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开 Model Y 跑高速,右后轮突然‘砰’一声爆胎,翻遍后备箱都没找到备胎,最后等了 2 小时救援 —— 这纯电车没备胎,也太坑了吧?”
后台收到不少粉丝的吐槽,甚至有人觉得 “厂家不装备胎就是减配”。作为开了 3 年电车、跑过 10 万公里的博主,今天咱就把 “纯电车为啥没备胎” 的事儿说透:不是厂家抠门,而是从续航、空间到安全,这背后藏着一套 “电车专属逻辑”。
纯电车的 “命门” 是续航,而备胎的重量,远比你想象的更影响续航。
咱拿常见的全尺寸备胎举例:一个 18 寸的备胎(含轮毂)重量大概在 40-50 公斤,差不多相当于一个成年女性的体重。而纯电车的续航,对重量特别敏感 —— 每多 100 公斤负重,续航大概会减少 5%-8%。
按一辆续航 500 公里的电车算,装个备胎至少少跑 15-20 公里。别觉得 20 公里不多,在高速上找充电桩时,这 20 公里可能就是 “能不能撑到充电站” 的关键;市区里遇到续航焦虑,这 20 公里也能让你少一次 “半路找桩” 的慌。
更关键的是:备胎这东西,99% 的时间都是 “闲置品”。大部分车主可能开 3-5 年,都用不上一次备胎,但却要每天带着它 “浪费续航”—— 厂家算过这笔账:与其让所有人为 “偶尔用到的备胎” 买单(多费电),不如省下重量给续航,反而更符合用户需求。
开过电车的朋友都知道:同级别电车的后备箱,大多比油车大,甚至还有 “前备箱”(Frunk)。但你有没有想过:电车的空间,其实是 “挤” 出来的?
油车的底盘下,主要是排气管、传动轴这些 “小零件”,腾出的空间能轻松放下备胎(要么在后备箱地板下,要么在底盘挂着);但纯电车的底盘,几乎被 “电池包” 占满了 —— 现在主流的 CTP(电池包集成底盘)技术,电池包厚度大概 15-20 厘米,直接占了底盘的核心空间,根本没地方挂备胎。
要是硬把备胎塞进后备箱呢?结果就是:要么后备箱空间缩水(比如原来能放 2 个 28 寸行李箱,装了备胎只能放 1 个),要么取消前备箱 —— 而前备箱、大后备箱,恰恰是很多人买电车的 “刚需”(放充电枪、行李箱、露营装备太方便了)。
厂家试过 “折中方案”:比如装小尺寸的 “应急备胎”(比正常轮胎小一圈),但重量还是有 20 多公斤,续航照样受影响,而且小备胎只能跑 80 公里以内,速度不能超 60,实用性其实不高。最后大多厂家干脆选择 “砍掉备胎”,把空间留给用户。
没备胎,不代表爆胎了只能等救援 —— 现在纯电车的 “补胎体系”,比油车的备胎更实用。
几乎所有纯电车(比如比亚迪、蔚来、小鹏),后备箱里都会配一套 “补胎液 + 充气泵”。这套工具怎么用?其实特别简单:
把补胎液的接口接到轮胎气门嘴上,按下开关,补胎液会自动注入轮胎,同时充气泵给轮胎打气 —— 前后 5 分钟搞定,而且补胎液能封堵直径 6 毫米以内的破口(比如被钉子扎了),足够你开到最近的维修店(一般能撑 50 公里以上)。
对比油车换备胎:蹲在路边拧螺丝、搬重备胎,至少要 15-20 分钟,遇上雨天或高速应急车道,又脏又危险。补胎液这套工具,女生也能轻松操作,安全性和便捷性都高得多。
中高端电车(比如宝马 i3、特斯拉 Model S)会直接配 “缺气保用胎”(俗称防爆胎)。这种轮胎的胎壁特别厚,就算完全没气,胎壁也能支撑车身重量,让你以不超过 80 公里 / 小时的速度继续行驶,足够开到下一个服务区或维修店。
