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有车的朋友来说,每次去汽车保养,心里可能都会盘算一下开销,其中更换机油这一项,往往是账单上的大头。
我们经常听到修理厂的师傅或者4S店的顾问说,“五千公里了,该换机油了”,这句话几乎成了一条铁律。
听得多了,大家也就默认了,觉得这是为了车好,是必须遵守的规矩。
但实际上,随着汽车技术和石化工业的发展,这个曾经的“金标准”在今天可能已经不太适用了。
如果我们不了解其中的门道,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花了不少冤枉钱,甚至这种“过度”的爱护,对车辆也未必是最好的选择。
首先,我们得弄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机油需要更换,以及它的寿命到底由什么决定。
机油被称作发动机的“血液”,它的主要工作有几个:润滑减磨、辅助冷却、清洗清洁、密封防漏、防锈防蚀。
发动机在高速运转时,内部的金属零件会产生剧烈摩擦和高温,机油就在这些零件表面形成一层油膜,让它们顺畅地滑动,而不是硬碰硬地磨损。
可以说,没有机油,发动机几分钟内就会报废。
但是,机油在工作的过程中,自身也在不断地消耗和变质。
高温、高压和空气中的氧气,都会让机油氧化,性能下降。
同时,它还会把发动机运转时产生的金属碎屑、积碳、油泥等杂质清洗下来,悬浮在油液里,时间长了,机油就会变得很脏,润滑和清洁能力都会大打折扣。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机油都只能用五千公里呢?
答案是否定的。
这就好比我们用的食用油,有普通的调和油,也有精炼的橄榄油,它们的耐用度和品质是不一样的。
机油也分等级,最常见的就是矿物油、半合成机油和全合成机油。
所谓的“五千公里一换”,这个说法主要源于过去那个以矿物油为主流的时代。
矿物油是从石油里直接提炼出来的,成本低,但它的分子结构大小不一,天生就不太稳定,在高温高压下容易分解和氧化,所以它的使用寿命确实比较短,跑个五千公里或者放个半年,性能就衰减得差不多了。
但是现在,绝大多数新车,尤其是带涡轮增压的车型,原厂推荐的都是性能更好的半合成或者全合成机油。
全合成机油,顾名思义,是化学家在实验室里通过化学方法人工合成的,它的分子结构非常规整、纯净,具有极强的稳定性、抗高温和抗氧化能力。
对于这种高品质的机油来说,五千公里仅仅是它的“热身阶段”,真正的性能巅峰期可能在五千到一万公里之间。
如果严格按照一万公里甚至更长的周期来更换,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很多欧洲品牌的汽车,保养手册上明确写着一万五千公里甚至两万公里才需要更换机油,就是因为它们使用的是高标准的长效全合成机油。
所以,如果我们用着高价买来的全合成机油,却还在遵循五千公里的老规矩,那就相当于把一瓶好酒刚开了个头就倒掉了,确实是一种浪费。
除了行驶里程,时间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衡量标准。
很多车主可能会有疑问,我的车一年到头也开不了几千公里,大部分时间都停在车库里,是不是可以一直不换机油?
答案同样是否定的。
机油就算静置在发动机里,也会和空气接触,慢慢地发生氧化反应。
这个过程就像切开的苹果放在空气里会变黄变质一样。
氧化的机油会变酸,失去原有的润滑性能,甚至会对发动机内部的金属零件产生腐蚀。
这就是为什么车辆说明书上总是强调“X公里或X个月,以先到者为准”。
对于不经常开的车,时间的损耗可能比里程的损耗更严重。
当然,除了常规的保养周期,我们的实际驾驶环境对机油寿命的影响也非常大。
有些特殊的用车情况,会急剧缩短机油的有效寿命,这时候就不能再死板地照搬说明书了。
比如,在城市里开车,每天只是短途通勤,接送孩子买个菜,每次开动也就三五公里。
这种情况下,发动机还没等完全热起来达到正常工作温度,就熄火了。
低温状态下,汽油雾化不充分,会有一些液态的汽油顺着气缸壁渗入到曲轴箱,混到机油里,这会稀释机油,降低黏度,削弱润滑效果。
同时,发动机低温运行时产生的水蒸气也无法及时蒸发排出,会和机油混合,导致机油乳化,变成像牛奶咖啡或者芝麻酱一样的浑浊液体,这种乳化后的机油基本就丧失了保护能力。
再比如,夏天长时间堵在路上,走走停停,发动机舱温度急剧升高,散热效率又差,机油长时间在高温下“煎熬”,分子链会断裂,性能衰退得非常快。
还有在南方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水汽也容易进入发动机内部,加速机油的乳化变质。
如果你的车经常处于这些严苛的工况下,那么适当提前更换机油,就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作为普通车主,我们该如何判断机油是不是真的该换了呢?
除了看里程和时间,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自己检查。
最常见的误区就是认为“机油变黑了就得换”。
其实对于现代的机油,特别是全合成机油,里面都含有大量的清洁分散剂,它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把发动机内部的积碳和油泥清洗下来,并让这些脏东西悬浮在油里,而不是沉积在发动机里。
所以,用了一段时间后机油变黑,恰恰说明它在尽职尽责地工作。
真正需要警惕的是另外几种情况:你可以拔出机油尺,用手指捻一下机油,如果感觉非常顺滑,那就没问题;如果能感觉到明显的沙粒一样的颗粒感,那可能意味着发动机内部有不正常的磨损,产生了金属屑。
你还可以闻一下机油的气味,正常的机油是淡淡的油香味,如果闻到一股酸臭味或者刺鼻的糊味,说明机油已经严重氧化,添加剂失效了。
更直观的方法是,滴一滴机油在干净的纸巾上,观察油斑的扩散情况。
好的机油会均匀扩散,如果油斑出现了明显的分层,比如中心是黑点,外圈是黄色的油环,最外圈还有一圈淡淡的渗透环,那就可能说明机油里混入了水分或者汽油,需要立即更换。
最后,在日常保养中,还有两个小细节值得注意。
一是机油的加注量。
机油并不是越多越好,加得太满反而有害。
过多的机油会增加发动机曲轴的转动阻力,导致油耗增加、动力下降,还容易被搅动产生大量泡沫,影响润滑效果。
而且过高的油位会增加曲轴箱的压力,容易导致油封漏油,还可能让过多的机油溅到气缸壁上,随混合气进入燃烧室燃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烧机油”,这会产生大量积碳。
所以,最合适的油位是在机油尺刻度的上限和下限之间,大约百分之七八十的位置。
二是在选择机油的同时,不要忽略了机油滤清器。
机滤是过滤机油中杂质的关键部件,它的好坏直接影响机油的清洁度和使用寿命。
如果你用了能跑一万公里的长效全合成机油,却配了一个质量一般的短效机滤,那机滤可能在五千公里时就已经堵塞失效,失去了过滤功能,再好的机油也白费了。
因此,好油一定要配好滤,才能发挥出最佳效果。
现在我们国产的机油和滤清器品牌,比如昆仑、长城等,其高端产品的技术和质量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完全可以信赖,也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