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车帝出测试,老车主谈智驾体验,平台与用户感受有差别

作为一名问界M9的老车主,这两天心情可以说是“复杂”得一塌糊涂。事情源头其实很简单——懂车帝最近晒出来一组关于M9的测试数据,我一看,差点没以为自己开了台“幽灵车”。明明自己用得顺顺当当、每天过得安安心心,结果被这些数据直接“按在地上摩擦”。搞得我现在都怀疑,难道是我用了个假的智驾、开了台假车?

回想两年前,我还是个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新手,腆着脸第一批下订M9,那会儿对它的外观其实并不满意,内饰看着也没什么眼缘。可谁能想到呢?两年下来,竟然“相看两不厌”,每天坐在车里,早已对这些曾经的缺憾无感了——人呐,真是个神奇的动物。唯一始终不变的,就是我对它智驾的好感。说句实话,冰箱用过几次?零;第三排座椅怎么放倒?不会;自动泊车啥感受?见都没见过;代客泊车?那是什么玩意?总之,M9的百宝箱,我只用一个“智驾”,剩下的都像婚礼上的蛋糕摆件,挺好看,摆着就行。每天最开心的时刻就是上高速直接开“智能驾驶”,这感觉,比躺在家看综艺都畅快。

可懂车帝的测试闹的是哪一出?人家专业机构、专业设备、专业场地,非常较劲,可测出来的结论与我活生生“活体用户”差出十万八千里。数据冷冰冰地扔一脸,说你这车不行、智驾一般、体验欠佳等等,把我们这些真车主的幸福体验,当成空气,甚至是成心来打脸我们。试问,这种“测试”意义何在?拿官方标准凌驾在万千用户的切身体会之上,公然宣称“你们感受的不算,只有我的数字才是圣旨”,这说法,在我看来实在是有点刻薄加霸道,活脱脱一副“数值帝国主义”的嘴脸。

懂车帝出测试,老车主谈智驾体验,平台与用户感受有差别-有驾

有网友说,平台这一波是“丧事喜办”,本想证实自己多么专业多么权威,结果反而暴露出和实际用户的巨大脱节。倒不是说测试一无是处。但你驾龄半年、试验一天能体会什么?咱们这些深度拥有者不仅“上手熟练”,还亲历产品演化、体验升级,对质量顿悟,对缺陷释然,这才叫“深测”!平台冷冰冰测两圈,用一堆指标贬低几万名老老实实用车的用户,无异于喊着“你们都被骗了”,试问不是明晃晃地冒犯了千万用户、间接否定了整个车企吗?

还真不是玻璃心。如今谁又是冤大头?问界M9卖了成千上万辆,用户群体包罗万象。说到底,这世界上只有一群“测评流”专家,还能凌驾于真实日常之上?你数据再花哨,永远替代不了每天上下班、假期出游、带娃遛狗的真切体验——就像你看别人下厨火候多讲究,结果家常菜还得天天自己炒。车本来就是用户用出来的,不是测出来的。表面噱头“反内卷”,实际上不过是一场集体PK“谁比谁更会尬黑”的游戏。

懂车帝出测试,老车主谈智驾体验,平台与用户感受有差别-有驾
懂车帝出测试,老车主谈智驾体验,平台与用户感受有差别-有驾

再说了,这种“吊打”测评除了自嗨,对真实用户有何参考意义?作为老车主,我关注的是耐不耐造、方不方便、智驾能否稳准快。至于你指责配置鸡肋、设计不符主流,我承认也许你说得对。但问题是,买车不是找完人,买车也不是做论文,每个人的喜欢千差万别,智驾功能对我有用,就够了,你那把尺子,不一定就是所有人的标准。

其实说到底,懂车帝和我们车主测试的根本分歧点,是“谁才站在用户的角度”。平台捧着圣经念数据,却遗忘了司机的汗水油渍;用外部参数断言优劣,却忽略了人心的喜恶。那请问,如果你的“科学”无法解释用户的满意,你的数据还能叫实用吗?或者,这其实不是“技术的胜利”,而是某种对用户之上的优越感作祟。慢慢的,平台越来越像一台“高精尖孤岛仪器”,却渐行渐远于大众的真实需求。久而久之,谁还会真正在意这些冷冰冰的榜单?最多给自己“证明个寂寞”。

最后,我想对所有“高冷测试”说两句:你骄傲自大,拿着数据去教育千万用户,最终不过是自说自话。把目光拉回用户,把体验沉回生活,别再一诈一诈地自我感动才是正路。而这,才是真正的用车之道,也是问界M9能够赢得口碑的关键,哪怕你数据再小题大做,真用过的人,心里自有一杆秤。

懂车帝出测试,老车主谈智驾体验,平台与用户感受有差别-有驾

至于我呢?依然开着M9,怀着“无语”但坦然的心情,看着“测评帝”在数据的海洋里兜圈子,而每个上路的早晨和归家的夜晚,我只想轻轻问一句:你们测的,再全,也测不出我们车主的“日常人间烟火气”吧?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