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天里试车,总是让人有点仪式感。湿气附着在挡风玻璃,雨刷来回划拉,带走外头那些杂乱的反光。一辆零跑B10静静地停在停车楼边,一束不算科幻的激光雷达在车头存在着,似乎想告诉人们:“别把我当普通交通工具看。”
坐进去,14.6英寸的中控屏亮起,界面规整,看上去又像是借了会计师的表格逻辑——有条不紊,不给你留下乱点鸳鸯谱的机会。8295芯片驱动下,所有操作都快得像新入职的大学生,不带迟疑。但别期望它能为你解决人生难题,毕竟它主要还是负责让雨天的你不至于摸黑找手电,而不是回答下个月的房贷压力。
先说动力。后置永磁同步电机配合6.8秒的百公里加速,听起来挺唬人。踩下电门的初段,动力释放克制,没有那种“刚毕业小伙第一次进KTV,嗓子都走火”的窜劲。攒到一半,推背感才姗姗来迟,像个谨慎的老会计,算够了再舍得放开。超过一百公里时速,动力并未衰减明显,按下去反馈依然畅快,在高速并线挤回主道的时候,的确比前几年我见的那些“牙白模式”小电车多了点底气。
别的不说,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做得细腻,不像有的车型减速直接让人点头如捣蒜。三档回收,最强的时候也没想象中那么突兀,保留了些“溜车”的质感。理想情况下,纯电动也能只用单踏板走天下——当然,前提是不堵车,不得心烦身旁那辆带着年味的油车反复横跳。
底盘呢,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的搭配没什么花头,却胜在合理,尤其电池组布局低,重心下沉,转弯时少了一些轻飘。连续掉头、进出狭窄车位,转向手感线性,低速轻盈,高速沉稳,跟路感传递保持了一种让人可以接受的克制。里外观察后排,给我这种“能量过剩”体型的成年人留了几分面子,空间不怯场。
再看辅助驾驶,官方宣传得像武侠小说:“128线激光雷达、12摄像头、毫米波、超声波,数字比小区监控都密集。”实际体验下来,0-130公里的自适应巡航跟车,方向盘修正及时,能在轻微弯道自动居中,减少了“人的介入”。自动泊车也确实灵敏,在有限的停车资源面前,一键入库带来的快感仅次于加薪。
需要说明的是,600km续航,听着很美好。冬天开热空调、下雨再拖带刹车、多坐一两个同事——一次长途下来,家用电池的自信心免不了缩水。但快充0.33小时,确实为怕麻烦星人省了不少心,毕竟补能焦虑本就是纯电用户的“心魔”之一。
至于动态表现,后驱布局让人难免多了一点掌控欲。偶遇山路,轻点电门,车身循迹性比前驱来的直白。紧急变道时,后轮抓地力让你少一点丢脸,多一点底气,人车合一那点小虚荣不知不觉就冒头了。如果这跟“驾驶乐趣”还能沾点边的话,零跑B10算是有点用心。
当然,职业病总让人想深一层。激光雷达、智能驾驶成了主打卖点,可终究逃不开两个现实:激光雷达硬件再强,但应用限制始终不是靠PPT就能突破的。复杂路况下依然有“识别失灵”,天候恶劣时感知锐度也会打点折扣。激光雷达不是万能神眼,更像是给你配了副高清老花镜——距离近了形象清楚,远了嘛,还需瞪上一瞪。
说到性价比,12.98万的价格,不论你和谁聊,“600km+激光雷达”这标签都颇骄傲。问题在于,同价位的国产纯电车卷到了极致,比亚迪、吉利,甚至蔚小理的一些下潜车型,各有花样,各自迷人。“顶配”这说法在新能源世界里,倒像是小学生炫耀文具盒——好用是好用,但过了新鲜期都是解渴的基本盘。
至于智能座舱和人机交互,也许是受国产品牌进化压力太大,零跑B10做得面面俱到。语音助手、远程控制、车机流畅,这些已经成“卷王必备”,不拿出来反倒像是炒冷饭。
在日常使用场景下,后驱布局和敦实底盘让我觉得,这车取悦自家人没什么问题。偶尔要见岳父大人,或带孩子去郊外小痛快一番,也都不输阵。但让人头痛的,是新能源市场的规则变幻。“性价比之王”的旗帜,总是隔三差五换主人,今天轮到零跑,明天也许就是通讯录下一位。技术进步本该解放人心,结果更多时候是在考验用户的耐心——“你能忍到第几代再换?”
冷静想来,这款顶配零跑B10仿佛天空下闪现的“合理之选”:纸面配置高得惹人心动,价格放得下饭碗,实际驾驶又没什么重大短板。至于“能不能代表性价比极致”,恐怕要看你愿不愿为自己添点新鲜感的赌注,还是安心做个“等等党”。
车已停好,雨也停了。12.98万的门槛,摆在眼前,你会忍住手,还是愿意尝试这口新鲜?在这个百车千面的电动时代,你买车的理由到底是什么?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