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万块钱,想搞台纯电车代步,这事儿现在简直能逼死天秤座。
放眼望去,国产品牌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的,新车下饺子一样往外端。
很多人上来就问,零跑B01和吉利星愿,咋选?
我跟你说,这问题问得,就像在问豆浆喝甜的还是咸的,背后其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哲学。
你先别急着看那张密密麻麻的配置表,那玩意儿是车企的障眼法,专治我们这种选择困难症晚期患者。
咱们先把时间往回倒拨三个月,零跑B0I这小子刚出来那会儿,三个月卖了三万五千多台,这数字啥概念?
就是平均每天都有将近四百个家庭把车钥匙交到了这个“新人”手上。
很多人当时就纳闷了,一个起售价快赶上人家顶配的家伙,凭什么这么横?
这事儿就有意思了。
吉利星愿,顶配卖8.78万,零跑B01,咱们就拿最便宜的8.98万那款来“碰瓷”。
差价两千块,理论上应该是顶配吊打入门版,这剧本我们熟啊。
可现实往往比剧本更魔幻。
当你坐进零跑B01的驾驶舱,手指在屏幕上划拉的那一刻,那颗骁龙8155芯片带来的丝滑,就像夏天第一口冰西瓜,瞬间就让你忘了那两千块钱是啥。
它甚至还给你塞了通义千问和DeepSeek两个AI大模型,这车机不仅会导航,还会陪你唠嗑,这哪是低配车该有的待遇?
反观吉利星愿这边,顶配是吧?
坐进去,官方对芯片型号讳莫如深,就告诉你有个“星睿AI大模型”。
用起来倒也不是不行,但那种感觉,就像你习惯了光纤上网,突然给你换回了电话线拨号,不是不能用,就是……有点憋屈。
那反应速度慢的半拍,正好够你思考一下人生,琢磨那两千块钱花得到底值不值。
现在的人买车,一半是买个交通工具,另一半是买个“电子爹”,哦不,是智能驾驶辅助。
这玩意儿关键时刻真能救你一命,或者至少能让你在堵车的时候少生点气。
零跑B01这“乞丐版”给你配了5个摄像头加12个超声波雷达,车道居中、自动泊车这些功能都给你安排上了,基本上就是个新手司机的福音,停车入库老大难?
不存在的。
星愿呢,顶配,摄像头给得还挺大方,6个。
可你再一看,超声波雷达就3个。
这配置就有点像给你配了顶级鱼竿,却只给了三条蚯蚓,主打一个“意思意思”。
L2级别的辅助驾驶,听着挺唬人,可实际上也就是全速自适应巡航这种“高速公路限定皮肤”,一旦到了市区里那些妖魔鬼怪一样的停车场,它就爱莫能助了,新手司机只能自求多福,在别人的喇叭声里独自凌乱。
当然,肯定有人要跳出来说,车是用来开的,是用来坐的,整那些花里胡哨的没用!
这话在理,那咱们就聊点最实在的——空间。
中国人买车,啥都可以妥协,唯独空间不行,这玩意儿是刻在DNA里的执念。
你看看零跑B01的三围:477018801490mm,轴距2735mm。
再瞅瞅星愿:413518051570mm,轴距2650mm。
这已经不是大一圈的问题了,这简直就是中锋跟后卫的体型差距。
你多花那两千块钱,换来的是后排乘客可以舒舒服服翘起二郎腿,是后备厢能多塞两个行李箱的从容。
这笔账,但凡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都能算明白。
更别提零跑那个几乎全软包的内饰和号称零甲醛的座舱,坐进去的那种体面感和安心感,是吉利星愿给个前排座椅加热也换不来的。
所以你看,选择的纠结根本就不在于那两千块钱。
这背后反映的是两种消费观念的碰撞。
一种是追求“面子”,我买的是顶配,该有的都有,虽然核心体验打了点折扣,但说出去好听。
另一种是追求“里子”,我可能买的是入门版,但关系到日常驾驶核心体验的芯片、智驾、空间,我一点都不能含糊。
成年人的世界里,从来没有“我全都要”的选项,一切都是取舍。
零跑B01就像个理工男,把所有的成本都花在了刀刃上,它可能不太会说漂亮话,但给你的都是实打实的好东西。
而吉利星愿,则更像一个精明的商人,懂得如何用“顶配”的名头和一些无关痛痒的配置来撩拨你的心弦。
这两千块的差价,买的不是配置,而是一个选择权:你是愿意为了一块更流畅的屏幕和更聪明的“司机”买单,还是愿意为了“顶配”这个听起来不错的名头,牺牲掉一些更本质的体验?
想明白了这点,这俩车,其实一点都不需要纠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