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号刚挤进慕尼黑车展的人潮时,Polestar5的发布吸引了不少目光。说实话,我当时正盯着它那张前脸,双L形大灯像是在挑衅,够锋利,也够个性。旁边一个看样子是个刚入行的小伙子对他说:这前脸设计,冷酷而不失豪华感,挺难得。我当即点头,觉得这车设计确实有一股性能车该有的凶狠,和同级别的特斯拉Model S Plaid对比,那种圆润甚至有点中庸的感觉得一下被打破了。
这车定价估算在70万块左右(样本少),动力配置倒是真真切切能打。112kWh电池加上550kW双电机,百公里加速3.9秒,不得不说,这数据放在四门旅行车里挺浪的。新鲜的是,Polestar5舍弃了传统后挡风玻璃,车顶直接过渡到后窗,全景天幕连成一体,坎姆式车尾设计让风阻更低又充满科技感——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具体这个设计对续航实际提升有多少,我手头资料没细,估计也得等日后真车跑开了才能知道。
供应链这块儿我觉得挺有意思。你知道,车企要做一款像极星5这样融合豪华感和性能的车型,背后供应链基本是要整条街都动起来。比如那种隐藏式门把手,还有无边框车门,看似一个小设计点,其实成本和装配复杂度直线上升。就跟你家厨房换个好点儿的水龙头,没想象中便宜,但却能天天用着得劲。这种硬核设计,是车企们惯用的拉开档次的黑科技,这种玩家竞争起来,耗时耗钱,不是单买个零件能解决的。
不过嘛,刚才说Polestar5性能豪华车型售价70万左右,这话有点泛了。国内不同地区的税费和补贴影响挺大,搞不好到二线城市的价格可能要小幅上浮几万块,具体还得看经销商怎么定价。销售环节也很关键,我一个朋友跟我吐槽她附近4S店,手上Polestar的车型不是特别多,交车慢,服务也不够完善,这种情况在中高端车型挺让人头疼的。
内饰那块很风骚,14.5英寸竖屏搭配9英寸液晶仪表和抬头显示,听起来挺先进。这设备组合用极星定制版Android Automotive,深度集成谷歌服务,操作体验估计流畅。对了,中间空档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这车用的那个圆形方向盘倒是眼前一亮——很运动,也很独特。相比同价位奥迪A7的方向盘设计,极星这更年轻、更科技,有点跑车感。
话说,动力有那么猛,续航也够用,这车在实际驾驶体验上怎么样?感觉它的电池包112kWh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容量大续航长,但保温和热管理难搞,尤其是冬天用车,续航折损可能比宣传的多10%-15%(估算)。我之前测试的其他大电池车就遇到过,极星这套冷却系统虽然口碑不错,但这个冷热不均的小烦恼还是有的。
你有没有注意,轮毂竟然设计成四叶草形,20寸和22寸都能选,这种花哨设计其实不光为好看,它还影响整车的风阻和重量,轮毂大一点,颜值飙升,但续航和操控体验会打折扣。其实这里极星好像走了一条细致的平衡路线——选轮毂就好比选运动鞋,脚感和外观不能兼顾到极致,得稍微妥协,不知道你喜欢哪款?
我还记得,有个修理工朋友问我:这类豪车,售后保养成本到底咋样?我心算了一下,Polestar5这电池组和复杂电子系统,年保养至少得三千到五千RMB,维修不算,保险加上下普通电动车的车险也少不了,百公里成本估摸着接近1.2元(粗略估算,体感)。其实这价格对于追求性能加豪华的用户来说,还算合理,但一般家用肯定还是犹豫。
研发这事儿有点像织毛衣。设计想法像挑图案,供应链是线材有没有,工艺是机器织得顺不顺,最后这毛衣的款式和品质,就是一个折腾过程。车企自己都得琢磨好几轮,甚至会临时改方案。在极星5身上,我猜他们很可能在量产前几次都改了风阻设计或者电池布置,毕竟要把性能和续航搞到极致不容易。
我刚才说的都挺大致。毕竟真正消费者手上买到的Polestar5,还有没碰到的细节价值感会不一样。价格、售后、驾驶体验这些,得到用户手里才全面显现。(这段先按下不表)
你在想,这车未来保值率怎么样?憋说别告诉我能和特斯拉一较高下,毕竟Polestar还年轻,品牌认知、市场占有率都差了一些。估计是50%-60%五年左右(体感猜测),不算高也不算低。真要比,要看看充不充电基础设施政策走向。
这波极星5发布,用最简单的话说,就是性能轿跑和豪华旅行车的杂交版本。很少有车能在运动感和实用性之间找得这么清晰。你说它会爆吗?我不确定,但它至少是电动车里头挺有态度的那种。
最后一个小细节——你信不信?这车的车门闭合声,和某款奔驰有点像,扎实又温柔,叫人心里舒服。我敲了敲旁边车门,心想,这声音,让每天上下班都带点仪式感,可能挺好。
你会为这样一台既敢玩性能又尊重生活细节的车掏钱包吗?还是觉得这车更多是个设计师的秀场?我倒挺想听听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