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买这几款车,买完就亏一半,堪称最不保值的车型

咱们老百姓过日子,都讲究个精打细算,尤其是买车这种大事儿。

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钱,谁不想花在刀刃上,买个开着舒心、用着省心,将来换车时还能卖个好价钱的“伙伴”呢?

可现实是,汽车市场的水挺深,有些车就好像自带“贬值光环”,你前脚刚把新车从店里开出来,它的价值后脚就跟坐了滑梯一样往下掉,速度快得让人心疼。

今天,咱们就来当一回“汽车市场的明白人”,好好聊聊那些保值率低得离谱的车型,看看它们到底踩了哪些雷,也给正准备买车的朋友们提个醒,别让自己的血汗钱悄无声息地蒸发了。

千万别买这几款车,买完就亏一半,堪称最不保值的车型-有驾

在点名具体车型之前,咱们得先弄明白一个根本问题,就是为什么有的车就不保值?

这背后可不是什么玄学,而是实实在在的市场规律。

简单来说,一辆车要是沾上了下面几条里的任何一条,那它的二手价格基本上就没什么指望了。

首先是品牌不行,大家心里不认可,觉得这牌子没面子或者不靠谱,那它的车天生就卖不上价。

其次是车子本身有硬伤,比如设计得奇奇怪怪,质量小毛病不断,技术老掉牙,或者油耗高得吓人,谁买二手车愿意接这么个“麻烦精”呢?

再有就是可靠性太差,三天两头往修理厂跑,修车的钱都快赶上油钱了,这种车白送可能都得考虑考虑。

还有就是定位没找准,要么价格定得虚高,把自己当成奢侈品,结果没人买账;要么车型太另类,喜欢的人太少,市场保有量上不去,保值率自然就低。

最后一种最惨,就是车型更新换代太快,新款一出老款立马不值钱,或者更倒霉的,品牌直接退出中国市场了,车子成了“孤儿”,连修车配件都难找,那它的价值也就可想而知了。

咱们先来说一个在二手车市场里几乎是传说的车型——纳智捷大7 SUV。

提起它,很多老司机都会会心一笑,因为它有个响当当的外号,叫“中石化、中石油的战略合作伙伴”。

这话虽然是调侃,但精准地指出了它最大的问题:费油。

千万别买这几款车,买完就亏一半,堪称最不保值的车型-有驾

这款车当年新车也得二十多万,可如今在二手市场的价格简直是“骨折价”,三年保值率能跌破百分之四十,也就是说,你花二十万买的车,开上三年,可能连八万块钱都卖不到了。

究其原因,首当其冲就是它那台2.2T的发动机,技术比较陈旧,动力表现一般般,但喝油的本事却是一流。

在市区里正常开,百公里油耗轻轻松松上十五六个,堵车的时候更高。

在现在油价动不动就上九块的时代,开着它出门,感觉油表往下掉的速度肉眼可见,心里能不疼吗?

二手车买家一听这油耗,基本就直接放弃了。

除了油耗,它的可靠性也一直被吐槽,车上的电子系统当年看着挺炫酷,但时间长了故障率偏高,小毛病不断,修起来费钱又费心。

最致命的是,这个品牌后来基本退出了大陆市场,4S店都没了,车子坏了去哪儿修、配件去哪儿找都成了大问题。

一个没有未来的品牌,它的产品自然也就没有了价值。

你可能会觉得,保值率差的都是些小众品牌,那可不一定。

咱们再来看一个例子,凯迪拉克的部分老款车型,比如CTS。

凯迪拉克可是正儿八经的美系豪华品牌,按理说不该这么惨,但问题就出在了它的销售策略上。

为了和奔驰、宝马、奥迪抢市场,凯迪拉克常年采取“以价换量”的办法,新车优惠幅度特别大,动辄优惠七八万、十来万都是常事。

千万别买这几款车,买完就亏一半,堪称最不保值的车型-有驾

这就会造成一个很尴尬的局面:你今天刚按指导价提了车,下个月一看,同款车便宜了十万块。

这种感觉,就像被品牌自己“背刺”了一刀。

新车价格体系这么不稳定,二手车商收车的时候,自然会把这个巨大的优惠空间算进去,使劲往下压价,这就直接导致了二手车价格的雪崩。

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凯迪拉克车型,三年车龄折损一半以上。

再加上美系豪华车普遍的特点,排量大,油耗和保养费用都不低,养车成本向一线豪华品牌看齐,但卖车的时候品牌溢价又撑不起来,这就让很多二手车买家觉得“买得起也养不起”,进一步影响了它的保值率。

