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说嘛,有了电车后,马力就不“值钱”了,然后,也就没有油车再敢宣传自己的马力,宣传自己的百公里加速时间了。
看看2025年全球最强动力汽车榜,简单给大家翻译一下吧。
品牌 具体型号 类型 马力 售价
科尼赛克(瑞典) Gemera 混动 2300匹 170万美元
Rimac(克罗地亚) Nevera R 纯电 2107匹 250万美元
阿斯帕克(日本) Owl 纯电 1984匹 310万美元
路特斯(英国) Evija 纯电 1972匹 230万美元
宾尼法利纳(意大利) Battista 纯电 1900匹 220万美元
宾尼法利纳(意大利) B95 纯电 1877匹 480万美元
轩尼诗(美国) Venom F5 汽油 1817匹 180万美元
布加迪(法国) Tourbillon 汽油 1775匹 400万美元
科尼赛克(瑞典) CC850 汽油 1385匹 370万美元
Czinger(美国) 21C VMax 汽油 1350匹 200万美元
SSC(美国) Tuatara 汽油 1350匹 190万美元
迈凯伦(英国) V1 混动 1258匹 210万美元
雪佛兰(美国) Corvette ZRX 混动 1250匹 待定(TBA)
Lucid(美国) Air Sapphire 纯电 1234匹 25.1万美元
法拉利(意大利) F80 混动 1184匹 390万美元
阿斯顿·马丁(英国) Valkyrie 混动 1160匹 350万美元
雪佛兰(美国) Corvette ZR1 汽油 1064匹 17.8万美元
梅赛德斯-AMG(德国) One 混动 1063匹 270万美元
Rivian(美国) R1T Quad 纯电 1025匹 待定(TBA)
特斯拉(美国) Model S Plaid 纯电 1020匹 10.2万美元
看这份榜单非常有意思。
首先,前20名居然有15款都是电车(纯电+混和动力),只有5款车是燃油车。
这就证实了有了电车后,动力就变得很“廉价”了。
然后,再来看品牌,这份榜单中,压根就没有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身影,难道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不行?
很明显不是,毕竟,榜单中最后一款车型是特斯拉Model S,马力也只有1020匹,国内这么多新能源汽车,难道动力就没有超过1020匹的?
随便列举几款已经量产的车型,比如,比亚迪 汉L EV 双电机四驱,马力约1102匹;
仰望U9 四电机(易四方),马力超1300匹,纯电超跑;
极氪001 FR 四电机 约1300匹,已量产;
小米SU7 Ultra 三电机 约1548匹,纽北限量版。
而且,还有更狠的仰望U9 赛道版 四电机,马力超3000匹,直接远超排行榜第一名,极速472.41km/h,只不过还未量产,属于工程测试车,真希望早点能够实现量产。
所以,看出来了吗?
这很大概率是一个“野榜”,虽然叫全球汽车最强动力排行榜,实际上是将中国汽车排除在外了啊,这可能是刻意而为之。
很多人可能会问,这份榜单来自哪里?
其实,最初出处来自哪里并不知道,我是在著名车评人陈震老师微博下面看到的,出于好奇,就研究了一下这份榜单,结果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事情。
下面,我们再简单分析一下,为啥有了电车后,马力(动力)就不值钱了呢?
这也可以理解为电机马力为何能轻松超过发动机?
首先,动力输出方式有本质差异。
- 内燃机(汽油/燃油发动机):依赖燃料燃烧推动活塞,通过曲轴、变速箱等复杂机械结构传递动力。
这个过程中,动力输出存在“转速区间限制”——只有在特定转速(通常是中高转速)下才能释放最大马力,低转速时动力弱,且机械传动会损耗部分动力。
- 电机(电动汽车/混动电机):靠电磁感应直接驱动,从0转速就能输出最大扭矩(动力的直接体现),且动力输出全程线性、无延迟。简单来说,电机不需要“热身”,一启动就能全力输出,而内燃机需要“攒转速”才能达到峰值马力。
其次,结构复杂度与能量转化效率。
- 内燃机:由气缸、活塞、曲轴、凸轮轴等上百个机械部件组成,能量转化效率低(通常仅30%左右)——大部分燃料能量以热能、机械摩擦的形式浪费了,能转化为动力的部分有限。
- 电机:结构简单(主要由定子、转子、壳体组成),能量转化效率极高(可达90%以上)——电能几乎能直接高效地转化为动力,没有复杂机械传动的损耗,所以相同能量输入下,电机能输出的动力(马力)更可观。
最后,多电机组合的“堆叠优势”
电动车很容易通过简单粗暴地增加电机数量来提升总动力。比如榜单中的Rimac Nevera R、Aspark Owl等车型,都采用了“多电机分布式驱动”(如4个电机分别驱动4个车轮),每个电机都能贡献几百马力,叠加后总马力轻松突破2000匹。
而内燃机要提升马力,就得扩大气缸容积、增加气缸数量(比如布加迪的W16发动机),但机械结构的复杂度、重量、油耗会呈指数级上升,极限很容易被摸到。
综上,电机的瞬时动力输出特性、高效能量转化、多电机易堆叠性,让它在“马力竞赛”中具备天然优势,但是,个人认为这并不算啥,没有啥值得炫耀的,毕竟,国内二十多万(不到5万美元)的电车就可以做到1000匹马力,所以,在W16发动机的咆哮声中啥也不是!
这并不稀奇,奇怪的是为啥榜单前20名里面没有一辆是中国电车?
对此,你怎么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