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车市上半场落幕,三张成绩单让行业炸了锅:上汽集团卖了205万辆车,赚了60亿;长城汽车只卖了57万辆车,却净赚63亿;理想汽车卖了20万辆车,利润17亿。
销量和利润的倒挂,像一记耳光打在“规模至上”的传统逻辑脸上,长城用不到上汽三分之一的销量,赚了比它还多的钱;理想用20万辆车,利润逼近长安汽车(23亿)的体量。
更戏剧的是现金流:上汽手握210亿现金,同比暴涨86%;长城一边赚钱一边“烧钱”,销售费用激增63%;理想账上躺着498亿现金,但单季度血亏47亿现金流,被李想自嘲“年初太乐观”。
三组数字背后,是三种生存哲学的生死时速:上汽靠“以价换量”守住基本盘,长城用“坦克+皮卡”的高毛利收割利润,理想在增速放缓中硬扛盈利大旗。 车市的淘汰赛从不是比谁跑得快,而是比谁更会赚钱,而现在,牌桌已经摆好了。
今年1到6月,上汽的经销商仓库里压进了205.3万辆车,比去年同期多卖了12.4%。 但光鲜的销量背后,是主力车型MG5、荣威i5的价格战。
终端优惠最高4万,把单车利润榨到了极限。 真正撑住场子的是自主品牌:130.4万辆的销量占集团总量的63.5%,同比暴涨21.1%,说明合资板块(上汽大众、通用)的衰退还在继续。
新能源成了救命稻草。 64.6万辆的销量里,有相当一部分是网约车定制款,跑在街上像复制粘贴的“换壳车”。
但40.2%的增长速度,让上汽在比亚迪的阴影下勉强站稳。 最狠的一招藏在现金流里: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入210.4亿元,同比飙升86%。 秘密是供应链压账期,零部件货款能拖就拖,经销商提车款到账才发货,硬是从缝隙里抠出了余粮。
扣非净利润54.3亿(暴涨432%)的数据,暴露了上汽的财技:靠出售子公司股权和金融资产输血。 真靠卖车赚的钱,其实比账面上少一截。
资本市场却意外买账:7月股价涨7.6%,8月再涨12.3%,市值重回2200亿。 赌的是华为合作款尚界H5,预售18小时订单破5万,成了传统巨头转型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魏建军喊出“利润优先”时,没人想到长城能把单车利润玩到极致。 上半年56.89万辆车,换来63.37亿净利润,净利率6.86%碾压同行。 核心武器是坦克300和坦克500,这两台硬派越野车占品牌总销量的18%,却贡献了超40%的毛利。 一台坦克500的利润,抵得上三台吉利轿车的总和。
海外市场是暗牌。 在俄罗斯,长城皮卡市占率冲到31%;在澳大利亚,哈弗H6成了最畅销的中国SUV。 汇率波动反而帮了忙:卢布和澳元结算收益,让长城白赚了十几亿汇兑利润。
但隐患就藏在新能源转型里:16万辆新能源车只占总销量28%,且主力欧拉好猫、闪电猫仍是“油改电”。 纯电平台进度落后,导致轿车品类销量暴跌26%,纯电车型高山MPV月销仅千台。
为了抢时间,长城上半年烧掉50亿销售费用,同比激增63%。 直营店开了360家,用户服务中心铺到50城,连发布会都搬到沙漠里办。 第二季度净利46亿的反弹,证明这钱没白花。 但投资人更焦虑的是:坦克和皮卡的红利,还能吃多久?
李想站在台上道歉时,台下股东都在看手机里的数据:二季度交付11.1万辆车,增速只剩个位数;上半年营收562亿,同比微跌2%。 唯一的好消息是净利润17.44亿,同比增长3%,但代价是现金流窟窿扩大到47亿,相当于每天睁开眼就亏掉2600万。
问题出在“内斗”。 L7、L8、L9三款车价格带重叠,互相抢客户。 经销商库存压到2.3个月,导致现金流被供应链占用。
救场的是廉价车型L6:定价24.98万砍掉空悬和激光雷达,订单占比冲到47%,把常州工厂逼回两班倒。 但低价策略拉低了毛利率,20.3%的数据虽仍是行业标杆,却比去年缩水0.7%。
真正的底牌在账上:498亿现金储备,按现在的烧钱速度能撑两年。 但投资人要的不是安全,而是增长。 纯电车型MEGA半年只卖5805辆,成了失败试验品;充电站烧钱建到2000座,使用率却不到15%。 当问界M9单月销量破万时,理想的护城河正在漏水。
赛力斯靠着问界M9,上半年利润暴涨81%,单车均价冲上40万;比亚迪用155亿净利润宣告“老大还是老大”;而广汽亏了26亿,埃安卖一辆亏两万;江淮尊界S800刚上市就遇冷,半年预亏7.7亿。
淘汰赛的规则越发残酷:2025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市场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意味着燃油车的利润池正加速枯竭。 当上汽用现金流量表续命、长城靠高毛利车型苟住、理想为现金流低头时,三张财报已经写好了行业剧本:要么赚钱,要么离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