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这江淮的财报,简直是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啪!
啪!
啪!
你猜怎么着?
销量掉了小两成,可人家的钱袋子反而鼓了。
这事儿,我一个跑了十年科技口的老记者,看着这“量降利升”的怪相,立马就想起了我当年搞砸的一个采访。
那是好几年前,我非要给一家做芯片的初创公司做深度报道,非要抓住他们“技术瓶颈”那点事儿不放。
结果呢?
人家老板压根不跟你扯技术细节,就跟我说:“兄弟,我们现在就是憋着劲儿把价格提上去,爱买不买。”
我当时就懵了,觉得他特拧巴。
可现在回头看,这不就是S800的路子吗?
人家不跟你玩虚的,把价格提上去,让价值说话。
这S800,70万的轿车,江淮居然给卖出去了。
这事儿要是放在五年前,我肯定得说这老板“疯了”。
你想,江淮是什么牌子?
大家心里的印象,就是那些拉货的皮卡,或者路上跑的大面包车。
这牌子,跟“豪华”沾边吗?
一点不沾。
这就好比你家楼下卖煎饼果子的老张,突然宣布他家的煎饼卖七百块一个,还带鲍鱼。
你信吗?
可这次不一样。
S800,它不是老张的煎饼,它是带着“华为”这块金字招牌来的。
我记得我刚开始接触这项目的时候,那会儿江淮的工程师们还在为如何把车机做得不那么“卡顿”而挠头。
他们有经验,懂机械,可这“人机交互”的这层皮,就是扒不上。
这就好比你请了个顶级的木匠给你打家具,手艺没的说,可他非得用你家那套老旧的工具,打出来的东西总有点“时代感”。
华为的鸿蒙系统,就是那套全新的、顶级的电动工具。
咔咔一装,立马不一样了。
再配上ADS 3.0,高阶智驾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让你跑长途时,少费点心神,别老盯着那条白线。
那些高净值用户,他们买的不是“面子”,他们买的是“省心”和“未来感”。
我有个朋友,去年刚买了台S800。
他跟我说,他以前开的S级,开着舒服,安静,可上了高速,你得时刻跟车,跟到人脖子酸。
S800这套系统,让他感觉车子不是他在开,是车子在“带着”他走。
这体验上的颠覆,太猛了。
对了,我之前不是说过,我跑芯片那次搞砸了么?
我当时没搞明白,技术再牛,如果用户体验跟不上,那就是白搭。
就像你手里有把屠龙刀,但你只会拿它切菜。
S800的成功,恰恰说明了,在现在的市场,用户体验才是王道。
所以,这26个亿的营收进账,不只是钱的问题。
你得知道,江淮的生产线,以前都是按“皮实耐用、成本控制”来的。
现在突然要对标70万的标准,那工艺要求,从车身焊点到内饰缝线,都得往上提一个档次。
这叫什么?
这叫“被动升级”。
就跟逼着一个只会做家常菜的厨子,去给国宴掌勺一样,厨艺立马就上去了。
可话又说回来,老张卖煎饼,他能一直靠鲍鱼撑着吗?
不可能。
S800这个旗舰,它得把江淮的“科技豪华”这个概念给立住。
下一步,江淮怎么把这股子劲儿,用到他们那些更走量的车型上?
能不能搞出个“小S800”,让更多人觉得江淮的车,不光能拉货,还能提供顶级的智能体验?
这才是真正考验江淮功力的地方。
我这么跟你说吧,很多传统车企,都在琢磨怎么自己爬高端,爬得慢,爬不动。
江淮这次,算是搭了个顺风车,但人家这车搭得结实,人家的“学习能力”也强。
他们现在就是在合作中,把人家的先进经验,一点点地往自家骨子里渗透。
这事儿,说白了,就是用别人的斧子,把自家的山头给开出来。
这路子,有风险,但走对了,那真是“一飞冲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