险可能瞬间颠覆布局。 魏建军说“战略全球化”,但全球局势变幻莫测,单一市场的风险如何规避?
长城汽车的正站在十字路口。 四项不为的原则在行业乱象中显得珍贵,但市场不会因理想主义而放缓竞争节奏。 坦克系列的安全问题、欧拉品牌的销量低迷、海外市场的复杂挑战,这些现实问题需要具体解决方案。 魏建军的长期主义理念能否经受住短期压力的考验,行业内外都在等待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