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汽车败走中国,时代抛弃了谁,下一个会是谁

最近,可能不少人都听说了这么个事儿:那个车标是三个菱形的三菱汽车,彻底要跟中国市场说再见了。

7月份,它把它在中国最后一个还有点分量的业务——沈阳那个造发动机的合资厂,也给停了。

这意味着,这个在中国混了差不多有半个世纪的日本品牌,算是正式打包走人了。

三菱汽车败走中国,时代抛弃了谁,下一个会是谁-有驾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有点突然,一个这么有名的老牌子,怎么说没就没了呢?

其实啊,这事儿一点都不突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三菱走到今天这一步,是早就注定了的。

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个曾经的“日系老大”,是怎么一步步把自己在中国玩没的。

要说三菱,那在中国汽车圈里绝对算得上是元老级别的。

咱们得把时间倒回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

那会儿我们国家自己的汽车工业还很薄弱,马路上能跑的汽车不多。

中日关系正常化以后,我们就开始进口三菱的扶桑大卡车,很多基建工程、货物运输都靠它,可以说是我们很多人对“进口车”最早的印象之一。

到了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了,三菱也看准了机会,在上海开了分公司,还带来了一款让无数中国男人热血沸腾的车——帕杰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山猫”。

在那个年代,这车简直就是硬汉的象征,能爬山能过河,性能没得说,是很多人心里的“神车”。

但要说三菱对中国汽车工业最大的贡献,还不是卖了多少车,而是它在90年代干的两件大事。

它先后跟我们国家的航天系统、兵器工业系统合作,在沈阳和哈尔滨建了两个发动机厂,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沈阳航天三菱”和“哈尔滨东安三菱”。

这在当时可不得了。

那个时候,我们自己的汽车品牌,像奇瑞、吉利、长城、比亚迪这些,都还处在刚起步的阶段,最大的难题就是造不出好发动机,老百姓常说的“心脏病”问题。

而三菱,就像个武林高手,把自己的“内功心法”——发动机技术,拿出来跟我们共享。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你随便在马路上找一辆国产车,打开引擎盖,十有八九里面装着的都是一颗“三菱心”。

可以说,是三菱的发动机,奶活了中国第一代自主品牌汽车,帮助它们度过了最艰难的起步期。

三菱汽车败走中国,时代抛弃了谁,下一个会是谁-有驾

就凭这一点,三菱在中国汽车发展史上,是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

那会儿的三菱,不光卖发动机,自己造的车也卖得特别好,一度年销量超过14万辆,把本田都压在身下,是当之无愧的日系销量冠军,风头一时无两。

可是,花无百日红。

就在三菱最风光的时候,危机也悄悄来了。

首先是一个大跟头,就是著名的“帕杰罗刹车门”事件。

自家最引以为傲的王牌车型,被曝出刹车系统有严重安全隐患,这对于一个靠技术吃饭的品牌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信誉一下子就垮了。

紧接着,三菱在战略上也开始犯糊涂。

当丰田、本田、日产这些日本老乡们,纷纷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推出了像凯美瑞、雅阁、天籁、轩逸这些特别适合中国家庭的轿车,在中国市场大杀四方的时候,三菱却好像没反应过来。

它还是抱着自己的“越野”和“性能”那点老本不放,产品更新换代特别慢,来来回回就那几款车,跟不上中国老百姓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

这就好比别人都在开连锁快餐店,菜品丰富上菜快,你还守着一个只卖特色菜的小酒馆,虽然有几个铁杆粉丝,但大多数人还是会从你门口路过,走进对面的快餐店。

市场就是这么现实,你不主动去适应它,它就会毫不留情地抛弃你。

眼看着自己在中国市场一天不如一天,三菱当然也不甘心。

2012年,它下定决心,找来了广汽集团这个实力强大的合作伙伴,成立了广汽三菱,准备放手一搏。

这一搏,一开始还真有点效果。

当时正好赶上国内SUV市场大爆发,广汽三菱推出了一款叫欧蓝德的SUV,打出了“20万以内四驱七座合资SUV”的口号,这个定位非常精准,一下子就火了,帮着广汽三菱的销量噌噌往上涨。

到了2018年,它的年销量居然奇迹般地又回到了14万辆的巅峰水平。

那时候,可能很多人都以为,三菱要王者归来了。

三菱汽车败走中国,时代抛弃了谁,下一个会是谁-有驾

但谁也没想到,这只是最后的“回光返照”。

因为,时代彻底变了。

当三菱还在为欧蓝德的成功高兴时,它没有发现,身后的两个“对手”已经强大到它无法想象了。

第一个对手,就是它曾经“奶活”的中国自主品牌。

哈弗H6成了家喻户晓的“神车”,吉利、长安、比亚迪造出来的SUV,无论是外观设计、内饰科技感,还是配置丰富程度,都全面超过了同价位的欧蓝德,而且价格还更便宜。

中国老百姓突然发现,花更少的钱能买到更好的国产车,我为什么还要去买你那个多少年不换代的三菱呢?

第二个更致命的对手,就是新能源浪潮。

当比亚迪的混动技术已经把油耗打到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步,当“蔚小理”这些新势力用智能大屏、自动驾驶重新定义了什么是“好车”的时候,三菱在干嘛呢?

它几乎什么都没干。

它在中国市场推出的最后一款新车,叫阿图柯,是一款纯电动SUV,可笑的是,这台车基本上就是把广汽埃安的一款车换了个三菱的标,然后价格卖到20万。

这种既没技术又没诚意的做法,消费者怎么可能买账?

这无异于自寻死路。

后面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广汽三菱的销量一落千丈,从一年卖十几万辆,到2022年一年只能卖3万多辆,工厂停工,员工放假,最后在去年,广汽集团不得不出手重组,三菱黯然退出。

而随着今年沈阳发动机厂业务的终止,三菱在中国的故事,也就彻底画上了一个句号。

所以你看,三菱的离开,表面上看是它自己产品跟不上、战略出了问题,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我们中国市场本身变得太强大了。

我们的消费者越来越懂车,越来越理性;我们的自主品牌越来越争气,越来越有竞争力。

我们不再需要那个曾经教我们造发动机的“老师傅”了,因为我们自己已经能造出世界一流的发动机和电动机了。

一个外国巨头的离场,恰恰是我们自身强大的最好证明。

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