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奔驰最新的媒体报道,我心里只有一个词:惨。
奔驰曾经是豪华和稳健的代名词,可如今在中国市场,日子过得比谁都难。有人说这是寒冬,我倒觉得更像是一场残酷的达尔文式淘汰战:不适应就会被淘汰。
根据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奔驰全球净利润同比下滑了55.8%,只剩27亿欧元,尤其是二季度,净利暴了跌近七成。并且我发现,中国市场几乎成了拖后腿的“滑铁卢”:销量上半年跌了14%,二季度更是19%,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更扎心的是,曾经高利润的奔驰车型,现在的利润率也从6.6%被压缩至5.1%。而美国加征的25%关税也蚕食了超过3.6亿欧元的利润。
价格战,豪华感不复存在
说实话,为了挽回销量,我是真没想到有一天奔驰也会搞大甩卖,他们的A级轿车直接腰斩到12.56万,电动车EQA、EQB更是五折甩,十六七万就能入手。
再看看GLC、C级、E级,降十多万已经成了常态,甚至GLE这种豪华型的SUV也跌回了十年前的成交价。不过,价格的跳水也并没有换来销量回升。
2025年前七个月,EQB累计销量1871辆,EQE SUV才1713辆,EQA更惨,只有1127辆,有网友调侃说:这是库存车清仓吧。我觉得这话虽然夸张,但也道出了一个事实:奔驰的电动车在中国,完全就卷不过国产品牌。
内卷之争,CEO说出了实话
连奔驰的CEO康林松(Ola Källenius)都忍不住吐槽,说这已经不是竞争,而是“达尔文式生存战”。
他的话里带着无奈:上百家车企疯狂拼价格,最后没有赢家,他强调奔驰不会用“烧钱换规模”的策略来参与竞争。
在康林松看来,如果企业普遍陷入亏损卖车的怪圈时,那研发投入和服务质量必然会萎缩,最终导致动摇整个汽车产业的根基。
中国研发,孤注一掷
不过,话说回来,奔驰也不是完全坐以待毙的,我有注意到,他们新款的CLA电动轿车直接和华为、Momenta进行合作,强调了搭载866km长续航和800V快充。
更重要的是,奔驰正在押宝中国研发,计划和中国的合作伙伴共同投入超140亿元,从2025年到2027年,奔驰要在中国市场推出多款专属产品,覆盖所有的细分市场,并且让北京和上海研发中心分别负责电动化和智能化。
经销商关店,信心考验
当然,眼下的现实依然残酷。销量撑不住,经销商也快顶不住了,2025年上半年,已经有超过80家的奔驰4S店结束授权,北京、上海、杭州都有大经销商退出。
2025年1月,奔驰宣布经销商网络将从“规模扩张期”转为“质效提升期。但是,我认为这更多像是一种被迫收缩。毕竟,经销商是品牌的门面,如果门店不断关,消费者的信心还能剩多少?
总的来说,奔驰在中国市场的豪华光环,正在被一场残酷的价格战和新能源浪潮冲刷殆尽。有网友甚至调侃:我们或许正在见证百年汽车行业的诺基亚时刻。这话听上去有点扎心,但也并非危言耸听。
未来几年,奔驰能否靠中国研发与合作伙伴重新找回竞争力,将决定它是翻身,还是彻底沦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