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和朋友聊起大学校园里的趣事,他忽然提到,说最近听说一场方程式大赛要在郑州办了。我当时边剥着手里的橙子,边有些好奇地追问:“什么大赛?方程式赛车?在郑州?”他嘿了一声,说:“对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10月9号就开赛,70支车队参加,听说还有不少外国队伍呢!”
果然,没几天,这事儿就在新闻上看到了。这场比赛全称叫“2025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是由大学生团队自己设计、制造跑车,再开着它们在赛道上一较高下。今年规模真不小,汇聚了来自中国、哈萨克斯坦、日本等5个国家的70支中外车队。我看新闻里说,不只是对赛车速度的比拼,还考验背后整台车的技术设计和工程创新能力。
最让我佩服的是,这些车可是学生自己从零开始做的——从动力系统匹配到车身安全设计,每一个细节都得经过严密计算,甚至有团队连小零件都是用3D打印搞出来的。新闻里有张照片特别打动我:几个学生抬着他们的赛车走向检查区时,车身上的喷漆还没完全干透,甚至能看到车体上一些工具刮擦留下的小划痕。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这不仅仅是车,更像是那些学生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心血凝结,一种混杂着细腻与粗糙的青春作品。
而更有意思的是,这次比赛还有不少企业参与。像郑州日产就搭了个好像挺酷的“交流展区”。展区里摆着他们的新品Frontier Pro,一款皮卡车,和比赛气氛还怪搭的。他们还派出了一支汽车工程师团队,专门为这些学生提供技术指导——比如如何优化动力系统,怎么设计更高效的车身安全结构之类的。我想,这些能有企业工程师手把手指导的学子,估计是既紧张又兴奋吧。
后来,有个现场的小视频刷到我:几个参赛学生围在郑州日产那位工程师周围,听对方讲怎么改进稳定性问题。工程师手里拿着一个零件,边演示边比划,有学生拿着笔记本记得飞快,另一旁还有人兴奋得直接拿手机拍视频记录。我看着视频,心里竟然有点感慨——还记得我们大学时,为了个毕业设计,一群人通宵达旦折腾一整周的日子。虽然不能说有多少技术含量,但那种自己琢磨出一点点新东西的喜悦,却是无可替代的。
郑州日产这家公司我以前有点耳闻,说是深耕皮卡领域很多年了,常年支持这种专业赛事,比如“梦想车大赛”啥的。这次他们不光在现场搭建场景和提供技术支持,还通过Frontier Pro展示中国皮卡技术进步。我自己不是特懂车,但这些企业作为行业老前辈,一直关注青年英才的培养,倒也挺“走心”的,毕竟这也是给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储备力量吧。
回过头这场方程式大赛的意义,似乎已经不只是学生跑个圈那么简单了。它是赛道上的速度和技术对话,也是这些学生走向汽车行业的摇篮。甚至通过一场比赛,他们可能还能和全球车企产生连接,看到未来可能的职业发展方向。
说到这儿,那天剥橙子的朋友又发消息来了:“比赛周边卖爆了!听说学生们带的都是全队手工DIY纪念品……你觉得是不是该买一份留着?”我哈哈笑着回他:“先别说买什么,咱先预祝那些学生能跑出自己的好成绩吧!”
一场比赛,一次青春碰撞。而郑州日产和这些年轻人的故事,也远不止比赛当天。就像:每一次引擎的轰鸣,都是对未来的一次探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