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跟朋友聊起驾驶证安全分的事儿,我才第一次意识到交管12123里竟然给合规司机发了个点赞——就是那个大拇指标记。你们用没用这功能?反正我打开那一页,那个大拇指标志挺醒目,也算是个默默的安全通认定。朋友说:你这截图发朋友圈嘛,挺有面儿的。我倒没炫耀,这玩意儿背后倒是挺有意思的。
这大拇指标记背后是整个交警系统对驾驶行为的一个快速反馈,没违法、没扣分、没车祸记录,自动打上安全驾驶标签。估算一下,全国能拿下这标志的司机,也不过50%-60%左右吧,毕竟总有人路怒、也有人新手错手扣分。说不定还有城市差异,什么一线城市交规更加严格,这标志普及率会更低些。
说起扣分,我去年就因为闯红灯扣了3分,那大拇指就直接消失了。销售小王看了看我的APP,调侃说:你这手掌倒不错,不是大拇指,是‘大巴掌’啊。我说这话还真不过分,毕竟有扣分的司机心里都明白,这大拇指标记可不是轻易得来的。之前我还以为,只要没坠毁或者没重大事故就能拿,但实际上系统太细了,连轻微违章也得扣分,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自己3分扣完半年多,这标志才恢复。
倒是有个问题让我琢磨半天,这大拇指标记消失后,驾驶证会不会被什么黑名单盯着?我问了个修理厂师傅,他说没那么复杂,司机的历史记录全透明,主要还是靠自己注意点驾驶,别抱侥幸心理。不过师傅一边擦机油一边说:有些人喜欢提前‘刷点分’,这玩意儿跟信用卡账单似的,理清楚才能轻松过日子。这比喻挺形象,我觉得接地气。
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竟然没截图这大拇指标记的长啥样(有点懵)。后来又重新打开APP看了看,发现这个小图标在驾驶证信息页的角落里,挺低调,但又足够让人骄傲。谁能想到,交管部门悄悄做了个这么人性化的服务?考虑到不少老年司机不爱用APP,这功能的推广估计还差点火候,估算这标志在60岁以上驾驶员中的普及率才10%不到。
说到这儿,看到周边同价位的新能源车,感觉它们在智能化、续航上都有实操差别。比方说,比亚迪的车主群里,大家用APP查看车辆状态和违章记录都挺熟练。相反,有些自主品牌的消费者反映,APP功能不够直观,数据更新延迟,这就导致能拿到大拇指标记的比例下降。你说这背后是供应链、软件供应商的服务质量差别吗?我猜(没细想过),这或许是数据接口的维护不稳定,或者是研发团队沟通不畅,毕竟汽车不是单纯一条生产线能一锤定音的,它像个多层叠加的生活圈,软件、硬件、交管系统合作才能流畅。
这让我想到,当年刚进研发这行时,不少外行觉得研发就是图个创意和设计,但供应链的博弈往往决定产品交期和品质。我记得和研发经理闲聊,他说:就像做一锅炖汤,材料供应商是菜市场,厨房是厂家工厂,车主是吃货,咱只能保证锅中汤味别变。这比喻挺形象,但真的,生产环节有环节的限制,软件升级慢半拍,违章记录更新肯定有延迟。
突然跑题,倒是想问你们,如果有了这个大拇指标记,心理满意度会不会比车子性能升级还重要?换句话说,哪怕买了台新车,还得和APP里的这小标志打个卡,感觉就安心。去年一个朋友吐槽,买车容易,守规矩难。这话有点扎心。你会因为这标志,养成更好的驾驶惯吗?我倒是挺想知道。
对了,讲回这标志,估算下保养成本,差不多每年百公里500公里的通勤,平均多花个200块钱用来修理和保养,换句话说,安全没扣分不仅减苦恼,也可能降低间接费用。销售小李还特别强调,这标志对二手车评估影响挺大,买卖时卖家直接截图给买家,是最真实的驾车证明。
最后再补充一个实际细节:我平时路过那辆蓝色新能源车,车主每天都用手机看APP,脸上的表情比我早上看到天气预报还快变幻。估计他也在盯着那个安全驾驶标志吧。对了,这标志还能被取消,只要违反交通规则,没什么后悔药,马上消失。
真好奇,交管部门接下来会不会考虑给那些恪守规则的司机更多福利?毕竟大家都想多点鼓励,少点责罚。你们觉得这个小标志还会怎么升级呢?会不会成为以后自动驾驶车辆的资格认证标志?(这段先按下不表)
你们用12123那个大拇指标记了吗?什么时候见过?聊聊呗。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