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这波“超车”,真是让人猝不及防!原本稳坐“汽车第一省”宝座的广东,2025年上半年竟然被安徽反超了,产量差距还不小。这消息一出,大家伙儿都懵了:安徽啥时候这么猛了?难道真像某些自媒体吹的那样,安徽汽车产业一夜之间就崛起了?
其实,这背后啊,是一场统计方法的“变革”。以前统计汽车产量,看的是企业总部在哪儿,总部在安徽,就算工厂遍布全国,产量也算安徽的。现在不一样了,国家统计局从2021年开始推行“法产并重”,在哪儿生产,产量就算在哪儿。这么一来,那些总部在一个地方,工厂遍布全国的车企,数据就得重新“洗牌”了。安徽这次“逆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比亚迪、奇瑞这些大厂在安徽建了不少工厂,产量自然也就跟着上去了。想想也是,以前“寄人篱下”的产量都算到总部所在地,现在终于能正大光明地“认祖归宗”了。
这统计方法一改,其他省份的产量数据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湖南、河南、江西、贵州这些地方,产量增幅都超过了50%,有的甚至翻了好几倍。原来基数小,现在“归属”明确了,增幅自然就显得格外亮眼。当然,广东产量下降也不是真的“不行”了,只是统计口径变了,以前“借”来的产量现在得还回去了。
这“法产并重”的改革,可不是一拍脑门就决定的。国家统计局可是经过了好几年的试点和调整,才逐步推行到全国的。而且,各地推行的时间也不一样,有的地方2021年就开始实施了,有的地方则要到2024年才跟上。这改革的细则也挺复杂的,比如,得达到一定的规模和资质,才能按照经营属地来统计。
你看,这汽车产量的数据变化,背后还真有不少“门道”。这“法产并重”的改革,让数据更真实地反映了各地的汽车产业发展情况,也能促使地方政府更理性地规划产能。以前可能有些地方为了数据好看,盲目追求产量,现在不一样了,得踏踏实实地发展本地产业才行。
其实,这统计方法的改革,也反映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变迁。以前,汽车产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现在,中西部地区也逐渐崛起,产业布局更加均衡了。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产业版图还会继续“重绘”,说不定又会冒出一些新的“汽车大省”。
那么,问题来了,下一个“汽车第一省”会是谁呢?是继续高歌猛进的安徽,还是卧薪尝胆的广东?又或者是其他异军突起的省份?这真是让人期待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