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超充站突破3000座,自营为主,密度布局提升

理想超充站突破3000座,官方此前称已经做到中国自营超充第一。这样的新闻,在新能源领域无疑是一枚重磅炮弹。如果说中国以前只有一个“基建狂魔”官方,那现在汽车界也迅速培养出自己的“狂魔学徒”。

先不说3003这个数字本身,光是理想敢于大张旗鼓公布成绩,已经相当不易。某些友商至今还在用“已接入全国XX万个站点”来糊弄热爱阅读数据的群众。然而,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明明是第三方资源,咋能当作自家家业来炫耀?只有理想这副,凡事都要“自食其力”,才有底气当“理想自营超充第一”。

理想超充站突破3000座,自营为主,密度布局提升-有驾

有必要把这3000座超充站的现实意义摆在桌面上:别看前三千和后三万,好像只差一个零,但后面的“已接入快充站”堆老高,实质上只是接口上的一句问候,实际体验与自家基站不可同日而语。这就像是你爸妈家门口开了家小超市,和你说“楼下家乐福也都是我们自己开的”,你信吗?

说回理想3000座超充,分布广、路线长、布局深。从数据面看,“九纵九横”高速主干线核心路段全贯通,“10分钟充电生活圈”基本成型,四线以上城市悉数覆盖。新疆独库公路上的第三千座超充桩,更像理想自封的“珠穆朗玛峰”。至于318国道打通西藏,这不仅是充电,更是宣示:没电瓶车去不了的地方。

这一切的背后,是理想拿数字说话的底气:1107亿元的现金储备,以及只要决定了就能一口气干到头的执行力。别看理想的大本营主要围绕一线二线城市,三四线地方一样画圈填色。拿数据说话,平均每152公里就能找到一座理想超充站。不仅有数量,更有密度。这让许多传统车企看了直摇头,新能源玩家流口水:用力堆桩,先卷死同行。

理想超充站突破3000座,自营为主,密度布局提升-有驾

有人会说:堆桩不等于体验啊,多少汽车App上的“有电桩”都是摆设?但理想显然深谙其中玄妙。高压快充桩、优选超充站、路线成网,不光是拼脸面,更是拼里子。玩命下场铺网点,直接把新能源补能这门课从“选择题”做成“送分题”。这不是“合作共建一统天下”的理想主义,而是“饥饿游戏”式的现实主义:站点数量,决定谁能把用户黏住。

CEO李想也不是只会喊口号。他直言,健康的财务状况,就是玩基建游戏的底气之源。只要账上钞票够厚,哪怕每一座桩通电都烧钱,也咬牙坚持。这世界上比烧钱更考验耐心和信仰的事,恐怕只有中国足球了。理想坚持自营,自己挖坑自己种树,自己收果实,不在乎其他同行集合同盟广而告之。能做到“10分钟补能500公里”,说明理想已经把技术和效率组成新护城河。

理想超充站突破3000座,自营为主,密度布局提升-有驾

更有趣的是,李想自己的“自黑”能力也已炉火纯青。他承认,2024年才认知到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的重要性。好家伙,这一发现简直如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高速公路一点不断奶,就能连通人、车、货三者。于是“基建狂魔”诞生——不止要数量,更要支持率、可用率、用户好评率。

不出意外,理想明年超充站数量还会迎来刷新。毕竟,汽车界也盛行“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场无声的基建内卷就此拉开帷幕。谁能想到,车联网的第二战场,居然是数不清的桩和站。高歌猛进,站点铺满地图,理想给所有造车新势力上了一堂“什么叫用钱投票、用脚丈量”的课。

收尾一笔。理想这波操作,也许有人喊“大而不精”,也有人怒赞基础为王。到底是豪赌,还是必然?不妨留给市场和时间作答。毕竟,新能源的未来不仅在电池、算法和马达,也在那一个个亮着绿灯的充电桩上。等到所有车主都不再担心“没电往哪跑”,那时基建狂魔的传说,才算正式唱响。

理想超充站突破3000座,自营为主,密度布局提升-有驾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