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首款纯电SUV理想i8发布的那一晚,无数汽车“发烧友”集体把下巴掉在了地上。原因无他,只因理想官方在发布会上毫不手软地放出一个堪称“自杀式演出”的碰撞测试视频。画面中,理想i8与一辆8吨乘龙卡车来了场正面对决,激烈程度完全抛弃了市面上同类测试里的“温柔乡”:卡车被撞得四轮离地,驾驶室和货箱分家,现场宛如动作电影。要不是片尾没出现“专业特技,请勿模仿”,网友差点就当真看了回《速度与激情》番外篇。
理想官方在技术层面把自家i8打造成了钢铁侠。说明书上写得一清二楚:标准1.75倍安全碰撞测试,61公里/小时下“刮地皮”,底盘保护纹丝不动;跟重卡正面100公里/小时硬碰,A、B、C柱没一点褶皱,9气囊全开,电池包既无泄漏也未起火,门把手瞬间弹开,为“惊魂未定”的假人乘客送上逃生出口。都说安全是造车底线,理想这是顺便把全场观众的“三观”也给撞正了。
如此生猛的测试,网友坐不住了。很快,弹幕和评论区就被“老司机”们挤爆。大家瞪大眼:“这……真不是特效?”最有意思的是,有人直接跑到乘龙卡车的官方抖音下留言:“你买辆i8回来跟自家大卡车再来一回,最好全网直播!”要的就是现场感。“卡车都能弹起来,理想i8该不会暗中修炼‘乾坤大挪移’?”网友调侃不断。
面对越来越多的质疑,乘龙卡车的官方也忍不住下场,回复中不乏“被摆一道”“聪明人一眼看破假”,甚至自问自答:“导演在想什么,真的撞起来会咋样?”显然,这场“世纪对撞”圈粉不少,但也让重卡品牌背上了“特约配角”的疑云。
理想却早早给出一套标准答案:我们全权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搞的实验,场地、设备、甚至用的卡车全是检测机构买来的,并没有“指定剧本”,一切就为了模拟用户真实道路场景。言下之意:有疑虑,找检测机构,别找理想。为了消解大家“内外勾结”的顾虑,理想还专门强调了卡车是市场端随机购买,并非公关联手“自家买自家”。
细看理想i8的撞击数据,的确让人脊背发凉又佩服。第一次,8吨重卡正面撞上,瞬间载荷超100吨——不是100斤,也不是1吨,是整整100吨的“当头棒喝”。第二次还不算完,给侧面来一记80吨载荷的重击。两轮下来,这台i8没有变形,没有漏液,没有冒烟,连车门都主动帮你弹开。除非你把它当高铁,想不佩服都难。
可即便如此,怀疑的声音还是漫天飞。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市面上靠“硬刚”重卡来证明安全的车企,屈指可数。大家习惯了碰撞测试里轿车和墙壁的相拥,不习惯钢铁之间的直接肉搏。更何况,那“重卡四轮离地”的画面,也太容易让人怀疑特效加成。眼见不一定为实,关键还得看更多第三方机构敢不敢复制同款实验。
实际上,这场风暴甩出了几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第一,汽车安全究竟要如何定义,是实验室标准,还是极端工况?第二,公众该如何甄别造车新势力疯狂营销与真正技术突破。第三,国内汽车品牌进入“硬实力”竞争阶段,营销手法是否需要加强公信力建设,否则极有可能让一场好实验被“当成演艺”。
当然,理想i8的大张旗鼓,或许是一家新锐造车势力对中国汽车安全底线的极限挑战。无论重卡品牌是否“自愿”,无论网友是质疑还是调侃,这场测试确实让行业看到了某种可能——大家或许能真正在下一轮汽车安全革命中,期待国产品牌不只是把价格打下来,更是把安全标准推高一截。
理想这番操作之后,车圈是否会掀起一阵“重卡撞耐力赛”,还未可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这个流量比马力更来得猛烈的时代,所有车企都得小心,既要拼技术,更要拼公信力。毕竟,把戏演得再好,观众也会有一天学会“拆台”。理想i8能否凭真本事实现“撞红全网”,比一场炫酷对撞要难多了。下一个被四轮弹起的不知是哪个品牌,但吃瓜群众的目光,已经抬到前排了。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