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6km/h麋鹿测试碾压Model 3,这台12万起的国产轿车,把百万悬架装上了平民底盘
京西的工程师或许做梦都没想到,那套曾经只出现在超跑上的磁流变减振器,如今会被塞进一台十来万的家用轿车里。
周末跟朋友去山里转了一圈,开的就是这台深蓝L06。走到半山腰那段烂路,副驾的老张突然冒出一句:“你这车悬架是不是调过?”我笑着说没有,原厂设定。他不信,非要我靠边停下来看看底盘——结果自然啥也没看出来,但这个反应本身就说明问题了。要知道老张之前开的是辆二十多万的合资B级车,那悬架调得他自己都说“硬得像板车”。
这套悬架的门道在磁流变液。简单说,就是减振器里灌的不是普通油液,而是掺了铁磁颗粒的特殊玩意儿。通上电,黏度瞬间就变,响应速度大概是传统CDC的十倍往上。传感器每秒扫路面上千次,过减速带的瞬间,阻尼就已经提前调好了。所以那天连过三个井盖,老张手里的咖啡愣是一滴没洒。
回头看看同价位的车,还真找不出第二台用这技术的。有些品牌喜欢把资源堆在屏幕尺寸上,深蓝倒是把钱花在看不见的地方。这种做法在当下市场环境里,显得有点另类,但跑过几次烂路之后,大概会懂这钱花得值不值。
激光雷达这事儿也挺有意思。1550nm波长的那种,不是便宜货。搭配华为那套200TOPS算力的平台,城市NOA已经能在二十多个城市用了。上周在重庆李子坝那片老城区试过,临时占道的三轮车、突然变道的出租车,系统处理得还算利索。当然,我还是习惯手搭在方向盘上,毕竟机器再聪明,也得防着点意外。
增程版本的设定比较实在。纯电跑个180公里,城里通勤一周充两次电够了。真要出远门,那台1.5L增程器热效率做到44.5%,馈电油耗4个出头。电池包支持3.3kW放电,朋友前两天带着它去郊区搞露营,烤炉投影仪一起开,玩了一下午电量还剩一半。这种用法在传统燃油车上想都别想,纯电车又嫌续航短,增程正好卡在中间地带。
麋鹿测试那个85.6km/h的成绩,说实话我一开始有点不信。后来自己找了个空旷停车场,拿桩筒摆了个简易赛道试了试。高速变线的时候,车身姿态确实稳,方向盘回正也快。这跟50:50的轴荷配重、低重心设计都有关系,但最关键的还是那套悬架在撑着。过弯侧倾压得住,轮胎抓地力才能完整发挥出来。
内饰那些环保认证数据,对有孩子的家庭大概会在意一些。新车暴晒后甲醛浓度0.02,这个数字确实比不少车低。空调滤芯能挡PM0.3的颗粒,雾霾天多少有点用。不过这类东西,短期感知不太明显,得长期用才知道差别。
15.6英寸的屏幕能左右转15度,刚开始觉得是个噱头,用了几天发现还挺实用。副驾看剧的时候转过去,导航的时候转回来,比固定屏幕灵活不少。AR-HUD投影面积够大,导航箭头直接叠在路面上,不用老是低头看中控。高通8155芯片开机三秒,这个速度放在车机里算快的,起码不用等半天才能用。
白车身刚度32000,热成型钢占比23%,这些数字摆在那里,具体撞起来会怎样我也不想试。但至少在账面上,已经接近一些豪华品牌的标准了。九个安全气囊全系标配,这个倒是比较少见,多数车厂会把远端气囊留给高配车型。
后驱布局配双叉臂前悬,这个组合在二十万以内确实不多。转向系统调校得挺细腻,齿比14.8:1,城里掉头轻松,高速也不发飘。百公里制动35.8米,比特斯拉Model 3还短一点。当然,轮胎品牌和路面状况都会影响成绩,但起码说明底盘功底在线。
车机兼容鸿蒙和CarLink,手机投屏延迟80毫秒以内,基本感觉不到卡顿。系统开放API,可以联动智能家居,比如快到家的时候提前开空调。UWB数字钥匙精度做到正负10厘米,靠近车门就自动解锁,不用掏手机或钥匙。这些功能单独拿出来都不算新鲜,但凑在一起,用起来会比较顺手。
价格传闻是11.99万起,顶配不超过16万。如果这个区间属实,那激光雷达、磁流变悬架、后驱、180公里纯电续航全都能有,这个配置密度在同价位里确实找不出第二家。截至11月初盲订超过3万台,市场反应已经说明一些问题了。
最后说点实在的。这车适合那种既想要点驾驶乐趣,又不想在油费上花太多心思的人。底盘质感和智驾能力摆在这里,日常通勤和周末出游都能应付。至于值不值得等,大概得自己去试驾感受一下,毕竟每个人对车的需求不太一样。反正我那朋友老张,已经在考虑换车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