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的东京车展上,比亚迪展台被围得水泄不通,而一旁的丰田、本田展区却显得冷清。
日本媒体用“中国10年走完日本50年路”作为标题,描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带来的冲击。
一位日本汽车工程师在报道中坦言:“中国跳过混动直奔纯电,电池、电机、芯片全实现自主化,这种闭环产业链让日本车企难以想象。 ”
日本《朝日新闻》在2025年初披露了中国福建舰航母的电磁弹射技术进展,报道明确指出中国已完成实机测试,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更让日本军工专家惊讶的是,美国“福特号”花了百亿美金和十几年才搞定的技术,中国研发速度之快远超预期。
2025年9月,中国海军公布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在福建舰上成功完成电磁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标志着中国航母正式进入弹射时代。
日本经济新闻在2025年的报道中统计发现,中国在造船、航天等四个领域已成为世界领导者。
2024年全球七成的造船订单落入中国企业手中,手持订单量足够连续建造四年,而曾经的造船强国日本连前三都挤不进去。
日本专家曾拆解比亚迪海豹电动车,并将研究结果写成一本售价45000日元的书。 他们发现整辆车只有轴承来自日本,连车内麦克风都被当作“黑科技”研究半天。
2024年数据显示,全球每两辆电动车就有一辆是中国品牌,宁德时代一家的电池份额就占37.9%,加上比亚迪和中创新航,三家握有全球六成市场。
日本《产经新闻》曾报道中国高铁每公里耗电仅19度,比新干线省电一半,此前关于“一公里耗电一万度”的谣言不攻自破。
雅万高铁的通车让日媒坦言“技术差距已难以逾越”,而这一逆转背后是中国对核心技术的死磕:当年德国出售技术时扣留核心IGBT芯片,一颗卖2万,赚走12亿,直到2014年国产8英寸生产线落地才实现完全自主的“中国芯”。
在无人机领域,大疆的市占率让日本毫无还手之力。 日本农业、勘测等领域“技术依赖感增强”,八成农业喷洒无人机来自中国。
中国民航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已有超126万架无人机,占有全球70%的市场份额,在工业无人机市场占比55%。
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的学术报告开始频繁引用中国高校成果。
企业招聘也出现变化,索尼、松下等巨头纷纷强调中文能力,优先录用有中国背景的应聘者,《读卖新闻》称这是把中国当核心战场的信号。
日本防卫省2025年6月通报中国的辽宁舰和山东舰首次同时在太平洋活动,日媒进行全程追踪。
分析人士认为,这种高度关注反映中国海军地位已从“旁观者”变为“重点盯防对象”。
日本驻上海总领事冈田胜罕见公开表示,中日合作应向绿色经济、医疗系统和智能制造等“深水区”推进。
在第二届“中日创新日”上,日本企业家田中年一承认:“需要向中国学的不只是技术,还有构建创新生态的能力。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