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晚上没睡好,满脑子都是享界那颗新星标。你要说车圈没啥新鲜事?拜托,谁会想到一个LOGO能在群聊里炸出那么多表情包。现场那一刻,灯光突然拉满,新标亮相,比朋友圈的滤镜还狠:微米级电铸,3000多圈精密线条,中央一颗星,外面还包着一层星环,这不是银河,是数学老师批作业的耐心。
说起来,车企换标跟明星换头像差不多,年年有新梗。有的干脆把标简化成几根线条,享界倒好,直接上复杂运算。你要问有啥用?设计师肯定能给你讲出一堆“家族化”“符号感”,可场下观众只盯着发光的LOGO拍视频。那一刻,谁还记得什么家族基因?都只想发个抖音,问一句:“这LOGO,认得出来吗?”说不定隔壁小区的大爷都能评论一句:“这玩意比我家Wi-Fi路由还高端。”
新标一亮,余总顺势抛出下一个彩蛋,S9旅行版秋天上市,还能选纯电还是增程。弹幕直接刷屏,瓦罐党都快哭了。说旅行车在中国市场,真是像红烧鲍鱼配米饭,有人念念不忘,有人直接跳过。SUV和轿车霸榜,旅行车就像考古冷门专业,热爱的人死磕到底,剩下的看个热闹。这事要搁十年前,谁敢押宝旅行车?现在享界敢拿出来讲,胆子是真大。估计营销部头发都薅光了。
LOGO这事儿,换不换其实都难。你说奔驰那星标,全球都认。国产品牌一换标,老用户怀旧,新用户懒得管。享界偏不走寻常路,手一抖搞出个星形轨迹,为啥?也许真是赌市场会为“技术宅的仪式感”买单。你说LOGO真能带动销量?未必。去年比亚迪换LOGO,热搜挂了半天,销量还不是得靠秦PLUS和海豹撑场。
其实LOGO之外,最有意思还是那句“家族化设计语言”。这话听着高级,落地就是让你一眼认出“自己人”。但别觉得这只是视觉。背后是鸿蒙智行的全套生态,智能座舱、数据互通、车机升级,全家桶套餐。LOGO只是个门面,真正的功夫还是藏在底下。谁买车只看脸?续航、空间、智能、售后,哪个不比LOGO重要。可偏偏,大家都喜欢先聊LOGO,好像换个标,人生都能重开。
讲真,享界旅行车出来,真不是图走量。就像足球场上的逆风球员,平常不露脸,一出现全场都在看。旅行车这事,谁都说小众,1%的市场份额,却有10%的讨论度,这才是舆论场的魔法。你说要不要追风?享界这波操作,就像是在给铁杆粉试水温。真要火起来,估计是下一个爆款。火不起来,至少牌面拉满,粉丝心里有个念想。
你说LOGO,设计故事讲得再玄乎,最后买单的还是普通用户。3000圈精密线条,能不能让邻居多看一眼?也许能,也许没人关心。LOGO炫技归炫技,买车还是得看体验。别让LOGO成了自嗨的舞台。你要说LOGO能解决品牌焦虑?难。消费者还得用脚投票。
有意思的是,享界这波操作,像极了某选秀节目新晋偶像出道,粉丝拍手叫好,节目一收,流量归零。车圈和娱乐圈,换标和出道,总要先造气氛。旅行车能不能火,还得市场说了算。你要信数据,那就看旅行车的销量线。你要信情怀,那就聊聊每个瓦罐控的青春回忆。LOGO能点燃仪式感,旅行车能点燃一点点小众自豪,剩下的,还得交给时间。
说回现场,余总一句“瓦罐控可以等等”,场下有人笑出声。成年人不信圣诞老人,但车圈的仪式感,有时候真能治愈打工人的心。LOGO这玩意,大家嘴上调侃“看不懂”“太花哨”,可朋友圈晒图却一张没落下。你说是自嗨也罢,是创新也罢,反正车圈一年里能让人眼前一亮的时刻不多,享界算是抓住了一次。
有人私聊我,问LOGO有啥用,旅行车能不能买?兄弟,LOGO就像发型,好看你就高兴,难看你照样得上班。旅行车适不适合买,看你是不是那1%的少数派。要是你就是喜欢旅行车的姿态和气质,等一等又何妨?秋天见,不见不散。你说LOGO能不能带来行业高光?别问我,问问你楼下那辆停了一宿的“瓦罐”,它比谁都懂车圈的潮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