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启停功能好用吗?老司机:自动启停没有一个好处,全是坏处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大夏天在路口等红灯,太阳火辣辣地烤着,空调吹着凉风,车内一片惬意。结果你脚一踩刹车,车子停稳不到两秒,发动机“噗”一下就熄火了。紧接着,空调的冷风也停了,车内温度肉眼可见地开始回升。你心里一紧:“不会吧?这玩意儿怎么又来了?”等了十来秒,绿灯亮了,你踩下油门,发动机重新启动,空调又开始工作。这一套操作下来,虽然只过了十几秒,但你已经感觉像是在蒸桑拿。这,就是自动启停功能带给无数车主的真实体验。
说真的,买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享受驾驶的乐趣,是为了让出行更舒适、更便捷。可这个自动启停功能,偏偏在最关键的时候“捣乱”。厂家说它是为了省油,是为了环保,听起来冠冕堂皇。可咱们普通车主在乎的,是那一年省下的几百块钱油钱吗?我就不信,谁买车是冲着“省油”这两个字去的。如果舒适和省油只能选一个,99%的车主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毕竟,开车不是在参加节油大赛,谁愿意为了省那点油,天天忍受发动机频繁启停带来的烦躁和不适?
先说说夏天开空调的场景。外面40度,车内38度,你刚上车,恨不得空调能瞬间把温度降下来。好不容易凉快了,结果一停车,自动启停一启动,发动机熄火,空调压缩机也跟着停了。车内温度立马开始回升,几秒钟后,你又开始出汗。你说,这功能是不是有点“反人类”?有网友调侃:“自动启停不是省油,是省命——省车主的命。” 虽然夸张,但确实道出了很多车主的心声。而且,发动机频繁启停,对电瓶的损耗也很大。普通电瓶能用七八年,带自动启停的车,两三年就得换,省下的油钱还不够换电瓶的。这笔账,算得过来吗?
再聊聊堵车时的“噩梦”。城市里堵车是常态,走走停停是家常便饭。你刚踩下刹车,发动机熄火;刚松开刹车起步,发动机又启动;走了十来米,又得踩刹车,发动机又熄火……短短几百米的路程,发动机可能要启停十几次。这哪是开车?这简直是坐过山车,而且还是那种频繁启停的“故障版”过山车。不仅驾驶体验极差,对发动机、电瓶、启动机的损耗也不小。虽然厂家说这些部件都经过强化,但谁家的车不是希望越耐用越好?频繁启停,心里总归是不踏实的。
还有涉水行驶,这可是个“致命”问题。雨天开车,遇到积水路段,你小心翼翼地通过。结果在积水里踩刹车停下来,自动启停一启动,发动机熄火。这时候,排气管没有废气排出,水就可能倒灌进发动机。你再一踩油门,发动机启动,水被压缩,轻则大修,重则报废。这时候,你还觉得自动启停是个“贴心”功能吗?它简直就是个“定时炸弹”。所以,老司机们都知道,遇到积水,第一件事就是关掉自动启停。可问题是,很多新手司机根本不知道这一点,稀里糊涂就把发动机给搞报废了。
还有路边等人、倒车入库这些场景。你想在路边停会儿,开个空调,听会儿音乐。结果一停车,发动机就熄火,你只能重新启动,再手动关闭自动启停。麻烦不?倒车的时候,新手司机一紧张,刹车踩重了,自动启停启动,发动机熄火,倒车动作被打断,还得重新来。你说,这功能设计的初衷是“智能”,可实际用起来,怎么感觉像是“智障”?难怪很多车主上车第一件事就是长按自动启停按钮,把它关掉。甚至有人调侃:“自动启停是车企唯一一个希望你永远关闭的功能。”
当然,自动启停也不是一无是处。在理论上,它确实能省油,据说最高能省10%。可这10%是实验室数据,实际驾驶中能省下5%就不错了。一年开一万公里,省下的油钱可能也就三四百块。可为了这三四百块,你要忍受那么多的不适和麻烦,值得吗?更重要的是,这个功能的设计逻辑,似乎完全忽略了用户的实际体验。它假设车主在停车时不需要空调,不需要听音乐,不需要倒车时的连贯性。可现实是,这些恰恰是车主最需要的。
所以,回到标题的问题:自动启停好用吗?老司机的答案很明确:不好用。它没有一个真正的好处,全是坏处。它省下的那点油,远不足以弥补它给车主带来的烦恼。它所谓的“环保”,更像是一个营销噱头。与其说它是“智能科技”,不如说它是“强制节俭”。对于广大潜在车主来说,选车时如果可以选配,我建议直接放弃这个功能。如果不能选配,那就做好上车就关掉它的准备。
最后,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追求环保和科技的今天,汽车厂商是否应该更多地倾听用户的声音,而不是一味地强加一些“看似美好”却“实则鸡肋”的功能?毕竟,车是给人开的,用户体验,才是衡量一切功能好坏的最终标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