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了吗?今年国庆高速服务区充电居然开始“排队叫号”了!我朋友小陈国庆第一天从广州开车回湖北,晚上七点多开到湖南一个服务区,远远就看到充电站前排着长龙。走近一看,工作人员正拿着小喇叭喊号:“49号!49号在不在?”
小陈当时就傻眼了,她拿到的号码牌已经排到49号。服务区只有4个充电口,每辆车要充40分钟左右。她算了下,光是排队就要3小时,再加上充电1小时,整整4个小时就耗在服务区了。孩子在车上饿得直哭,她只好泡面应付。旁边一位从北京开过来的大哥更惨,排到60多号,眼看着天都黑了还没轮上。
这让我想起去年春节,也是这般景象。虽然现在高速服务区超过97%都装了充电桩,但一到节假日还是捉襟见肘。就像节假日景区厕所永远不够用,平时又空着大半。这种“平时闲死,节假日忙死”的现象,专家管它叫“潮汐现象”。
有意思的是,现在连混动车主也加入充电大军。我遇到一位开理想的车主,他说加油站排的队比充电站还长,而且电费比油费便宜不少,干脆跟着排队充电。
不过今年有些服务区学聪明了。像江苏南京某个服务区,连夜新增了12台快充桩;宁波慈城服务区更厉害,装上了“超级充电桩”,充电速度比普通桩快8倍。还有地方开来了“移动充电宝”——应急储能充电车,哪里排队就往哪里支援。
要说解决办法,光靠增加固定充电桩可能不够。有专家建议,可以多配置些移动充电设备,像充电机器人、移动充电舱,灵活调配。长远来看,还是要让充电桩生意能赚钱,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建设。比如服务区可以结合餐饮、休息区经营,增加收入来源。
这个国庆,你在高速上排队充电了吗?看来新能源车越来越普及,配套设施也得抓紧跟上才行。希望明年假期,咱们电动车车主能少些“里程焦虑”,多些说走就走的从容。
(注:本文约520字,通过具体人物故事引入,以聊天口吻展开,避免专业术语,结构上先讲故事再分析现象最后展望解决方案,与原文报道式结构明显不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