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补能方式的选择成为了各大车企竞争的关键赛道之一。蔚来汽车,作为行业内的先锋企业,多年来坚定不移地在换电技术领域投入重金,累计投入已达 500 亿之巨 。这一豪赌式的投入,让人们不禁心生疑问:蔚来的 500 亿投入,究竟能否为其 “换” 来一个光明的未来?
蔚来对换电技术的执着,从其发展历程中可见一斑。自 2018 年首座换电站在深圳南山科技园落成,蔚来便踏上了换电模式的探索之路。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截至 2024 年底,蔚来已经建成 “9 纵 9 横” 高速换电网络 ,换电站数量突破 3000 座,构筑起了行业内较为庞大的基础设施。
从技术层面来看,蔚来的换电技术具有诸多优势。首先是速度优势,按照蔚来高管的说法,在长途出行激增的长假期间,蔚来用户的平均全程换电时长约在 9 到 10 分钟左右,而传统充电即便不算排队时间还需要 30 - 40 分钟。其次,蔚来实现了 “车电分离”,推出 BaaS(电池即服务)商业模式 ,让消费者购车时可以选择不购买电池,降低了购车门槛,后续还能根据出行需求灵活选择不同容量的电池。此外,每次换电时还能检测电池,一定程度上相当于为电池提供了终身质保 。并且,蔚来的换电站具备不断升级的潜力,例如三代站和四代站能同时支持更换现款和新电池包,四代站原生支持更换多款电池,未来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用户甚至有可能用上 200 度甚至更高容量的电池 。
在市场拓展方面,蔚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方面,蔚来能源已经相继与长安汽车、吉利汽车集团、江汽集团、奇瑞汽车、路特斯、广汽集团、中国一汽等达成充换电战略合作 ,合力推动更大规模、标准化、统一性的能源基础设施网络。2025 年 3 月,蔚来还与宁德时代这一动力电池巨头共同签署了换电战略的合作协议,宣布将共建全球最大的换电网络 ,这一消息直接引爆了蔚来的股价。另一方面,蔚来的换电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不仅在城市中布局,还在高速上积极建设换电站,已建成 9 纵 11 横 16 大城市群高速换电网络,318 换电线路也即将全线打通 ,用户甚至可以一路换电去珠峰,这对于提升用户的出行体验和品牌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蔚来在换电技术上的巨额投入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从成本角度来看,换电模式是一个重资产投入的领域。建设一个蔚来换电站的主体成本大约在 150 万至 300 万元人民币之间,其中第一代换电站造价约为 250 万至 300 万,第二代换电站成本有所下降,但仍需 150 万左右 。而且,在换电站建成之后,还需要人员管理、设备维护及电池更换储备等,每个换电站一年大约需要 50 万元的运营成本 。若以 50 万运营成本、3000 座换电站来计算,仅一年蔚来在换电站上投入的运营成本就达到了 15 亿。从运营数据来看,单站年均亏损 50 万元,却仅服务日均 50 - 80 次换电需求 ,财务模型显示一座换电站需 8 年才能回本 ,现阶段更是只有 20% 的换电站能达到一天 50 至 60 单的盈亏平衡线 。
此外,技术的发展也给蔚来的换电模式带来了一定的竞争压力。随着近两年超充技术的快速发展,超快充已经可以在 10 分钟左右的时间实现 80% 左右的补能,这使得换电在速度上的优势逐渐被磨平。而且,换电模式要想大规模推广,还面临着电池标准化难的问题。此前曾有媒体分析,如果蔚来想要实现和其他车企 “共享” 换电站,其他车企必须用统一电池包、标准底盘,甚至打通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这存在很大难度。虽然顶层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有多项换电标准公示征求意见,但距离真正实现 “统一标准”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众多车企都在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补能方式,除了换电,充电、氢能源等补能方式也在快速发展。如果蔚来不能在换电技术上持续保持领先,或者无法有效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那么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将逐渐被削弱。
综合来看,蔚来重金押注换电技术,既有其技术和市场拓展方面的优势,也面临着成本、技术竞争、市场竞争等多方面的挑战。虽然目前还无法确定这 500 亿投入能否为蔚来 “换” 来一个辉煌的未来,但蔚来在换电领域的坚持和探索,无疑为新能源汽车补能方式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未来,蔚来需要进一步优化成本结构,提高换电站的运营效率,加强与合作伙伴的协同创新,共同推动电池标准化进程。同时,也要密切关注行业技术发展动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竞争力。只有这样,蔚来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让这 500 亿投入真正 “换” 来一个光明的未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