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工信部发了个公告,说新款荣威i5要换发动机了。
这事儿本身不大,但有意思。
怎么个有意思法?
新款发动机,最大功率81kW。现款呢?95kW。
我帮你们翻译一下,上汽不光不务正业,甚至开始反向升级了,直接一把子给你整回解放前。
在这个所有车企都跟打了鸡血一样,恨不得把发动机参数P到天上去的时代,荣威的操作堪称一股泥石流。
当所有人都忙着内卷,疯狂给自己的产品堆料,什么800V、激光雷达、冰箱彩电大沙发,恨不得驾驶座上都给你集成一个全自动洗脚盆的时候。
荣威老师突出一个清心寡欲,不仅不给你加东西,甚至还给你往下拿。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这是一种“不装了,摊牌了,我就是个代步车,你们爱买不买”的掀桌子精神。
讲真,我一开始看到这个新闻,都以为是写错了。在这个连老头乐都要讲究一个“推背感”的魔幻时代,一个正经车企,居然敢把动力往下调。
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三体人看了都得把脱下去的水分再穿回来,表示对这种反逻辑行为的尊重。
但你冷静下来,盘一盘,会发现这事儿,坏了,菜了,上汽好像开窍了。
或者说,是彻底悟了。
它悟到了一个所有车圈大佬天天挂在嘴边,但打死都不信的真理:大多数买这个价位车的人,根本不在乎你那点破马力。
你以为买个七八万块钱家轿的人,会在乎零百加速是10秒还是12秒吗?
他在乎的是今天晚饭的红烧肉里肥肉多不多,孩子下个季度的补习班费用凑没凑齐,以及下个月的房贷能不能按时还上。
你跟他聊什么驾驶乐趣、人车合一、赛道基因,他只会用一种看傻子的眼神看着你,然后问一句:师傅,这车,省油不?
这就是现实。
残酷,但真实。
我给你们演绎一个场景。
上汽内部的某个产品会上,一群西装革履的产品经理,拿着PPT在那儿疯狂输出:“根据我们的大数据分析,Z世代年轻人对车辆的运动属性有着强烈的追求,我们的新i5必须强化动力标签,打造年轻人的第一台小钢炮!”
然后会场角落里,一个快退休的老工程师,扶了扶自己的老花镜,颤颤巍巍地举起手,说:
“那个……领导,我多嘴问一句,咱们的目标用户,真的会开着i5去跑山吗?”
“他们是不是更多时候,是在早高峰的环线上,以20公里的时速蠕动,唯一的运动就是踩刹车?”
“咱们那95kW的功率,除了在年检站上线的时候能拉满,平时在路上,能用上50kW就算发动机对得起咱了。那多出来的45kW,除了让油耗高一点,让用户多交点购置税,还有啥用?”
“咱们把这功率降到81kW,省下来的成本,能不能给用户多加两个USB接口,或者把座椅的海绵搞厚一点?讲真,我这个腰,是真的受不了现在这些硬邦邦的座椅了。”
全场死寂。
PPT上的“速度与激情”瞬间变得无比尴尬。
这就是典型的,用“民粹解构”来对抗“技术崇拜”。
最好的自动驾驶,永远是把车停在停车场然后去坐地铁。最好的动力系统,永远是那个能让你在预算内,舒舒服服从A点到B点的压缩毛巾。
对,上汽这次给i5塞进去的,不是什么涡轮增压,也不是什么三缸奇迹,就是一个朴实无华的,1.5L的压缩毛巾。
够用,省钱,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
这背后其实是一种掀桌子式的竞争法则。
当所有人都挤在“技术升级”这条独木桥上,你死我活的时候,最好的手段不是跟他们一起挤,而是直接把餐厅爆了,告诉大家别吃了,回家喝粥吧。
荣威i5这一手,就是在用实际行动告诉同行:别卷了,没意义,你们继续修仙,我先下山还俗了。
你们继续追求那个虚无缥缈的“品牌向上”,我负责把价格打下来,守住我这一亩三分地。
这是一种清醒,一种看透了的超然。
因为我真的开过很多这个价位的车,我作为一个中年人,非常负责任地告诉你们,这个价位段的消费者,他们的需求清单非常朴素。
第一,它得是个车。四个轮子一个沙发,能遮风挡雨。
第二,它得便宜。买车便宜,用着也便宜。
第三,它别老坏。能开,就是能开。
至于什么品牌玄学,什么信仰光环,那都是奔驰宝马特斯拉需要操心的事情。买个荣威,你还想要信仰?最大的信仰就是它能让你按时下班回家。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当你真的为生活奔波的时候,你就懂了。
写到这里,我必须得承认,把一个发动机比喻成压缩毛巾,听起来是有点疯。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还挺贴切?
它放弃了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回归到了一个工具最原始的属性。
当然,你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解读。
说白了,就是上汽不爱这个儿子了,给口饭吃就得了,别指望什么满汉全席。反正你再怎么折腾,也打不过秦PLUS,干脆躺平,摆烂,做一个安安静静的“其他”选项。
这两种解读,其实不矛盾。
一个企业在某个产品上的战略性放弃,从用户的角度看,可能恰好是一种务实的回归。
我最近在研究怎么用空气炸锅做脆皮五花肉,发现温度和时间的控制,比研究这些发动机参数玄学多了。
你看,这就是降维打击。当竞争对手还在跟你聊米其林餐厅的分子料理时,你直接掏出了一盘隔壁沙县的大盘鸡,量大管饱。
这TM才叫人间真实!
所以,当别的车企都在拼命修仙,想一步飞升的时候,荣威i5选择当场躺下,开始修鬼道。
就问你怕不怕?
你以为它要死,其实它要的是以另一种方式活下去,而且是活得最没心没肺的那种。它把所有力气都省下来,就为了在价格战的“黑暗森林”里,做一个最不起眼的伏地魔,苟到最后。
这操作,典中典,也骚中骚。
同行看了也得傻,这哥们儿怎么不按套路出牌?我们这儿正打群架呢,你怎么自己先捅自己一刀,然后躺地上说你们继续?
这就是把战争,变成了行为艺术。
不跟你比谁的刀更锋利,而是比谁更不要脸。
只要我躺得够平,你们的卷就波及不到我。
666。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