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江西小镇上的那些年头,遇见的“达标报废车”
内容:
那天在老街烟酒店门口蹲着抽烟,老严骑着他那台皮卡叮叮当当驶过。后头的废品铁皮都晃掉渣粉,车尾篓子用铁丝多缠了两圈。隔壁理发店小妹撇了一眼,嘴巴一翘:“这车咋还没被拖去作废?”老严哈哈一笑,“还能跑,扔了可惜咯!”
前阵子群里有人发了条消息,说什么“报废车名单又出新批了”。有哥们截图过来,里面不少是我们这边的熟面孔。说实话,名单上的大多是商用皮卡、旧面包,还有几辆零几年初上牌的吉普。听说镇头二队的那台老解放,还青绿着皮,去年冬天加了5次水,水箱漏得连狗都记住了。镇上的张师傅还悄悄说,照这样的折腾,怕是连拉半车西瓜都得听天由命。
江西小地方,道路窄弯多,许多老车因为皮实舍不得丢。前两年县里来了场雨,把老客运站门口几辆黄标车泡到一半。等水退了师傅们才发现,发动机仓全进泥浆。修车铺成师傅一边掏水一边碎碎念:“你要真全按规定换新车,老百姓过日子可没那么宽绰。”
有些报废车其实啥毛病都没有,光标号不带环保,偶尔有点漏油。说是三元催化都挂了,实际上用点92号也还跑得风生水起。半路遇见交警,熟门熟路的都知道,“这车赶紧藏好,别正面撞枪口”,实在被拦着开不掉,只能等拖车来回收。
群友里还有专门折腾二手车的,某天说给人抠了台老夏利出来——据说那车油耗低、赔本才一千多块,车舱还留着前主人贴的“为人民服务”。不过二手市场冷门车型压根吃不开,去年有人挂了一台92年产的大发微型卡车,挂了三月都没人问。听说维修难,配件全靠拆车件,有时连螺丝都是能省就省。
有段时间,城郊还流行过变相转手淘旧车。一辆09年的老五菱,登记证都作废了,结果挂村里五十块钱租头半年还是能当货拉拉拉着用。就是忘换刹车片,有回主家拉气罐上坡,半路刹车煞不住还倒滑了几十米。后来修车小哥苦笑,“这要搁我家,连狗都不认这破车啦。”
说到技术配置,别看这些车有的连安全气囊都没有。前座铁板就一层皮糙肉厚。有人插话笑说,九几年的北京212连空调都没安,夏天一开窗全是尘味。养车也讲究“经验活”,我叔就一直拿废机油刷底盘,传说那样冬天底盘不容易生锈。真假谁知道。
坊间曾告过一桩糗事。有辆旧皮卡年检前,邻居阿林照人提示把排气管加了点消声土。结果检测一过,刚出检测站不到30米,消声土活塞一样射出,后头骑电驴的险些中招。阿林还大摇大摆进群说:“技术活都被你们学会了,这年头想混口饭吃都难!”
其实小县城,尤其老一代司机,对报废这事总有说不清的情愫。有人录视频在群里发牢骚:“这几年车报得多、修得少,新款一台又一台,旧车没情面讲,典当了空落落。”但政策面前不能马虎,有次小镇头有辆报废公告没来得及贴,被巡查队逮个正着,连带交了两千多。往后几个月,路口再也不敢瞎晃悠老脸。
有意思的是,早些年城里头曾有谣传——“达标报废车收回来能拆件直接出口,四川那儿有贩子大收”,谁信呢?这话被二道贩子吃透了,运气不好的,被骗了搬运工钱,啥也没捞到。
到了今天,谁家还有压手的老车,大多直接交到县城的回收站。前阵老王照例把他的破小面包开过去过年底领废铁钱,摊主顺嘴又絮叨,“听说下月还要涨一波工本费,你再不下手就贬到底了。”
至于小镇上那些旧车的故事,散散碎碎都进了流年记忆。有些泡了水,有些熬过三次车震,破得都瞒不住。店口抽烟时,偶尔还能听到哪家开着吱吱响的老面包车,像是岁月里藏不住的老底。上一回见,那台老解放停在巷子口,门把手上还挂着平安符,师傅在一边哼着老调,没理会这世道的新旧更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