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事儿,特别魔幻。
说是现在平均每天倒闭超过20家汽修厂,84%的门店利润跟坐滑梯一样往下掉。
好家伙,我寻思着新能源车不是来干掉油车的吗?怎么油车还好端端的,结果先把修车的老师傅们给集体送走了?
这操作,属于典型的“伤敌八百,友军全灭”。
以前我们以为的商战,是高手过招,是降龙十八掌对决一阳指。
现在才发现,真正的战争,压根不是上擂台。
而是直接往擂台底下埋炸药,大家一起上天,看谁的零件更耐炸。
新能源车企们,就是那个抱着炸药包冲进来的狠人。
他们的核心思想非常简单: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这事儿最荒诞的点在哪?
在于干了二十年的老师傅,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文盲。
你让他拆个发动机,闭着眼睛都能给你盘出包浆。
但你现在掀开一个电车的机盖,让他瞅瞅那个叫“三电系统”的克苏鲁铁疙瘩,他整个人直接就宕机了。
那感觉,就像一个毕生苦练金钟罩铁布衫的武林高手,突然被拉进《星际争霸》的战场,对面三个航母骑脸,你让他拿头去顶吗?人直接傻了。
手艺,一辈子的手艺,瞬间归零。
这已经不是技术迭代了,这是维度打击。
更绝的是车企们的操作。
以前修车,好歹是个开放世界游戏。你水平高,你就能开宗立派。
现在,所有车企都学精了,直接把游戏模式改成了单机剧情版。
想修我的车?可以。
诊断系统?我的。专用工具?我的。原厂配件?还是我的。
你不从我这买,不按我的流程走,OK,一顶“脱保”的大帽子直接扣你脸上。
车主敢去路边摊修吗?不敢。
你图便宜省了三百块,回头电池包坏了,人家四S店直接一句“私自维修,不予质保”,你几万块就没了。
就问你怕不怕?
这已经不是技术壁垒了,朋友们,这是技术独裁。
是人家自己建了一座城,自己当皇帝,还把护城河给填了,你连游过去的机会都没有。
我作为一个开过油车也开过电车的中年人,对此感触极深。
以前车坏了,我还能跟师傅聊两句,听他分析是积碳了还是火花塞不行了,感觉自己也参与了。
现在车坏了,屏幕上弹出一个我看不懂的代码,APP上弹出一个“请联系授权服务中心”的冰冷提示。
我感觉我不是车的主人,我只是这个巨大电子产品的付费测试员。
我买的不是一辆车,我买的是一个需要不断续费的VIP服务。
这他-妈-简直就是抢劫!
车企们现在玩的这套,本质上和苹果的逻辑一模一样。
硬件可以不赚钱,甚至亏钱卖,但后续的服务、维修、软件,都是利润大头。
车,正在从一个“工业产品”,变成一个“互联网产品”。
而对于互联网产品来说,什么最重要?
是生态,是闭环,是把你死死按在我的体系里,让你想跑都跑不掉。
所以,你看,现在汽修行业80万的人才缺口,根本就是个伪命题。
为什么缺人?因为年轻人不傻。
花一万五去上45天的速成班,出来当个“认证螺丝工”,每天对着电脑换零件,有啥意思?
以前的老师傅,那叫匠人,有手艺崇拜。
现在的维修工,本质上就是流水线工人,只不过流水线从工厂里搬到了4S店里。
毫无成就感,还一身机油味。
说实话,我最近在琢磨给我的车贴个什么膜,选择困难症都犯了。
而这些年轻人,他们压根就不想选。
现在有些小修理厂想转型,搞“油电双修”。
听起来很美,是吧?
但现实是,你买一套新能源检测设备几十万,派人去培训又是几万。
你这边刚投完钱,那边头部的连锁店直接一个“1元保养”、“8.9元洗车”的闪电战打过来,把你底裤都快冲没了。
小作坊拿什么跟资本打?
你以为你在升级装备准备打BOSS,其实人家是GM开了无敌挂,过来清小怪的。
写到这里,我感觉我不是在聊汽车,我是在聊一个修仙门派如何通过垄断功法,把散修们都给逼死了。
所以,汽修行业的未来是什么?
别指望车企会“良心发现”,开放数据和接口。
让它们开放,等于让它们自断财路,这比杀了它们还难受。
它们现在忙着掀桌子,哪有空听你喊疼。
这个行业的结局,大概率就是马太效应的极致体现。
小的、独立的修理厂,会像压缩毛巾一样,被时代的水一泡,就没了。
最后剩下的,只有两种东西:
一种是车企自家的,或者深度绑定的“认证服务中心”。它们不叫修车,叫“官方售后”。
另一种是超大型的连锁品牌,它们有足够的资本去采购设备、去和车企谈判,成为这个新游戏里的授权玩家。
至于那些在街角开了二十年,老板能记住你姓什么的夫妻老婆店?
对不起,时代的大风刮过,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所以,别再问谁能破局了。
没有局可以破。
对于那些还在苦苦支撑的传统汽修人来说,最好的破局方式,可能就是关门,然后去隔壁的咖啡店,点一杯拿铁,静静地看着这个疯狂的世界。
毕竟,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而大部分人,都只是盒子里的灰。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