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不送命,30条保命指南,摩托党必看!

骑摩托车在路上,那种风和自由的感觉,确实是很多人向往的。

尤其是在城市里,它灵活方便,能带我们穿梭于车流,去看平时看不到的风景。

但是,每当我们看到新闻里那些令人痛心的事故时,心里又会咯噔一下。

骑摩托车,到底怎样才能既享受到它的乐趣,又能平平安-安地回到家呢?

骑行不送命,30条保命指南,摩托党必看!-有驾

其实,这背后不是靠运气,而是一套实实在在的、需要我们用心学习和遵守的驾驶方法与安全意识。

下面,我们就把那些经验丰富的老骑手们用时间和教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用大白话好好聊一聊。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也是一切安全的基础,就是我们骑车时的心态。

咱们得先明确一件事:摩托车在法规上属于机动车,我们享有和汽车一样的路权,但与此同时,我们的身体是直接暴露在外的,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肉包铁”。

这意味着在任何碰撞中,我们都处于绝对的弱势。

所以,骑车上路,心里必须时刻绷着一根弦,这根弦叫“敬畏之心”。

不管你骑了多少年,技术有多好,每一次拧动油门出发,都应该像第一次独自上路那样谨慎和专注。

千万不能因为自己骑得久了就掉以轻心,那种“老司机”的麻痹大意,恰恰是事故最容易找上门的时候。

这种心态具体体现在一个核心能力上,那就是“预判”。

你必须在心里默认一个设定:路上所有的汽车司机可能都没看到你,路边的行人随时都可能冲出来,前面那辆车的司机可能下一秒就要不打灯变道。

带着这种“被害妄想症”去骑车,你的眼睛才会真正地动起来,你会下意识地观察前车的车轮动向,会留意路边行人的眼神,会与前后左右的车辆保持一个安全的“气泡空间”。

骑行不送命,30条保命指南,摩托党必看!-有驾

比如,当你看到一辆车在路口犹豫不决,或者司机在打电话、探头探脑,你就得提前减速,做好他随时会做出异常举动的准备。

同样,遇到不文明的驾驶行为,有人故意别你、跟你斗气,千万不要上头。

争赢了一口气,可能输掉的是自己的安全,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累了、困了、心情不好,就果断停车休息,疲劳驾驶的反应速度和判断力都会大幅下降,这是对自己和他人的不负责任。

心态摆正了,接下来就是实打实的驾驶技术。

这些技术动作,其实都是基于物理原理的,掌握了它们,就等于掌握了和车辆沟通的语言。

比如说变道,一个完整的安全动作是:先看后视镜,对后方情况有个大概了解;然后打转向灯,明确告诉后车你的意图;最关键的一步,是必须快速回一下头,亲自确认侧后方的盲区里没有车。

后视镜不是万能的,那个小小的盲区,可能就藏着一辆正在加速的汽车。

再说说跟车距离,很多人都听过“两秒法则”。

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你盯着前车,等它的车尾通过路边一个固定的参照物,比如一棵树或者一个路牌,然后你心里开始默数“一秒,两秒”。

骑行不送命,30条保命指南,摩托党必看!-有驾

如果数到“两秒”之前,你的车头就到达了那个参照物,说明你跟得太近了。

这两秒钟,就是留给你发现危险、大脑反应、采取刹车动作的黄金时间,是你最后的安全底线。

刹车也是一门大学问。

紧急情况下,车辆的制动力大约七成来自于前轮,因为刹车时重心会前移,把重量都压在了前轮上,增加了摩擦力。

所以,紧急刹-车时要以用前刹为主,后刹为辅。

但关键在于,前刹不能一把捏死,那样会导致前轮抱死,车辆瞬间失控侧滑。

正确的方法是先轻点后刹让车身稳定,然后由轻到重、线性地增加前刹的力度,感觉车轮快要抱死的时候稍微松一点点,再继续加力。

当然,现在很多车都有ABS防抱死系统,它就是用电脑帮你完成这个“快速点刹”的动作,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但我们自己也要有这个意识。

还有一个铁律,就是在转弯的过程中,尽量不要使用刹车。

你应该在进入弯道之前,就把速度降到一个自己完全能掌控的安全范围内,然后稳住油门顺畅地过弯。

骑行不送命,30条保命指南,摩托党必看!-有驾

如果在弯心刹车,会破坏轮胎的抓地力平衡,极易导致侧滑摔车。

骑车时,我们的视线不能只盯着前面那辆车的尾灯。

要把目光放远,像一个扇面一样,来回扫视前方更远的路况,至少要观察到前面两三台车的动态。

这样,如果前方的车流发生紧急情况,你就能提前获得信息,从容应对。

经过任何路口,哪怕是绿灯,也要养成“左看、右看、再左看”的习惯,因为总有不守规矩的行人和车辆会闯红灯,绿灯亮起时多等那一两秒,观察清楚了再起步,能避免很多麻烦。

除了心态和技术,对复杂路况的判断和应对也至关重要。

天气不好,比如下雨天路面湿滑、夜晚视线受阻,或者路面正在施工,就一定要主动把速度降下来,这时候“怂”一点,才是真正的智慧。

在路上行驶,要坚决避免和汽车长时间并排行驶,尤其是在它们的盲区里。

要么就果断加速超过,要么就退后一点,跟在它斜后方能被后视镜看到的位置。

要学会让别人更容易发现你。

即使是白天,也建议打开摩托车的近光灯,穿颜色鲜艳亮丽的骑行服,这些都能让你在复杂的交通环境中更加醒目,等于给自己的安全加了一道保险。

骑行不送命,30条保命指南,摩托党必看!-有驾

在车流中穿行,也就是所谓的“钻缝”,风险极高,只建议在所有车道都完全静止的情况下进行。

如果旁边车道在动,你这边是静止的,千万不要钻,因为旁边的车很可能随时会变道过来,把你夹在中间。

对于一些体型庞大的车辆,比如公交车、大货车,我们的原则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可能地远离。

不要跟在它们后面,因为它们刹车时你可能看不见前方的路况;不要被它们跟在后面,因为它们刹车距离长,万一你急刹,它可能刹不住;更不要和它们并排行驶,因为它们的盲区巨大,而且高速行驶时产生的侧向气流都可能让你的车身不稳。

最后,车辆的装备和自身的防护,是我们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轮胎是摩托车唯一与地面接触的部件,它的性能直接决定了抓地力的好坏,关系到你的刹车距离和过弯极限。

在轮胎上,钱一定不能省。

头盔更是重中之重,它保护的是我们最宝贵的“中央处理器”——大脑。

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买最好的、符合安全标准的头盔。

同样,专业的骑行服、手套、骑行靴,不仅仅是为了帅,它们内置的护具和耐磨材料,能在你万一摔车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你的身体,让你不至于用皮肤去和粗糙的地面摩擦。

这些装备的投入,和可能产生的医药费相比,实在是太划算了。

总而言之,摩托车安全驾驶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融合了良好的心态、科学的技巧、敏锐的观察力和可靠的防护。

每一条规则背后,都是对物理规律的尊重和对生命安全的敬畏。

骑车不是为了比谁更快,而是为了安全地到达目的地,享受每一次在路上的过程。

只有把安全意识刻在骨子里,把安全操作变成肌肉记忆,我们才能长久地享受骑行带来的那份独特快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