有人说 “防爆胎太硬,舒适性差”,但现在的防爆胎技术已经改进很多(比如米其林的 PS4 防爆胎),日常开起来和普通胎的差距越来越小 —— 相比爆胎后被困在路上,这点舒适性牺牲,大多车主都能接受。
现在主流电车品牌,都给车主送 “免费道路救援”:比如特斯拉每年有 12 次免费救援,比亚迪非营运车辆终身免费道路救援,蔚来更是不限次数(只要在服务范围内)。
只要你在手机 APP 上一键呼叫,救援车一般会在 1-2 小时内到达(高速上更快),而且救援人员会帮你补胎或换胎,根本不用自己动手。对比油车 “自己换备胎弄脏手”,电车的救援服务其实更省心 —— 前提是你要记住 “救援电话”(一般在车机或 APP 里能找到)。
很多人没注意:备胎的位置,其实和电车的 “安全核心”—— 电池包,离得特别近。
油车的备胎要么挂在底盘(远离油箱),要么放在后备箱(和油箱隔开),安全性没问题;但电车的电池包就在底盘中间,要是把备胎挂在底盘下,一旦发生追尾或底盘剐蹭,备胎很可能会挤压电池包,反而增加 “电池起火” 的风险。
就算把备胎放在后备箱地板下,也有隐患:后备箱和座舱之间的隔板,大多是塑料或薄钢板,一旦发生严重碰撞,备胎可能会冲破隔板闯进座舱,对乘客造成二次伤害。
厂家做过无数次碰撞测试后发现:去掉备胎,不仅能减少 “额外的碰撞风险点”,还能在电池包周围预留更多 “缓冲空间”—— 这也是为啥现在电车的电池安全测试(比如针刺、挤压)通过率越来越高,去掉备胎也算 “间接助攻”。
电车车主必看:没有备胎,该怎么应对爆胎?
说了这么多,还是要给大家提几个实用建议,避免真遇到爆胎时慌神:
每周查一次轮胎:别等爆胎才想起看胎纹
电车轮胎压力建议比油车高 0.2-0.3bar(比如标准 2.5bar,电车可以打到 2.7bar),能减少爆胎概率;另外胎纹里的小石子要及时清理,胎纹深度低于 1.6 毫米就赶紧换胎 —— 别觉得电车轮胎耐磨,其实重车 + 大扭矩,轮胎磨损比油车更快。
补胎液别过期:每年换一次更放心
后备箱里的补胎液有保质期(一般 2-3 年),过期后密封效果会下降,建议每年保养时让 4S 店检查一下,过期了就换掉,也就几十块钱。
记好救援电话:比找备胎更管用
把车企的救援电话存在手机里(比如特斯拉 400-910-0707,比亚迪 400-830-3666),高速上也可以打 12122 找高速救援,大部分电车的厂家救援能覆盖全国,偏远地区可能慢一点,但比自己扛着强。
经常跑高速:可以备个 “应急备胎”(非必需)
要是你经常跑偏远地区(比如新疆、西藏),担心救援不及时,可以自己买一个 “小尺寸应急备胎”(网上大概 500-800 元),平时放在后备箱角落,不用的时候还能拿出来,不影响日常续航 —— 但记住,应急备胎只能临时用,到了维修店一定要换回正常轮胎。
油车时代,备胎是 “刚需”,因为那时候补胎技术差、救援不方便;但到了电车时代,续航要省、空间要大、安全要保,备胎的 “实用性” 已经跟不上需求了 —— 取而代之的补胎液、防爆胎、免费救援,其实是更适合电车的 “解决方案”。
当然,如果你还是觉得 “没有备胎不踏实”,也可以看看少数带备胎的电车(比如部分硬派越野电车,比如仰望 U8),但这类车大多是为了 “越野场景” 设计的,普通家用电车,真没必要纠结备胎。
你们开电车遇到过爆胎吗?是用补胎液搞定的,还是等了救援?评论区聊聊你的经历,给其他车主避避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