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幕,你会不会觉得挺魔幻:一个曾经广汽集团内部讲资历、拼实力的大佬,李进,刚提拔还没满三年,就被调走了,说是主动换防,实际原因嘛——大家都明白,广汽本田P7这台纯电新车,上了市,结果销量一言难尽,真要说,有点“高开低走”的意思,甚至还不如小鹏那几款被网友天天调侃的车型,关键时刻,是谁也救不了的尴尬,你说这场面,谁扛得住?
其实最初,广汽本田P7上市那会,阵仗相当唬人,做足了致敬雅阁的噱头,定价19.99万元,高管们一个个拍胸脯,说看齐经典,看齐高端用户市场,给外界营造了一种“我们要转型,新能源要起飞”的假象,可惜最后被现实狠狠上了一课。
你看看这份销量单子,4月是437辆,5月直接腰斩只剩142,6月微微回升到166,7月撑死200辆,哪怕你是铁打的高管,看到这都得咬紧后槽牙,就是不吐槽都难,市场反应就是:“这么贵的价格,你以为你还是雅阁时代的霸主?”
19.99万,讲真,对很多车迷来说,这数字压根不是买纯电中型SUV会出手的起步门槛,要知道,小鹏G6起步才17万多,买得有性价比,各种配置也不拉垮,任谁都能掂量出优劣势,结果广汽本田非要把P7摆高一点,结果直接把自己送进了“冷宫”,你说冤不冤?
细细琢磨中国新能源市场这两年,合资厂家的优势越来越弱,过去靠“品牌溢价”“合资背书”吸引新用户,现在买新能源车的,压根不看这些虚头巴脑的说词,就要性价比、科技感,最好附赠点智能互联,“有牌面又实用”才是王道,广汽本田P7这波高价致敬,结果差点把自己致敬成孤家寡人,想想真是有点讽刺。
但话又说回来,甭管什么原因,数据不会骗人,P7销量这么惨,广汽本田整体也跟着被拖下水,7月份全品牌销量才16033辆,同比跌51.81%,1-7月才17万出头,跌幅29.24%,说实话,不换人真没法交代。“屋漏偏逢连夜雨”,原本燃油车就被新能源抢走份额,新能源新品还砸了锅,内部早就暗流涌动,李进下台,或许只是“问责”的开头。
更劲爆的是,你看同一个广汽集团,广汽丰田最近反而交出漂亮成绩单,7月、1-7月全部正增长换防的逻辑就明了了啊,广汽丰田铂智3X,只要定价贴地气,营销手法接地气,很快突破合资新能源车的魔咒,高洪祥当家,做出了合适的选择,那把他空降到广汽本田,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同门兄弟,调换高管”,就是要把成功经验“移植”过来。
实际上你仔细想,换人本质就是换思想、换打法,广汽本田之前P7定价那么“自嗨”,还非做高端形象,市场都卷成啥样了?自主品牌天天恶战,动辄“大降价”“技术创新”,还有蔚来、小鹏这种“营销玩得飞起来”的竞品,合资品牌价格还比他们高,用户会买账?你拿什么跟人拼?
现在局势很简单,新领导来了,产品价格要往下走,营销也要“自降身份”,摸清市场脉搏,贴着用户心理走,如果不跟着时代做调整,还抱着“我们合资有底气”的想法,那不是被淘汰,就是被边缘化。别看P7当初宣传那么热闹,真到了要钱包投票,谁都知道该怎么选。
更何况,上有新能源国家战略,下有各路新玩家,广汽本田继续按以前的路子跑,十有八九就是一条死胡同,“致敬”可以,营销拉满更可以,可产品价格还是现实的,那是能一口吃掉整个市场份额吗?用户会被感动到转身下单吗?“合资光环”早就不香了,不是大家不怀念雅阁年代,是接受了新时代,愿意为新科技付费罢了。
你说一个企业,面对庞大的中国市场,这些年新能源崛起得太快,一大堆新品牌蜂拥而上,技术路线、营销手法比以前灵了十倍,广汽本田属于“老大哥”,却没能跟上队伍节奏,想硬杠拼品牌,却忘了市场已经是另一个战场,用户投票不是看情怀,是看实打实的价格和配置,这点才是真的“根本”。
信号已经很明显了,广汽本田要想活下去,得学会真的“放下身段”,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包括价格体系的调整、营销语言的更新,还有成本管控,要做得比自主品牌还狠,甚至将合资技术优势转化为性价比上的打击,合资反攻不是口头上的改革,这得有操作、有数据、有真诚的试错。
只能说,新官上任,高洪祥的压力不小,P7这个案例已经把“高价致敬+市场冷淡”的困局暴露无遗,后续不论怎么整,都绕不过去价格、技术、营销组合拳三板斧,盲目相信过去“经典车型”会自动赋能新产品,结果就是“雷声大雨点小”,你能想象市场还有脸一直自嗨下去吗?嗯……很难吧。
其实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广汽本田再拿P7这类产品出来,如果还是只会喊口号、致敬经典,不在关键维度做改变,不在价格决策上动真格,别人都在找突破口,你还顾着面子,那基本上只能自求多福,和销量说再见了。“市场没那么傻,消费者也不吃这一套”,所有的光环最后都得让位于数据和口碑。
有段子说过:“卖车就像办婚宴,你办的是热闹,人家看的还是实惠”,广汽本田P7前期隆重铺垫,宣传拉满,可惜嘴皮子说破,最终让消费者给判了个“冷落”,真到要交答卷了,市场只能给你打个不及格。“高开低走,归根结底,还是对趋势判断失误。”
顺着逻辑看,广汽丰田铂智3X能成功,跟着老路的广汽本田P7却失手,还不懂得反思?车市早就卷起来了,留给合资品牌的机会其实很有限,不主动去卷,很快就给卷没了,只能说明一句话:“时代在变,观念不变就得挨打。”
还有很多吃瓜网友,聊起广汽本田这次换人,都说:“早该换了,这价格是找谁商量出来的?”有点调侃,也有很多无奈,用户什么时候被高价捆绑消费了?谁还不是多看几家,货比三家的理性一族?
从广汽本田的例子来看,更多的企业高管们可能也明白,市场不是你想象的“我说了算”,是用户“选择了你”,面对新能源棋局,新人新打法才是通关密钥,旧有那套,哪怕“致敬经典”都未必有用。
你说广汽本田下一步怎么做?预算是肯定要砍的,价格体系得重构,还要想办法塑造新产品核心卖点,可能要重新定义品牌标签,聚焦智能、电动、数字互联等方向,要么就要做到底气足够,要么干脆做性价比杀手,否则还是会被暖冷不定的消费主义教育一顿。
最后回到“产品能不能打”,其实就是那句老话,“别只看自己想要什么,多问市场到底缺什么”,P7这件事儿,把本田的这几年问题暴露得淋漓尽致,结果一换人,表面很大动作,本质上还是针对价格和思路开刀,如果这次换帅能带来真正的变革,那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换人改策,到底能不能带领广汽本田破局?这个就留给时间去验证了,不然还是要被市场无情修理。
说到这,换你来评,你觉得高洪祥的新官上任,广汽本田价格和策略要改成什么样,才能有机会翻盘呢?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畅聊,给“下一步该怎么走”提点建议吧。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