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们习惯了在公交站台翘首以盼,目送着一辆辆不是我们要等的公交车驶过。如今,在江西鹰潭、江苏张家港、广东惠州、陕西宝鸡等地,一种全新的出行方式——网约公交车正悄然改变这一现象。它不设固定线路,不设固定站点,通过手机下单,实时响应,让公交车从“人等车”变为“车等人”。
在江西鹰潭,这项服务推出仅一年,月订单已达到38000多单,今年1到10月累计运输24万人次,单日最高接单量2715单。一场关于城市出行的静默革命正在上演。
01 创新模式,网约公交如何实现“车等人”
网约公交车的核心在于打破了传统公交“定线、定点、定时”的固定运营模式。它是一种“需求响应式”公共交通服务,在特定区域内提供“不设固定线路、不设固定站点,手机下单、实时响应”的灵活服务。
在操作层面,乘客只需打开相应的网约车App或小程序,选择“网约公交”版块,输入上车点和目的地,系统便会自动匹配车辆。以惠州仲恺高新区推出的“恺速通”为例,乘客在“掌上公交”小程序上选择起点和终点,点击“确认呼叫”并支付,即可成功预约一辆公交车。
这种模式通过“定点、不定线、不定时”的动态响应,实现了比网约车拼车运量更大、费用更低的按需出行解决方案。系统会根据实时订单情况,智能规划最优路线,最大限度地提高车辆利用效率。
02 全国遍地开花,各地网约公交特色鲜明
网约公交模式正在全国多地迅速推广,各城市根据自身特点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服务。
江西鹰潭在全市布局了743个虚拟站点,20辆网约公交车提供每人每趟3.99元的实惠服务。这种模式经济实惠且灵活便利,已成为当地市民出行的重要选择。
江苏张家港的“动态公交”则提供拼车和专车两种模式。拼车模式每人3元,专车模式每次30元最多可容纳20人乘坐。自2024年6月上线以来,已累计为市民提供超过6万人次的出行服务。
广东惠州仲恺高新区推出的“恺速通”服务,首批投入5辆车,覆盖约14.5平方公里区域,包含159个公交站点(含虚拟站点)。试运营期间享受3.99元的限时优惠(原价8元)。
陕西宝鸡则采用了6米长“爱我宝鸡”迷你主题公交,票价每人每次3元,试运行期间优惠至1元。服务范围覆盖宝鸡高新区核心片区约8.8平方公里。
03 显著优势,网约公交带来多重效益
网约公交车的兴起不仅方便了乘客,还带来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对乘客而言,最直接的好处是便捷与经济。网约公交实现了“一站直达+无需换乘”,让出行更加便捷。同时,费用远低于出租车等交通工具,如鹰潭的网约公交不管距离远近,每人每趟仅需3.99元。
从城市交通角度看,网约公交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它通过拼车机制自动整合同方向乘客订单,提高运力利用率。江苏张家港的数据显示,动态公交平均匹配时间缩短至约6秒,平均等待时间减少至约7分钟。
网约公交还有助于减少空驶里程,提高运营效率。惠州仲恺高新区交通运输综合事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这种运营模式不仅大幅提升了周边乘客的出行便捷度,还有效缩减了车辆空驶里程。
04 现实挑战,网约公交发展需破解难题
尽管优势明显,网约公交作为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知晓率和乘坐率不高是当前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推广时间较短,许多市民尚不了解这一新型出行方式。同时,预约小程序操作相对复杂,对老年群体不够友好。
网约公交的定位也需要进一步明确。东南大学交通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顾大松指出:“‘应需出行’应是公交车出行的补充方式”。这意味着网约公交不应完全取代传统公交,而是与之形成互补。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程世东强调,网约公交车的发展是建立在技术发展基础上的新探索,各地要在核算客流规模的基础上来稳步推进。
05 未来展望,网约公交如何行稳致远
面对挑战,网约公交的未来发展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优化服务是关键。包括不断完善站点布局、优化运力配置、增加适老化服务等,以更加契合市民出行需要。宝鸡市在试运行期间就持续收集市民意见,结合运行数据动态优化线路和站点布局。
扩大覆盖范围是另一重要方向。张家港市自2025年5月1日起将“动态公交”服务范围全面扩容,总服务面积扩大,新增站点150余个,累计站点总数达到337个。
政策支持也至关重要。网约公交的发展需要交通主管部门出台鼓励政策,提供灵活宽松的发展环境。一些地方对公交车管理过死,只允许公交車在批准、规定的线路上运行,限制了公交企业的创新空间。
随着技术不断完善和服务持续优化,网约公交有望成为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保留了公交集约化属性的优点,又引入了拼车机制,提高运力利用率。
这种创新服务体现了公共服务理念的转型:从单向供给走向精准供给,从注重覆盖走向更加注重体验。正如安徽池州推行的网约微公交,以“短平快”为主打,有效补齐出行短板。
未来,网约公交或将成为城市智慧交通系统的重要一环,与传统公交、地铁等共同构建更加高效、便捷的城市出行网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