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明成老赖被限高 零跑汽车还能买吗?

2025年9月25日,零跑汽车在浙江金华盛大举行第100万台整车下线仪式,成为造车新势力中第二家迈入“百万俱乐部”的车企。然而,就在同一天,其创始人朱江明却收到了来自广州法院的限制高消费令。一边是“343天达成百万产量”的行业奇迹,一边是“失信被执行人”的负面标签,这种强烈的反差,让众多消费者不禁发出疑问:零跑的车,还能让人放心购买吗?

朱江明成老赖被限高 零跑汽车还能买吗?-有驾

同日双讯:庆功与限高令的强烈碰撞

在9月25日的下线仪式上,零跑可谓风光无限。创始人朱江明站在第100万台整车旁,自豪地宣布了一系列亮眼数据:2025年1 - 8月累计交付量突破32万台,连续6个月稳坐新势力销量榜首,海外交付量超3万台,领跑同行。C10上市17个月交付破16万台,B01上市37天交付超1万台,凭借这些爆款数据,零跑市值稳稳站在935.6亿港元。

朱江明成老赖被限高 零跑汽车还能买吗?-有驾

但就在同一天,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的一纸文书,给零跑的光辉形象蒙上了一层阴影。零跑及其子公司凌跑汽车商贸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朱江明也被限制乘坐飞机、高铁一等座等高消费行为。原来,这是一起标的仅361.81万元的合同纠纷。零跑子公司与广州首汽的债务纠纷此前已通过调解书解决,约定2024年6月27日前付款,并在三个月内完成73辆汽车过户,但直到2025年9月,过户仍未完成。

朱江明成老赖被限高 零跑汽车还能买吗?-有驾

事发两日后,零跑紧急回应称款项已于2024年6月25日足额支付,过户问题正在协商,公司运营正常。然而,法院的失信认定却揭示了问题的严重性。从法律层面看,“支付款项”只是履约的一部分,未完成过户义务就构成违约,这背后反映出企业对契约精神的忽视。

销量狂飙下的质量隐患:爆款车的“通病”之忧

零跑凭借“便宜大碗”的策略实现了销量的逆袭。在10万 - 20万元的价格区间,搭配越级配置,C11、C10等车型迅速抢占市场。但“萝卜快了不洗泥”的规律似乎也在这家新势力身上应验,多款主力车型的质量投诉逐渐增多。

朱江明成老赖被限高 零跑汽车还能买吗?-有驾

作为“百万俱乐部”的功勋车型,C10的口碑正受到质量问题的冲击。一项针对百名车主的匿名调查显示,仅58.8%的纯电车型能达到350 - 500公里的续航,38.2%的车主遭遇非人为故障,其中360影像失灵、雨天雷达故障、行驶中仪表乱码等车机问题最为突出。更让人惊讶的是车漆工艺,车主反映“指甲轻划即掉”,静音性满意度仅6.9%,胎噪与空调噪音成为高频抱怨点。

朱江明成老赖被限高 零跑汽车还能买吗?-有驾

上市即热销的C16则深陷“通病门”。一位提车20天的车主投诉,车辆时速达90公里时电机发出高频啸叫,半坡起步时噪音更大,全家人耳膜都受到刺激。当他前往4S店维权时,却得到“这是通病”的回复,且厂家两周内都未给出解决方案。从“最快交付破万”的B01到累计销量27万台的C11,虽暂无集中投诉,但在“低价高配”的成本压力下,品控一致性已成为消费者担忧的问题。

失信标签下的购车顾虑:“慎重”背后的三重风险

当“失信被执行人”的标签贴在车企身上,消费者的顾虑并非空穴来风。结合零跑当前的信用状态与产品问题,“慎重考虑”的建议背后,隐藏着三重不可忽视的风险。

朱江明成老赖被限高 零跑汽车还能买吗?-有驾

首先是售后履约能力的信任危机。汽车消费不仅仅是购车这一瞬间,还包括后续的维修、过户、质保等长期服务。连73辆涉案车辆的过户都能拖延超一年,消费者有理由怀疑,当车辆出现质量问题时,零跑是否会以“协商中”为由推诿。毕竟361万元的债务履约都如此困难,普通车主的个体诉求更难得到保障。

其次是规模化背后的品控失控风险。零跑用343天完成从50万到100万的产量跨越,速度背后是供应链与生产体系的巨大压力。C10、C16等主力车型集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正是“速度优先于质量”发展模式的直接体现。当企业将更多精力放在冲量和资本市场表现上时,品控防线的松动几乎是必然的。

最后是企业信用传导的连锁反应。朱江明的限高令虽不直接影响企业生产,但“失信”标签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供应商可能会收紧账期,影响零部件供应;经销商可能会因信心不足而减少备货。这些潜在风险最终都可能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导致提车延迟、售后配件短缺等问题。

零跑的百万台里程碑本应是中国造车新势力的荣耀象征,但与失信记录的“同日登场”,让这份荣耀黯然失色。对于消费者而言,汽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信任载体”。当车企连基本的契约精神都难以坚守,当爆款车型存在明显的质量瑕疵,“慎重考虑”绝不是过度谨慎,而是对自身权益的基本保护。

朱江明成老赖被限高 零跑汽车还能买吗?-有驾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告别“野蛮生长”的阶段,消费者需要的不仅是“便宜高配”的产品,更是“诚信可靠”的品牌。零跑若想在“百万俱乐部”站稳脚跟,比起庆祝销量突破,更应先解决361万债务背后的履约问题,修复产品质量的漏洞。毕竟,支撑企业长远发展的,从来不是短期的销量神话,而是长期的信用积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