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份额下滑,纯电走高,车企两头下注

总有人问,“增程还有未来吗?”这问题跟“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终极答案是什么?”一样,总是没法简单说个是或不是就完事儿,总得倒腾半天,掰扯出一堆理由来。

先弄明白,为啥增程车型的份额跌了?之前都是啥,说“增程是新能源的救命稻草”,续航没焦虑,随便开,有油就能走,电也不用太强。理想一口气靠增程干到市值几千亿,零跑、小鹏也跟着风口起飞。你说这技术一时火到家了,哪个车企不想分一杯羹?可结果呢?今年销量一看,数据啪啪打脸,增程型轿车8月份只卖了9.9万辆,同比下降9.5%,份额只剩7.7%。而纯电动批发81.5万辆,比去年多了三分之一。怎么回事?

说到底,市场是现实主义者。用户买车,不看热闹要看算账。纯电动随着充电桩多了,城里人一点不愁充电,“里程焦虑”这事反而老是被拿来嘲讽。再看看增程,最早是为了解决“纯电四百公里一充不着怎么办”?现在电池升级,动不动700、800公里,戴着眼镜都找不到“增程”突破口。更别说电池材料降价,纯电动的价格越来越香,选纯电也没多少负担。

可问题又来了,车企你不是说好不做增程的吗?看你们现在一窝蜂往里扎。那为啥新一批车型还拼命上增程?你说长城、蔚来嘴上说不跟,现在理想又靠增程续命,小鹏、广汽也纷纷自打脸——早说啥不抓住机会,现在一看人家赚得盆满钵满,谁不眼红?

问问李斌,早说穿越回去要先干增程了。说到底,谁都想抓住一阵风,但永远等不到万无一失的那一刻。车企后一阵是一阵,今天吃后悔药,明天照样上市新产品。可现在问题来了,后悔药吃了,份额掉下去了,白吃了吗?

我真觉得这药未必白吃了。为啥?因为你站在现在高处看,老觉得增程是“过渡性”技术,好像铁定比不过纯电。可看市场数据,纯电增速也不是一直飞天。之前纯电增速22%,增程78%,现在纯电32%,增程成10%。整个新能源车市的节奏快变了。政策、补能、材料价格,这些年啥都翻天了。你要说纯电必胜,那纯电的车主们还在提心吊胆担心充电排队吗?非也,三四线城市小区还是愁死个人。所以,中国车市,永远别低估用户的多样需求。

再说了,一些专家院士的声音其实让人挺值得琢磨。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说,插电式其实正在“进化”成增程——你去掉燃油直接驱动,多省点部件,轻,省,节能。简单来说,不是谁瞎鼓捣,技术难点和市场正好碰上一块儿了。甚至预测到2027年,增程+插混要占到30%,纯电和燃油+轻混各占1/3,到了2030年,增程的份额还会再提高。你要说,中国消费者,总的还是想要既有长续航又能解决加电难的两全其美。

增程车真低端吗?之前汽车圈动不动就说“脱裤子放屁”,又费劲又不聪明。可这技术真聚焦在用电的主流工况,用油只是兜底。新出的那些车,什么CLTC纯电450公里,综合能干1500公里,天南地北都能跑。这玩意别的不说,至少安心。你说升级不升级?这不是就是进步吗?哪有比这更实用的技术路径?

市场真的会只剩下一种声音吗?想简单点,技术就分三类:有钱的玩纯电,无所谓的买燃油,肯掂量的,上插混或增程。电池便宜下来谁都会想上纯电。可三四年后万一又有什么突发情况呢?市场RELOAD,新的痛点谁又预判得准?现在大厂都选两手准备,纯电增程一起搞,就是觉得市场还没那么简单。

再看现在,广汽小鹏等车企该出的还出,比如最新的智己LS6,尾数能出来1500公里综合续航,这要是搁两年前你敢信?放以前,车企对纯电和增程死磕,现在咋样?都更灵活了, 就怕被用户抛弃。毕竟,市场就是用户说了算。

当然了,也不能只盯数字活着——数据说明增程份额掉了,但用户体验可没“掉”。光说几万台起伏没啥意思,得看底下的结构和逻辑。纯电增速上来了,是补能技术、成本变化、政策红利这些合力,增程技术也没停,被边缘化的是落后路线,不是所有增程。

增程份额下滑,纯电走高,车企两头下注-有驾
增程份额下滑,纯电走高,车企两头下注-有驾
增程份额下滑,纯电走高,车企两头下注-有驾

其实嘛,谁都不是预言家,谁能说几年后中国人买新车再也不考虑增程?等政策走一波新变动、油价上天一点点、新基建有点空窗期,增程搞不好又“翻红”都说不准。现在政策和价格优势短时偏向纯电,你把增程说死了,过阵子不还是老问题反复卷土重来?毕竟,全中国买电车的那群人,需求差异真不是PPT上说一声“纯电就是终极答案”那么简单。车市变化,根本没啥稳赢局面。

再往大了说,新能源车这个局,最考验的不是技术“高大上”,而是对中国市场的理解。你得清楚,中国老百姓要啥——既要面子,要新科技炫,还得皮实少折腾。新能源涨得最快时,谁会想到能被补能新政策和原材料价格一顿暴打?增程能火本来就有客观基础,有用户愿意多花万把块钱买心里踏实,何乐而不为?

最后,咱说句公道话,技术是动态的,市场是多元的,车企们吃的后悔药其实本身就是行业进步的催化剂。尝过甜头也经历过落潮,下一轮风口要来,最先反思、最早布局的那批企业,好歹有点底气对抗“黑天鹅”。增程离成历史还早,纯电也未必能独步天下。谁知道几年后紧跟时代浪潮的会不会正好是在这次“摔了一跤”的厂商?

总有车企喜欢追风口,怕浪费一切机会。“药”其实吃不白,后悔下次能用。中国车市这么卷,这里最大的不变就是永远在变,谁懂了用户实用主义,谁就能吃下下一个红利。市场不信眼泪,也不信承诺,只信能力和选择。以后问:“增程还有未来吗?”也别再求一个确定答案,多留一点可能性总没坏处。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