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四月销量超两万,事故频发却无碍消费者热情

小米汽车,这牌子最近简直自带BGM。一边是销售吹得天花乱坠的“技术碾压”,另一边时不时爆出的碰碰擦擦,看得人心里七上八下。尤其是四月,事故消息扎堆冒头,什么安徽那一出,湛江那一茬,搞得雷军都噤声了,连上海车展都偃旗息鼓。

照常理说,出了这么多幺蛾子,销量不得滑铁卢啊?毕竟,谁也不想开着一辆“事故易发体质”的车招摇过市。但现实这熊孩子,偏偏反着来,五一那天,小米抛出了四月销量:两万八千多台。虽说比三月稍稍逊色,但在新势力里,依然名列前茅。

小米汽车四月销量超两万,事故频发却无碍消费者热情-有驾

这就耐人寻味了。车都撞成那样了,怎么还有人趋之若鹜?当我们习惯性地把锅甩给“米粉滤镜”或者“雷布斯光环”时,是不是忽略了更深的水下暗流?

先别急着盖棺定论。咱们不妨换个脑回路想想,买车这事儿,到底图个啥?

有人好个面儿,觉得开辆小米SU7,能让自己在朋友圈里C位出道。毕竟,这车自带热搜体质,溜达到哪儿都能吸睛。

有人猎奇心爆棚,觉得小米跨界造车,肯定藏着什么独门秘笈,想先睹为快。毕竟,科技咖们,就爱追风逐浪。

小米汽车四月销量超两万,事故频发却无碍消费者热情-有驾

还有人精打细算,觉得小米SU7配置在线,价格诱人,是个不错的买卖。毕竟,咱老百姓过日子,还是得掂量掂量性价比。

你看,买车的理由五花八门,但很少有人会因为几桩交通事故就临阵脱逃。毕竟,交通事故这玩意儿,哪个牌子也躲不开。

而且,说句扎心的话,很多人对交通事故的认知,还停留在“人没事就谢天谢地”的层面。只要厂家能及时灭火,摆平赔偿,大家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再说了,小米汽车的订单池子在那儿杵着,就算有几个打退堂鼓的,也动摇不了根基。毕竟,等着提车的队伍,还排成长龙呢。

小米汽车四月销量超两万,事故频发却无碍消费者热情-有驾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小米就能对交通事故视若无睹。恰恰相反,越是风口浪尖,越要死磕产品硬实力和售后软服务。毕竟,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与大众印象相悖的是,消费者对新品牌的宽容度往往更高。他们乐意给新玩家试水的机会,但也盼着新玩家能快点进化。

说白了,大家掏的钱,不仅仅是一辆车,更是一份憧憬,一份对未来出行的希冀。

而且,小米跑马圈地开门店的操作也露出了端倪。四月份怒增34家,五月份还计划再添29家。这些店,不光扎堆在一线城市,还辐射到了芜湖、咸阳、宜昌这些二三线城市。这说明啥?说明小米想把摊子铺开,想让更多人有机会零距离体验自己的产品。

小米汽车四月销量超两万,事故频发却无碍消费者热情-有驾

仅这一个数字,就足以说明问题的重要性。一个新晋品牌,想要在竞争白热化的汽车市场站住脚,光靠花式营销是行不通的,还得靠过硬的技术和贴心的服务。

所以,交通事故对小米汽车销量的掣肘,或许并没有我们臆想的那么大。但它却像一面X光片,照出了小米汽车在品控和服务环节的一些瑕疵。

如果小米能够正视这些bug,及时打补丁,那么,未来的路,或许会走得更稳当一些。

反之,就算销量再创新高,也只是海市蜃楼,随时都有可能幻灭。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