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上海车展的聚光灯下,蔚来创始人李斌抛出一个颠覆性的观点:当同行还在卷冰箱、彩电、大沙发这些“看得见”的配置时,智能汽车的真正核心竞争力藏在用户看不见的地方——智驾芯片、全域操作系统、智能底盘。这“新三大件”,被他称为智能汽车的“技术底座”。
---
一、为什么“新三大件”比“冰箱彩电”更重要?
1. 智驾芯片:算力决定智能天花板
- 蔚来自研的5纳米芯片“神玑NX9031”,单颗算力对标英伟达最新Thor-X满血版,成本却大幅降低。一颗抵四颗Orin X,直接让ET9等车型的智驾系统跑在行业最前沿。
- 用户价值:算力冗余保障了未来5-10年的算法升级空间,比如突发爆胎时系统能毫秒级介入稳控车身。
2. 全域操作系统:汽车的“神经中枢”
- 天枢SkyOS打通了智能驾驶、车控、座舱等6大领域,将2000多个芯片的调度时延压到毫秒级。
- 用户价值:系统像智能手机一样持续进化,支持未来尚未开发的功能,比如AI代驾或全息交互。
3. 智能底盘:从“机械四肢”到“主动预判”
- 蔚来“天行底盘”融合线控转向、后轮转向和全主动悬架,让5.3米长的ET9能原地调头。传统底盘被动响应路况,而智能底盘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提前预判颠簸,主动调节姿态。
- 用户价值:冰雪路面过弯时,系统自动分配四轮扭矩防打滑;高速遇横风瞬间调整悬架刚度稳车身。
---
二、技术背后的长期主义:省钱、省时、抢窗口期
- 降本增效:自研芯片让单车成本省1万元,2024年省下3亿美元芯片采购费;全域操作系统省去第三方授权费,量产车“基本不用再为系统付钱”。
- 提速产品周期:当友商苦等英伟达芯片延期发布时,蔚来靠自研抢出半年窗口期,2025年三大品牌9款新车全部搭载“新三大件”。
- 毛利率爬坡:研发投入近600亿后,毛利率从2023年Q4的10%升至13%,技术复利开始兑现。
---
三、行业影响:重新定义智能汽车竞争规则
1. 技术壁垒取代配置内卷
- 李斌直言:“沙发彩电大冰箱极易同质化,但芯片、系统、底盘的研发周期以5年计”。正如丰田耗时6年、耗资10亿美元打造雷克萨斯V8发动机击穿欧美豪车防线,蔚来用“新三大件”构建中国智能车的技术护城河。
2. 全球车企的“技术朝圣”
- 宝马董事长率十余名高管组团探访蔚来展台;前大众CEO迪斯、雷克萨斯设计总监在ET9底盘前长时间驻足。海外厂商的关注点从“流量配置”转向了底层创新。
3. 激活中国供应链潜能
- 神玑芯片量产推动国产车规芯片设计能力比肩英伟达;天枢系统开放给行业伙伴,带动软硬件生态本土化。李斌预测:“中国汽车年产量将达4000万辆,占全球40%份额”。
---
结语:看不见的功夫,看得见的未来
当李斌在漠河零下40℃的寒夜中3分钟完成换电时,他验证了技术底层的价值——用户要的不是参数表上的“5分钟充电400公里”,而是真实场景下的安心与高效。
“新三大件”如同一座冰山,用户看到的只是ET9流畅的自动泊车、过坎如履平地的舒适感,而支撑这些体验的,是十年投入近600亿研发的深埋地下的“地基”。这场关于技术信仰的持久战,或许正是中国汽车从“配置内卷”迈向“底层创新”的关键转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