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势Auto-First|李德喆
新能源汽车隐藏式“门把手”,工信部“再出手”。工信部作为汽车行业的主管部委之一,越来越作为了。是为降低风阻系数的隐患出手,更是为降低汽车安全隐患的歪风出手。
这也是工信部和公安部“两部委”对智驾规范提出明确要求后,再次对汽车的隐藏式“门把手”存在的不规范设计和隐患进行必须和必要的“干预”。
汽势Auto-First从工信部网站获悉,5月8日,工信部科技司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这也标志着有关部门将对近年来广泛应用的隐藏式车门把手进行全面整顿。
此次修订计划的核心在于强化汽车门把手的安全冗余设计。《要求》中提到,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隐藏式车门把手凭借美观、科技感强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但在市场应用过程中暴露出诸如强度不足、控制逻辑潜在安全风险、识别操作难(隐蔽无标志)、断电失效、夹手等一系列问题,并带来了潜在的逃生与救援风险。
对此,新标准要求汽车门把手必须增加机械或断电保护设计,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手动开启车门;同时,生产企业要规范应急标志的可见性,提高车门把手的结构强度,并明确防夹与动态试验方法。
实际上,隐藏式门把手并不是近年来新能源车的专利,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奔驰便在300SL车型上首次使用,但此后这种设计仅在少数超跑或超豪华车型上出现,并未得到广泛应用。直到2012年,特斯拉在Model S上配备了会自动弹出的隐藏式门把手,这一设计才真正让隐藏式门把手进入了大众视野。
随着特斯拉在市场的持续火爆,隐藏式门把手设计也开始引发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争相模仿,特别是新势力品牌,更将隐藏式门把手从当初的小众创新包装成高端车型的标志性设计元素,像蔚来ES6、小鹏P7、腾势N7、极氪001,甚至像最近刚发布的沃尔沃XC70等车型都采用了隐藏式门把手设计。
此次新标准强制要求的“机械+电子”双模设计,便是在使用安全与所谓的“科技感”之间寻求平衡。机械设计作为可靠的兜底方案,能确保在电子系统出现故障,如碰撞断电、系统死机等极端情况下,车门依旧可以被打开。这一规定也是对过往事故教训的深刻总结,更是将安全置于首位的有力举措,以督促车企不能只沉浸于对创新的片面追求,而忽视最基本的安全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要求》的起草单位包括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和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等。
在汽势Auto-First看来,之所以选择这两家整车企业,一方面,吉利和理想两家车企代表性强,且新能源产品丰富、市场份额较高,能够代表不同类型的技术特点和消费需求,有广泛的适用性和代表性;另一方面,这两家整车企业的技术积累与研发能力同样能够为标准的制定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由此可见,无论是此前规范辅助驾驶,还是现在规范车门把手设计,都有力地说明了有关部门正积极介入汽车行业,督促车企不能只为所谓的创新、迎合市场喜好而忽视用车安全,只有将安全融入每一项设计与技术宣传中,才能更好地推动汽车产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