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路上看到一辆法拉利跑车,红得像刚出炉的火锅底料。旁边站了个穿名牌的男孩,偷偷用手机拍照,还说:能不能别开这么跑?我看着都心惊。我心想,这车开出来赚的不是司机的车技,是车那个炫耀的属性。那么问题来了,豪车最怕的到底是什么?除了被跟丢这个实际的风险,我觉得炫富属性才是最大杀手。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豪车不是最讲究机械性能吗?性能确实是,但它真正的杀手是身份标签。就像我认识的一个富二代,花了几百万买了跑车,每天还得找各种理由炫耀。结果一位经验丰富的修车工开玩笑:你这车,除了贵,没啥用。这句话我后来反复琢磨,真真反映了豪车的社交资本。如果把车比作社交中的脸面,这脸一旦失了,那车再豪也没啥用。
这个炫富属性的寿命其实挺短的。毕竟,时代变了。去年,我试驾一款新势力电动轿车,没啥华丽的外观,但坐进去后,那种科技感爆棚的界面、炫酷的灯光,瞬间让人眼前一亮。而且,开起来稳得一批。数据上,电动车在日常使用成本也是个大优势——我粗算了一下,百公里油钱还得10块多,电费两三块就能搞定。而且,电动车的保值率也优于很多传统豪车(这点我觉得未来还要观察,毕竟市场还在变化中)。
豪车的运动感也是个问题。以我司机朋友的话说:开法拉利,那种底盘与运动座椅的设计,确实操控很爽,但真就是专门为赛道设计的,日常开着,腰背都得待遇。我翻了翻自己拍的照片,那些平时在店里细数的顶级运动座椅,真得舒适性差了不少。长途驾驶就像有人专门为短跑设计的跑鞋,不适应我这种要跑的距离。
对比一下,几乎所有的同级别车型中,豪华SUV或者四门跑车都在试图打破这个只炫耀不实用的标签。保时捷的卡宴、Macan,甚至法拉利和兰博基尼都推出了SUV和四门版本。说一句题外话,我刚才翻了下朋友圈里朋友发的晒车照,很多都是四门跑车。这其实也反映了市场趋势——只炫富已经不够了。
为什么有钱人还要花钱上这些跑车?我问过一个车商:有钱这么多,还不如买个日常能开的车,为什么偏偏要跑车?他笑着说:他们也在追求性能体验和身份象征的多元结合。但细想也对,现在很多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炫耀的外壳逐渐被科技感和实用性盖过去了。很多有钱人更在意的是感受——比如电动座舱的静谧,瞬时加速的快感,或者只是一份属于自己的科技炫耀。
这就让我想到,豪车的核心价值变得愈发模糊了。以前炫耀一辆出场费不低的跑车,是我,钱多,能买到的就是你们想象不到的豪华。而今天,买电动车也可以达到类似效果(或者更好)——尤其是新势力品牌,价格其实不算贵,但内在科技感和未来感拉满。
当然啦,也不是所有豪车都死了——只跑车的运动属性和炫耀属性,逐渐被‘实用+科技’的方向取代。这其实也是市场的自然变革。你想啊,什么样的人才会每天开跑车?喜欢赛车、注重性能的那部分人,是真的少。而那些想炫耀下、显出身份的,可能会逐步转向更智能、更实用的四门豪华车。
你觉得,未来豪车是不是会逐渐变成有颜值+科技感的商务车?还是会变成纯粹的运动工具来满足极少数爱赛车族?我心里也没底,但可以确定的是——只炫耀豪车身价的日子,可能真的不多了。毕竟,科技的快速渗透让炫耀标签变得不再那么必需。包括我认识的钱最多的那位老板,他就不怎么在意车子品牌,反倒喜欢关注那些能带来新鲜感的智能配置(这也是一种炫耀,只不过变成了用科技炫耀)。
豪车的炫富属性是最怕它逐渐淡去的那一天。像我那个喜欢法拉利的朋友,他常说:你说,要真把车当工具用,不也挺可笑的吗?但我知道嘛,他心里的那份炫耀感也许只会随着时代变得越来越微弱。飘忽的,是不是未来的豪车得带上智能+实用的护身符?或者说,还能叫豪车吗?这问题,留给你们自己想去。
嗯,最后想问一句——你觉得,下一辆车会不会还是炫耀的标志?还是说,科技感会取代价格标签?其实我还挺好奇的,没有答案。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