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25年9月,无人驾驶领域的两条重要消息,一下子把这个行业推到了大家关注的中心,人们都能感觉到,那个价值万亿的市场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加快商业化的脚步。
硅谷的英伟达在公司内部大会上搞了一出大动作,宣布要投入30亿美元来孵化Robotaxi项目,这个项目由资深的高级总监Ruchi Bhargava领头,目标明确,就是要在美国市场实现规模化运营。这一消息一出来,外界都觉得,这意味着英伟达正从单纯的“算力供应商”逐步转变成“直接做运营者”,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差不多时间,香港作为东方的金融中心,在2025年施政报告中,特首李家超直截了当地说,要加快自动驾驶技术的推广,让无人化和规模化更进一步,还计划在今年批准三个测试区域,主要目标是跨区行驶和交通接驳。此外,还打算把香港变成一个平台,开拓海外右舵车市场,这一系列动作都表明香港在自动驾驶方面的布局正加快步伐。
一西一东,一企一政的行动配合无间,充分体现出政策、技术和资本联手正推动无人驾驶从“测试阶段”逐步迈向“实际应用”。
香港为何成关键试验场?
香港对自动驾驶的态度变化,可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作为一个以法治完善、监管严密闻名的国际城市,特别是在涉及公共安全的交通运输方面,香港以前在开放方面比内地要慢得多。
到2024年,香港已经搭建起了初步的自动驾驶管理框架。而到了2025年,政策又进一步加码,把它提升到战略高度,不仅着眼于通过技术提升本地智能交通水平,还希望利用香港的地理位置和制度优势,抢占全球右舵车市场的先机。
从“谨慎观望”到“主动布局”的转变,使香港成为检验无人驾驶技术成熟度和商业化潜力的“黄金试验场”。毕竟,能在这里顺利运行,代表着具备了应对全球复杂路况和多样规则的能力。
萝卜快跑的 “香港加速度”
在香港自动驾驶的发展上,百度萝卜快跑的步伐可以说是快得令人咋舌,几乎同步政策的推进。2024年11月,拿到了全港第一张自动驾驶先导牌照;到了2025年4月,就开始在机场岛展开载人测试,区域范围不断扩大;6月的时候,又在东涌那些复杂的路段进行验证,真是持续深入;8月,南区的指定路段测试也顺利获批,还打算往九龙启德延伸,发展势头真是一浪接一浪。
半年不到时间就搞了三次区域扩展,节奏快得让人意想不到,这不仅说明了香港监管层对百度技术实力的认可,也显示出萝卜快跑在本地化适应、安全审查和政策沟通这些环节已经相当成熟、运作得非常顺畅。
资本市场的反应可谓直截了当:9 月 17 日,百度在港股那天涨了 16%,市值差不多要逼近 4000 亿港元了,今年到目前为止,总涨幅超过了 59%,而且美股也创出了 2023 年 10 月以来的新高,这都说明投资者对它的无人驾驶业务未来的潜力又重新评估了一番。
萝卜快跑凭什么站稳香港?
香港的驾驶环境可以说是“无人驾驶的炼狱”了:右舵左行的规则不同,山海地形又非常密集,再加上许多复杂交错的路口,某些区域的基础设施也比较薄弱,这一切都对技术的适应能力和安全性能提出了极高的挑战。
萝卜快跑之所以能迅速适应,主要靠三大竞争优势。第一,技术基础扎实。百度自2013年开始布局无人驾驶,算得上全球少数同时拥有“大模型”和“无人驾驶”双重能力的公司。Apollo ADFM自动驾驶基础模型,重塑了“感知-推理-决策”架构,摒弃了传统依赖大量标注数据的方式,容易应对各种新环境和新规则。
第二个优势是安全保障非常到位。第六代无人车配备了“大模型+硬件+安全架构”的组合方案,十层安全冗余全方位覆盖整个链路,六层MRC策略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自主避险。这一系列保障让它累计安全行驶里程超过2亿公里,远远领先于Waymo的1.55亿公里。
第三个优势在于实战经验丰富,已经在全球16个城市落地运营,累计提供了1,400万次出行服务,还和香港本地的高校、企业紧密合作,打造出“技术+生态”双轮驱动的模式。
政策与标准的暗战
香港的突破并不是个别现象,全球范围内无人驾驶的“规则之战”早就开始了。德国推出《自动驾驶法》,允许L4级别车辆上路,日本修改《道路运输车辆法》,推动技术更快落地,瑞士则放宽了无安全员测试的限制,英国则定下了到2025年前实现商业化的目标,而美国已有41个州制定了相关法规。
Waymo 赶上美国那边法规放宽的东风,在五座城市的中心区域布置了超过1500辆车,规模效应开始展现。这事儿意味着,无人驾驶的角逐不仅仅是技术比拼,更变成了规则制定、生态体系构建和标准制定的全方位较量,里面还夹杂着人工智能和高端制造等核心产业的话语权争夺战。
香港作为右舵车市场的“跳板”,能帮百度迅速打开东南亚、英国、澳大利亚等地的市场份额,把技术和标准推向海外。
从 “科技秀” 到 “新基建”
随着全球政策逐渐放宽,无人驾驶开始从少数人的“科技展示”变成融入日常生活的“新基础设施”。百度在香港的布局,不单是公司业务的突破,更有望成为中国无人驾驶走向世界的起点。
当萝卜快跑在香港的繁杂路况中顺利验证成功,右舵车市场的技术难题被攻破,中国企业在全球智能交通领域的竞争实力会大大增强。
这次刚刚拉开序幕的全球比拼中,百度凭借技术底蕴、实践经验和生态体系,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而自动驾驶的“香港时刻”大概正是中国智造在国际赛道上抢占先机的“黄金起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