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年,你要是聊起汽车,会发现话题变得特别快。
前几年大家还在比谁家的发动机排量大、有几个缸,现在张口闭口都是续航多少公里、充电快不快、有没有智能驾驶。
整个汽车市场就像是重新洗了一次牌,特别是新能源车这个领域,竞争激烈得让人眼花缭乱。
就在这片风起云涌的市场里,我们一个很熟悉的老朋友——吉利汽车,在2025年突然搞出了个大新闻,一下子成了全场焦点,很多人都挺好奇,吉利这是怎么了?
怎么一下子变得这么厉害?
这事儿得从一组数据说起,因为数字是最直接的。
根据2025年上半年的统计,吉利汽车集团的总销量达到了惊人的193万辆,和去年同期相比,足足增长了30%。
在现在这个车市里,家家都说生意难做,能有这样的增长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但更关键的是另一组数据:在这193万辆车里,新能源车的销量第一次超过了一百万辆。
这个数字意味着,吉利每卖出两台车,就有一台是新能源车,这个比例,也就是行业里常说的“渗透率”,达到了52%。
这个成绩,对于那些还在慢悠悠地从燃油车转向新能源的合资品牌来说,简直就像是平地一声雷,一下子把他们给打蒙了。
过去我们总觉得合资车技术好、品牌硬,但现在看来,在新能源这条新赛道上,咱们的国产品牌已经跑在了前面。
那么问题来了,吉利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它不是一夜之间突然开窍的,这背后是一整套早就规划好的、环环相扣的打法。
我们不妨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看。
首先,吉利采取的策略,说白了就是用不同的品牌去满足不同人的需求,而且每个品牌都做得很有特色,很有竞争力。
它不像有些车企,一款车想卖给所有人,而是把市场分得很细,给每一种消费者都准备好了最适合他们的那盘菜。
比如说,面向最广大的普通家庭用户,它推出了“银河”系列。
其中的银河L6这款混动轿车,在2025年简直卖疯了,一个月就能卖掉5.4万台。
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因为它抓住了老百姓买车最看重的几点:价格实惠,样子好看不廉价,车里的配置用起来也方便,最重要的是混动系统既能用电也能用油,平时上下班用电省钱,周末想出远门也不用担心找不到充电桩,彻底解决了大家的“里程焦虑”。
而对于那些追求新潮科技、喜欢玩点不一样东西的年轻人,吉利则有“极氪”这个高端纯电品牌。
就拿极氪007来说,它做了一件非常大胆的事,就是把成本很高的激光雷达,装在了一台30万价位的车上。
这个激光雷达是实现高级别智能驾驶的关键硬件,以前基本都是五六十万甚至更贵的车才有的配置。
极氪这么一搞,等于直接告诉消费者:“你花同样的钱,在我这里能买到更超前的技术。”这种吸引力,对于喜欢尝鲜的年轻人来说是巨大的。
再来看“领克”品牌,它一直走的都是年轻、高端的路线。
而领克08 EM-P这款车的成功,说明领克不仅懂潮流,更开始懂生活了。
它搭载的超级混动系统,特别适合那些喜欢自驾游的人。
有车主分享说,开着它去西藏、新疆这些地方,因为车子本身很省油,续航又长,沿途需要找加油站的次数大大减少,整个旅途变得非常从容。
这种能让你走得更远、看得更多的能力,卖的已经不只是一台交通工具,而是一种更自由的生活方式。
就连被吉利收购的那个以安全著称的北欧品牌沃尔沃,也开始全面电动化了,新能源车的比例高达44%,像XC60的混动版,在江浙沪这些富裕地区特别受企业主们的欢迎,他们既要安全豪华,也看重环保和科技感。
产品好,只是成功的一半。
另一半,也是更厉害的地方,在于吉利对自己“下狠手”的成本控制和技术选择。
在大家都觉得造车成本越来越高的时候,吉利却总能拿出价格很有竞争力的产品。
比如,在银河E8这款车上,它大胆地使用了钠离子电池,并把整车价格做到了15万区间。
钠离子电池的好处就是原材料比现在主流的锂电池要便宜得多,也更容易获取。
吉利通过技术攻关,让这种更便宜的电池也能满足日常使用,一下子就把电动车的门槛又拉低了一截,让更多人买得起。
在高端车上,它也有绝活。
极氪009这款豪华MPV,用上了一体化压铸技术来制造车身后部。
这个技术听起来复杂,其实可以简单理解为,以前需要用几十个小零件焊接起来的一个大部件,现在用一个超大的模具,像做果冻一样一次就成型了。
这样做的好处是车身更坚固、更轻,重量轻了15%,省下来的重量就能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续航里程,能多跑50公里。
虽然有人说这样一来,万一撞了维修成本会变高,但对于消费者来说,更长的续航和更高的安全性显然是更重要的。
有人分析,吉利这么不计成本地堆料、降价,单台车的利润可能不如别的品牌高,有点像“赔本赚吆喝”。
但从长远来看,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策略。
在市场竞争最激烈的时候,先不急着赚钱,而是用最有诚意的产品和价格,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场。
等用你品牌车的人多了,你的口碑、技术标准、服务网络就都建立起来了,那时候再谈盈利,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最后,光有好的产品和技术还不够,还得让大家能方便地买到车、用到车。
吉利在这方面的布局也堪称“天罗地网”。
在国内,它两条腿走路。
在北方的一些三四线城市,当很多合资品牌还觉得这些地方市场小、不愿意投入的时候,吉利的银河展厅已经开到了人们的家门口,让小镇的居民也能亲身体验到最新的新能源车。
而在长三角这样的大城市,吉利旗下的极氪又在疯狂地铺设超级充电站,密集程度甚至超过了奶茶店。
这给车主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就算半夜下班,也能在家或公司附近轻松找到快充桩,解决了充电难这个最大的后顾之忧。
在海外市场,吉利的攻势同样迅猛。
它在墨西哥建了工厂,半年时间就生产交付了8万台车,直接在当地生产销售,这种速度和效率让竞争对手望尘莫及。
像吉利的“星耀”这款车,凭借着出色的设计和丰富的配置,在很多海外市场,硬是把过去称王称霸的日系车给比了下去,抢占了大量市场份额。
这已经不是过去那种简单地把车卖到国外去,而是在技术、品牌、服务上全方位的正面竞争,并且取得了胜利。
所以说,吉利在2025年的这次爆发,并不是偶然的运气,而是多年来在技术研发、品牌布局、成本控制和市场渠道上厚积薄发的结果。
它向我们展示了,在新能源汽车这个全新的时代,中国的汽车工业已经具备了足够强大的实力,去和全世界的顶尖高手同台竞技。
吉利的崛起,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成功,更是我们国家整个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生动缩影,也预示着未来将有更多优秀的中国品牌,在全球的舞台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