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P7+单月销量从8000台直接跌到不足4000台,拦腰斩断的业绩让管理层坐不住了。
更糟心的是,这个月还因为转向助力系统缺陷召回了4.7万辆车,口碑和销量双杀的局面下,何小鹏终于松口:增程版P7+已经在路上。
工信部最新曝光的信息显示,这款新车正在悄悄申报,准备杀入如今最火热的增程市场。
一直坚持纯电路线的他们,看着问界、理想靠着增程器赚得盆满钵满,自己却因为续航焦虑劝退一堆潜在用户。
325公里的纯电续航听起来够用,但懂行的人都知道,这是WLTC工况的数据。
实际开起来打八折,也就是260公里左右,两三天就得充一次电。
55.8度的磷酸铁锂电池倒是不小,比很多竞品实在,但尴尬的是现在20万级增程轿车都在拼纯电续航。
星途星纪元ES增程版起步就是200公里+的CLTC续航,换算下来跟小鹏这325公里WLTC差不多,小鹏在这方面没啥优势。 好在亿纬动力的电池支持5C超充,充电速度能找补点面子。
动力系统更是能看出小鹏的将就。 1.5T增程器直接采购自东安动力,型号DAM15NTE,最大功率110kW。
这套系统不是小鹏自己研发的,说白了就是图个省事省钱。
电机倒是用了自家180kW的单电机,跟纯电长续航Max版一模一样,最高车速也能跑到200km/h。 整个动力系统就是能买的不研发,该有的不缩水的思路。
车尾新增的POWER ULTRA标识可不是随便贴贴。 这暗示着新车将搭载3颗图灵芯片,总算力高达2250TOPS。
这个数字什么概念? 理想L9顶配也就这个水平,问界M9的智驾算力也就这样了。
小鹏把旗舰级的智驾硬件下放到20万级的增程轿车上,摆明了要用智能化打价格战。
增程版长度增加到5071mm,比纯电版多了15mm,其他数据完全一样。
这15mm主要是为了塞下增程器和排气管,乘员舱空间一点没变。
外观上的小心思不少:前脸取消了灯组下方的黑色饰条,换成主动开闭式格栅,天冷的时候能给发动机保保温。 尾灯改成双层D字形贯穿式,后保险杠也做成车身同色,远看跟纯电版差不多。
轮毂提供19寸和20寸两种选择,轮胎规格分别是235/55 R19和255/45 R20。
这个配置跟纯电版基本一致,没因为增程系统增加就抠门。 双色车身和隐藏式门把手都保留下来,小鹏知道年轻人就看中这些颜值配置。
价格恐怕是消费者最关心的。 现款P7+纯电版卖18.68万到20.88万,增程版按惯例会贵个1-2万。
但今年这行情,小鹏敢不敢涨价真不好说。 东风奕派eπ007增程版起步价才11.99万,星纪元ES也就15.28万起,别克至境L7顶配21.99万。 小鹏要是定价超过22万,市场接受度很难讲。
东风奕派eπ007靠着11.99万的起售价横扫性价比市场,星途星纪元ES有奇瑞的技术背书,别克至境L7主打品牌溢价。
小鹏唯一能打的牌就是智能化和800V高压平台。 其他家还在用400V慢充的时候,小鹏已经普及5C超充了,10分钟能充进400公里续航,这点真能打动不少人。
325公里纯电续航不算长,但如果充电够快,用户也没那么大怨言。 小鹏这套逻辑说白了就是:续航不够,快充来凑。 再加上天花板级别的智驾算力,试图在红海市场里撕开一条口子。
小鹏的工厂已经在做准备。 肇庆和广州两大生产基地需要改造生产线,增程系统的装配跟纯电完全不一样。
2026年发布的时间点给足了缓冲期,但也错过了2025年底的购车旺季。 到时候市场格局会不会变,谁也说不准。
电池容量的信息有点混乱。 工信部申报写的是55.8kWh,但少数信源提到还有49.2kWh版本。
这种信息差异很可能是配置分级,低配车型用49.2度电池,续航可能不到300公里。 小鹏向来喜欢玩这种高低配差异,具体得等官方公布。
整车重量2160kg,比纯电版重了120kg左右。 这主要是增程器和排气系统的锅,但好在对操控影响不大。 180kW的电机推2.16吨的车身,百公里加速估计在7秒出头,家用足够但不运动。 小鹏从一开始就没想把P7+打造成性能车,舒适和智能才是主打。
鲲鹏超级电动体系是小鹏去年11月发布的技术品牌,这次P7+增程版就是该体系的首次落地。
800V高压平台、5C超充、智能热管理系统,这些技术都在这款新车上体现。 小鹏希望通过技术下放,让20万级用户也能体验到旗舰技术。
市场反馈其实早有征兆。 小鹏P7+上市后,销售顾问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有没有增程版。 很多客户喜欢P7+的造型和智能化,但一出远门就担心充电麻烦。 这回小鹏算是听到了用户的呼声,但来得有点晚。
申报图显示,新车尾标除了POWER ULTRA还有小鹏汉字标识,品牌自信还是有的。 轮毂造型换了新样式,路上一眼就能认出是增程版。 这些细节变化都是为了让老车主心里平衡,不然刚买纯电版就被 outdated,谁都不好受。
懂车帝曝光的实车照片里,增程版P7+停在工厂门口,车身还贴着伪装贴纸。 从照片看,排气管隐藏得很好,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这说明小鹏还是想保持P7+的轿跑姿态,不想因为增程系统就变得油腻。
现在20万级增程轿车市场,产品力最强的其实是星纪元ES。 它有空气悬架、CDC电磁减震,底盘规格比小鹏高。 但智能化和车机系统一直是传统车企的短板,小鹏正好反过来。 这个市场没有谁有绝对优势,就看消费者更在意什么。
小鹏的智驾算法经历了这么多车型的验证,成熟度确实高。 2250TOPS的算力如果全开,能实现城市NOA、代客泊车这些高阶功能。 但问题是,有多少用户愿意为这些功能买单? 毕竟20万级别,很多人还是看性价比。
东安1.5T发动机在别的车型上口碑一般,小鹏能不能通过调教让它更安静,这得打个问号。
理想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增程器存在感极低。 小鹏要是做不好这点,用户很容易被劝退。
充电接口位置没变,还在左后侧。 这意味着增程系统的油箱可能放在了车身右侧,平衡了前后配重。 50L的油箱容量不大,但配合55.8度电池,综合续航破1000公里应该没问题。 官方说的超1400公里得看工况,大概率是CLTC理想状态。
轮胎规格有两种,19寸偏舒适,20寸偏运动。 小鹏给了用户选择权,这点比某些品牌厚道。 255mm的胎宽能提供不错的抓地力,但胎噪和电耗也会相应增加。 这是个取舍问题,看你更看重什么。
最后说说发布时间。 2026年上市意味着小鹏还有一年时间打磨产品,但同期竞品也不会闲着。 到时候磷酸铁锂价格可能更低,其他品牌也会推出更激进的产品。 小鹏这招增程棋,走得稳但不够快。 市场能不能等它,只有时间知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