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违章当天就会短信提醒!交管12123的4次“免罚”机会你会用吗

汽车上路行驶,偶尔的交通违章在所难免。2025年公安部深化公安交管 "一网通办" 改革新措施实施后,交管12123APP的免罚政策实现重要升级,年度累计4次的免罚机会受到车主广泛关注。这项政策既体现了交通管理的人性化,又为车主提供了纠正轻微失误的机会,但很多人对免罚的具体规则、申请流程和注意事项还存在疑问。本文将详细解读这项政策,助您充分利用政策福利。

交通违章当天就会短信提醒!交管12123的4次“免罚”机会你会用吗-有驾

政策要点

2025年交管12123APP免罚政策升级的核心内容是整合 "首违免罚" 和 "轻微违章免罚" 两类免罚机会,同一辆车同一个驾驶人每年累计可享受4次免罚机会。这项政策并非简单的 "福利",而是公安部基于5.9亿注册用户反馈推出的优化措施,旨在通过柔性执法引导车主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同时减轻车主因轻微失误造成的经济负担和时间成本。

免罚机会主要包括 "首违警告" 和 "学法免罚" 两种类型。前者针对首次轻微违章,后者是在首违之后通过学习教育再次获得免罚资格。两类免罚机会累计计算,一年最多可使用4次,用完即止。需要说明的是,该政策目前已在全国推广,但具体实施细则可能因地区实际情况略有差异。

交通违章当天就会短信提醒!交管12123的4次“免罚”机会你会用吗-有驾

适用条件

享受这4次免罚机会需同时满足几个核心条件,并非所有违章都可免罚。

首先是违章类型限制,仅适用于 "轻微交通违法行为"。具体包括:不按规定停车(未影响交通通行,驾驶人在现场或接到通知后10分钟内驶离)、违反禁令标志指示(如临时占用公交专用道未造成拥堵)、不按规定使用灯光(如夜间短距离忘记开大灯)、不按规定车道行驶(如临时借用非机动车道转弯且未影响非机动车通行)等。闯红灯、超速50%以上、酒后驾驶等严重危害交通安全的行为,不在免罚范围之内。

其次是车辆和驾驶人要求,仅限个人名下非营运小型汽车,货车、网约车、出租车等营运车辆不适用。同时,要求近1-2年内无严重交通违法记录,且以往交通违法行为均已处理完毕。

时间限制也很重要,需在收到违章通知后72小时内通过12123APP申请,逾期自动失效。同一类违章行为每年仅能免罚1次,例如今年已用免罚处理过违停,再次违停则不能重复使用免罚机会。

交通违章当天就会短信提醒!交管12123的4次“免罚”机会你会用吗-有驾

办理流程

免罚申请可全程在交管12123APP上完成,无需前往交警队,操作步骤简便。

第一步,收到违章提醒后,打开交管12123APP,进入 "违法处理" 模块查看违法详情。符合免罚条件的违章记录会标注 "可申请免罚",点击进入申请页面。

第二步,不要直接选择 "处理并缴款",应点击 "加入处理清单",此时系统会弹出教育学习选项。根据地区规定,学习方式可能是观看3-5分钟交通安全教育视频或完成 10道交通安全知识答题,正确率达标即可。学习过程中系统会不定期进行人脸核验,确保本人学习,不可快进或中途退出。

第三步,学习完成后提交免罚申请,等待系统审核。一般情况下,1-2个工作日内会收到审核结果通知。审核通过后,违章记录将消除,不记分不罚款;审核不通过则说明违章不符合免罚条件,需按正常程序处理,但不会消耗免罚次数。

整个流程熟练操作10分钟内即可完成,比传统处理方式节省时间。有车主反馈,从申请到审核通过最快仅需1小时。

交通违章当天就会短信提醒!交管12123的4次“免罚”机会你会用吗-有驾

使用提示

要充分利用4次免罚机会,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需牢记以下注意事项。

首先,免罚机会并非 "万能券",严重违章不可免罚。酒驾、醉驾、超速50%以上、逆行、高速应急车道停车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公安交管部门会依法严查严处,不存在免罚可能,切勿抱有侥幸心理。

其次,要合理规划免罚机会的使用顺序。建议优先用于罚款金额高、记分影响大的轻微违章,例如市区违停罚款 200 元的情况,就比郊区违停 50 元更值得使用免罚机会。若驾照记分所剩不多,也可优先用免罚机会处理可能导致记分的违章,避免满分学习。

再次,不同地区的政策可能存在差异。例如北京、上海年度免罚次数为2次,广州为3次,杭州为4次;上海的视频教育时长仅需30秒,其他地区可能需要3-5分钟。

最后,免罚机会是福利而非 "护身符"。开通通知权限、及时更新手机号、收到提醒后第一时间处理,这些细节有助于更好地享受政策红利。但更重要的是养成良好驾驶习惯,安全驾驶才是根本的 "免罚之道"。

总之,交管12123的4次免罚机会是一项便民措施,体现了交通管理的人性化和柔性执法理念。合理利用这些机会,既能减少经济损失,又能通过学习提升交通安全意识。但需记住,免罚只是对轻微失误的宽容,遵守交通规则、安全文明驾驶,才是每位车主应尽的责任。使用前建议查阅当地交管部门公告或咨询相关部门,了解具体规定。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