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参考报)
车门把手作为汽车安全体系中的小小一环,近期因为事故再度引发市场的大大关注。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电动隐藏式门把手被不少车企加以应用,但也因在特定场景下的安全隐患而备受争议。
专家表示,汽车产品对于安全性有着更高要求,汽车行业在进行产品创新和功能改进时,更应该注意平衡好安全与创新,这需要政府、企业等多方携手,共同推动产业良性发展。
隐藏式门把手引发安全争议
近日,一辆小米汽车在成都发生事故,驾驶人遇难。现场视频显示,多名过路司机参与了现场救援,但均未能在车辆碰撞起火后打开车门。
针对上述事故的具体情况,记者向小米汽车门店店员和客服进行询问,均回复称需要等待企业的官方回应。但截至记者发稿,小米汽车还没有给予回应。不过,小米汽车门店店员对记者表示,从目前发布的信息来看,成都事故涉事车辆在行驶中严重超速,“在高速撞击之下,即使门把手顺利解锁也可能因为框架变形而无法开门”。
这不是汽车门把手第一次由于事故而引发争论。在近期多起新能源汽车交通事故案件中,隐藏式门把手是否能及时打开均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今年3月底,在安徽德上高速,小米汽车涉及的另外一起3人死亡事故中,有观点质疑其门把手在事故发生后是否能顺利打开,小米汽车回应称,就发生事故时车门是否能够打开,还没有准确的结论。
更早之前,一辆问界新M7 Plus在山西发生交通事故,问界汽车表示,事故车辆门把手控制器因碰撞无法收到弹出信号,施救人员破窗拉动机械车门内把手开门实施营救。
记者从多个品牌销售门店的店员处了解到,自小米汽车成都事故以来,消费者对于门把手的关注度明显提高。
记者采访到的多数消费者表示,在新能源汽车的创新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安全性和使用的便利性。部分消费者认为,相比隐藏式门把手的美观和科技感,传统的机械门把手在紧急情况下更加可靠。也有消费者提出,汽车企业应充分考虑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和安全需求,不能只追求外观和功能的卖点。
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车研究部部长朱一方表示,隐藏式门把手在提升车辆科技感等方面有一定作用,但在高温、高寒以及事故等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操作不便甚至失效的情况。
新国标推动企业优化设计
为应对电动隐藏式车门把手新技术、新安全需求,进一步规范和提升车门把手安全性,筑牢汽车安全底线,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近日组织制修订了《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技术要求》),并向公众征求意见。
根据《技术要求》,每个车门(尾门除外)应配备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外把手,确保在事故发生后,非碰撞侧车门应能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通过车门外把手开启车门。
同时,《技术要求》对车门把手的布置位置、手部操作空间、强度等也提出具体量化指标。例如,“每个车门的车门外把手在任意状态时,相对车身表面应具备手部操作空间,该操作空间应不小于60mm×20mm×25mm”,即手部打开车门的操作空间不能小于30立方厘米。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数据相当于明确禁止全隐藏式门把手。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表示,此次门把手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修订,提供了规范和引导,有助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创新中守住安全底线。
针对车门把手的新标准,多家企业表态将严格遵守国家法规要求,确保司乘人员的人身安全。
零跑汽车表示,几乎每一家新能源车企都有隐藏式门把手的车型,零跑会严格遵循相关部门规定来适配门把手的配置。
阿维塔表示,新国标宣布后,阿维塔的所有新品都将严格按照国家法规要求执行,具体时间以国家有关机构公布为准。
吉利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何保证门把手在发生碰撞后能够顺利解锁和弹出,对于确保司乘人员的人身安全至关重要。而决定门把手是否能够顺利解锁,则是对于各个汽车品牌在车门解锁设计所关联的供电系统、通讯执行、机械结构这三个维度技术水平的大考。
“新技术可以用,但是对于衍生的潜在问题,必须做好充足研究加以应对。我们要做的,就是无论车型选择哪种形式的门把手,都要尽最大努力提升其安全性、可靠性,以便应对各类紧急场景,带给客户更好的体验感和安全感。”吉利相关负责人说。
汽车产业须平衡安全与创新
多位专家表示,在新能源汽车各类创新不断涌现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平衡安全与创新的关系,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第一创业证券研报指出,小米汽车成都事故暴露了当前汽车行业在追求创新设计时,可能存在的安全冗余不足问题。这一事件有望推动整个产业链从上游的零部件设计、中游的主机厂策略到顶层的行业法规,进行一次向“安全第一”原则的集体回归。
朱一方认为,从管理角度看,有必要对新结构、新设计的安全性能进行规范,特别是事故等极端情况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过,在守住安全底线的基础上,还要营造鼓励创新的发展环境,以保持产业发展活力。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汽车行业应将安全置于首位,视为基础保障。隐藏式门把手存在安全性隐患问题,需要对隐藏式门把手进行合理规范,以安全为核心,同时确保消费者使用便利。随着相关标准的制定,相信各汽车企业能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兼顾低风阻、低电耗与外观美观,为全球汽车设计引领方向。
纪雪洪指出,电动汽车普及改变了传统安全设计逻辑,随着电动车保有量增加,各类安全小概率事件的绝对数量可能上升,因此创新设计需充分考虑潜在风险。
“随着汽车向‘第三生活空间’演变,其功能创新对安全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追求舒适性与科技感的同时保障极端情况下的可靠性,是汽车企业需要深思的问题,汽车行业的创新需在技术成熟度与社会效益间实现平衡发展。”纪雪洪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