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关注摩托车市场的朋友们可能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咱们国内的摩托车圈子,越来越像一个时尚舞台,潮流的风向总是在不断变化。
就拿最贴近我们日常生活的150cc踏板车来说,这几年的发展可以说是风起云涌,各种新车型、新概念层出不穷。
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正在发生:前几年,几乎所有厂家都在扎堆推出带有高大龙骨的“跨界踏板”,仿佛不带点硬派越野风格,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新款车。
而现在,风向似乎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大家又开始热切地期盼起那种脚下空间一马平川的“平踏板”了。
这背后究竟是消费者审美疲劳了,还是市场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这股从“龙骨”回归“平地”的风潮,其实清晰地反映了我们国内摩托车市场从追求个性到回归实用的一个成熟过程。
要说清楚这件事,我们得先把时间倒回几年,看看那股“跨界风”是怎么刮起来的。
这股风的源头,其实来自海外。
当时,国际大厂本田推出了一款名为ADV150的车型,它巧妙地将踏板车的便利性和ADV探险摩托车的硬朗外观结合在了一起,这种前所未有的设计一下子就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轰动。
国内的车友们看着国外的评测视频,心里那叫一个痒痒,可偏偏这款车迟迟没有被正式引进国内销售。
这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空白和消费期待,所有人都知道有这么个好东西,但就是买不到。
市场的嗅觉是最灵敏的,有需求就会有供给,国内的摩托车厂家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商机。
于是,力帆成为了第一个站出来响应市场呼声的品牌,他们推出的KPV150,可以说是国内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150cc跨界踏板。
它的出现,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石子,立刻激起了层层涟漪。
虽然它在技术上或许还有不成熟的地方,但它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让国内消费者第一次能亲手摸到、买到这种风格的踏板车。
紧接着,大阳的ADV150也高调上市,并且一上来就定下了一个不低的价格,起售价接近一万六千元。
在当时,这个价格对于一辆150cc的国产踏板来说是相当有勇气的。
它之所以敢这么定价,底气就来自于“物以稀为贵”,因为那时候市面上根本没有同类产品可以竞争。
然而,真正让跨界踏板从少数人的新潮玩具,变成席卷整个市场的普遍现象,还要归功于一颗强大的“心脏”——来自隆鑫的那台KS150水冷发动机。
这台发动机在国内150踏板发展史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是通过对本田老款eSP发动机技术的学习和再开发而来的,虽然是“逆向研发”,但它的成功推出,极大地降低了国产水冷150踏板的生产门槛,并且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动力表现。
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摩托车界的“通用芯片”,它的出现,让许多规模不大的厂家也拥有了制造高性能水冷踏板的能力。
一时间,搭载这台发动机的跨界踏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比如嘉爵、布雷斯通、三業等品牌都推出了自家的ADV车型。
它们凭借着相似的动力核心和各自独特的外观设计,用更亲民的价格,共同把跨界踏板这个细分市场彻底炒热了。
眼看着小品牌们玩得风生水起,那些实力雄厚的行业巨头自然也不会袖手旁观。
钱江、无极、赛科龙等一线大厂纷纷下场,推出了像鸿ADV150、SR150GT、RT1等一系列重磅产品,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竞争。
就连原本就拥有自家成熟动力平台的三阳、光阳、阿普利亚等合资或外资品牌,也顺应潮流,推出了哈士奇150、Racing X150、SR GT200等车型来抢占市场份额。
至此,150cc跨界踏板市场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期,但也为后来的市场饱和埋下了伏笔。
任何一种潮流达到顶峰之后,都难免会迎来审美疲劳。
当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造型硬朗、线条复杂的跨界踏板时,消费者最初的新鲜感逐渐消退。
更重要的是,大家在实际用车过程中,开始冷静地思考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我买一辆踏板车,最看重的是什么?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答案其实非常朴素:就是为了方便,为了日常通勤、买菜购物、接送孩子。
而跨界踏板为了营造硬派风格而设计的中央“龙骨”,虽然在理论上增强了车架的刚性,提升了操控的稳定性,但也无情地牺牲了踏板车最核心的优势——平坦开阔的脚部空间。
你不能在脚下随手放一个快递包裹,不能轻松地搁置一个装满蔬菜的购物篮,甚至对于习惯穿裙子的女性用户来说,上下车也变得不那么从容。
这种实用性的缺失,让很多人在新鲜感过后,开始怀念起那种简单、纯粹的平踏板设计。
事实上,市场对于平踏板的需求一直都存在,只是在前几年被跨界风潮的耀眼光芒所掩盖了。
我们可以从另一个同样火热的细分市场——复古踏板中找到证据。
无论是维多利亚、春风,还是无极、钱江推出的那些广受欢迎的复古车型,绝大部分都坚守了平踏板的设计。
这是因为复古风格所倡导的那种优雅、闲适的生活方式,与平踏板所代表的实用、便利的属性是天作之合。
可以说,复古踏板的持续火爆,为平踏板的全面“复兴”悄悄地积蓄了能量和市场基础。
从2024年开始,我们能明显感觉到,市场上对于高性能150平踏板的呼声越来越高。
消费者们发现,在经历了几年跨界车的“轰炸”之后,想在市场上找一辆动力足够、配置优良、同时又具备极佳实用性的平踏板,选择竟然非常有限。
这种被压抑已久的市场需求,正处在一个即将爆发的临界点。
各大厂商也早已洞察到了这一趋势变化,纷纷开始布局。
例如,五羊本田已经高调预热了他们的全新平踏板车型NWK150,其时尚的设计和平坦的脚踏空间,目标直指城市实用派用户。
春风也有一款代号为150SC-F的平踏板车型箭在弦上。
可以预见,在接下来的一到两年内,150cc平踏板市场将迎来一个井喷期,各大品牌会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在这个回归实用的新赛道上展开激烈角逐。
当然,我们也要客观地认识到,带龙骨的设计和平踏板的设计,本身并不存在绝对的优劣之分,它们更像是一道关于“取舍”的工程学问题。
带“龙骨”的车架,就好比给车辆装上了一根坚固的“脊梁”,它将车头和车座部分牢固地连接起来,形成了更稳定的结构。
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车辆在高速行驶时会感觉更扎实,过弯时车身的抗扭曲能力更强,能给驾驶者更强的信心。
同时,龙骨内部的中空结构通常被用来安放油箱,这样不仅能让车辆的重心更集中、更平衡,有利于操控,还能设计出更大的油箱容积,从而获得更长的续航里程。
这也就是为什么强调运动和玩乐属性的车型都偏爱这种设计。
而平踏板为了创造出宝贵的脚部置物空间,就必须放弃这根中央“脊梁”,其车架结构更像一个开放的“U”型。
这种设计的代价就是车架的整体刚性会相对弱一些,在非常激烈的驾驶状态下,操控的极限和车身的反馈可能会稍逊一筹。
并且,由于没有了龙骨空间,油箱通常只能被安置在坐垫下方,这不仅可能侵占一部分座桶的储物空间,还会让车辆的重心相对偏后,对操控产生细微影响,同时油箱的形状和容积也会受到限制,可能会影响续航表现。
因此,这两种设计各有侧重,选择哪一种,完全取决于你的个人需求。
如果你更看重驾驶的乐趣,喜欢在周末跑山压弯,享受精准操控带来的快感,那么龙骨踏板会是你的好伙伴。
但如果你的摩托车更多是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可靠工具,需要它帮你解决通勤的烦恼,承载购物的成果,那么平踏板无与伦比的便利性和实用性,才是它最无可替代的价值所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