如果说前面两个例子是自身产品力和品牌策略出了问题,那接下来说的这位,可以说是从根子上就走错了路,它就是众泰SR9。

这款车当年一上市就“火”了,因为它长得实在太像保时捷Macan了,几乎是一比一复刻。

这种靠模仿、走捷径的方式,在短期内确实吸引了一批想花小钱办“大事”的消费者。

但这种建立在沙滩上的楼阁,倒塌是必然的。

当最初的新鲜感过去,留给这台车的就只剩下“山寨”、“廉价”、“质量差”的标签。

开过一两年的车主普遍反映,车子异响、漏油、生锈等问题层出不穷,做工用料非常差。

千万别买这几款车,买完就亏一半,堪称最不保值的车型-有驾

在二手车市场,它的名声更是差到了极点,车商们基本是谈“泰”色变,根本没人愿意接手这个烫手的山芋。

而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众泰汽车自己的破产倒闭。

企业没了,售后服务和零部件供应也就彻底断了,这些车瞬间成了没人管的“铁疙瘩”,别说卖个好价钱了,能有人愿意回收都算不错了。

众泰的例子也给市场一个深刻的教训,尤其是在我们自主品牌飞速发展的今天,像比亚迪、吉利、长安这些企业,都是靠着实打实的技术研发和原创设计赢得了消费者的尊重和信赖。

事实证明,投机取巧终究走不远,只有掌握核心技术,用心造好车,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除了这些比较极端的例子,一些曾经的主流车型如果跟不上时代,也难逃迅速贬值的命运。

比如老款的福特蒙迪欧-致胜。

这款车当年凭借着酷似阿斯顿·马丁的前脸设计和不错的驾驶感受,也算是中级车市场的一员猛将。

但是,它的几个硬伤在今天看来非常致命。

首先还是油耗问题,它搭载的2.3L自然吸气发动机和一些早期的双离合变速箱版本,油耗表现远不如同级别的日系和德系对手,这在以家庭用户为主的中级车市场,是一个无法忽视的缺点。

其次是它在可靠性方面的口碑一般,“美系车小毛病多”的印象在它身上体现得比较明显。

在丰田凯美瑞、本田雅阁、大众帕萨特这些“神车”的围剿下,产品力不占优势的蒙迪欧-致胜很快就败下阵来,市场保有量下降,保值率自然也就跟着一路走低了。

千万别买这几款车,买完就亏一半,堪称最不保值的车型-有驾

最后,我们再聊聊一个曾经的“颜值担当”——第二代前期的起亚K5。

相信很多人都对它当年的惊艳亮相记忆犹新,由设计大师彼得·希瑞尔操刀的“虎啸式”前脸,在当时的中级车里独树一帜,让它迅速成为年轻人的追捧对象。

然而,汽车毕竟是靠综合实力说话的。

当这个惊艳的设计不再新鲜,大家开始审美疲劳后,K5在核心技术、燃油经济性、内饰质感等方面都显得比较平庸,拿不出什么能跟对手抗衡的亮点。

它的快速贬值,其实也是整个韩系车在中国市场面临困境的一个缩影。

一方面,我们优秀的自主品牌强势崛起,产品力越来越强;另一方面,德系和日系品牌地位稳固。

在这样双重挤压下,韩系车的品牌溢价能力大不如前。

再加上起亚也频繁使用大幅降价来刺激销量,这虽然短期内能换来一些销量,但长期来看,却严重损害了品牌形象和二手车的残值。

所以,这款曾经的明星车型,三年保值率也跌到了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通过这些活生生的例子,我们不难发现,一辆车的保值率,其实就是市场对它综合价值的最终投票。

我们在买车的时候,除了关注眼前的价格和配置,更应该花点时间去研究一下。

可以多看看权威机构发布的保值率报告,多逛逛车主论坛,听听真实车主对车辆长期使用的反馈,特别是关于油耗、故障率和维修成本的评价。

对于那些优惠幅度大得离谱的车型,要多留个心眼,想一想它为什么需要降这么多钱才能卖出去。

记住,选择一辆市场保有量大、口碑好、技术成熟的主流车型,通常是更稳妥、更经济的选择。

毕竟,买车时的一时冲动,很可能需要用未来几年的真金白银来买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