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秒破百,你说这是不是疯了?
我跟你说,这零跑Lafa5一出来,我当时就想,这帮搞车的,真是不让人喘口气啊。
对了,说起这个“快”,我得跟你扯扯我早年跑科技线那会儿的事。
那时候,智能驾驶刚冒头,我跑一个关于某家公司自动泊车技术的稿子。
我当时特轴,非得把他们那套算法的数学模型扒个底朝天。
结果呢?
稿子写得跟教科书似的,专业得能把同行夸上天,可读者一看就犯迷糊。
那次,我把一个简单上楼梯的动作,写成了“多维空间向量的迭代优化”。
读者反馈就仨字:看不懂。
这事儿对我触动挺大。
后来我才琢磨明白,咱们做报道,尤其写科技,不能光盯着那堆参数和代码,得找到那个“人味儿”。
就比如现在这车圈,岚图那“泰山”,堆了四颗雷达,还弄了个三腔空气悬架,听着跟武侠小说里练的绝世武功似的。
可大家最关心的啥?
那个1.5T增程器。
说实话,这事儿就像你家楼下那老王,平时开个小面包车送货,风里来雨去,妥妥当当。
可他突然买了辆带涡轮增压的皮卡,你说他拉货还行不行?
肯定行。
但大家心里就犯嘀咕,这皮卡平时拉点小货,会不会有点“杀鸡用牛刀”的意思,油耗高不?
这1.5T增程,现在几乎成了标配。
要我说,这就像咱们吃面。
面条(电驱)才是主打,那1.5T的发动机,就是个“陪面小菜”,关键时刻搭把手。
真要拉不动,这车企早该被骂得抬不起头了。
再看坦克400,这个改款,真有意思。
硬派越野的车,后排居然塞了个冰箱,还加了屏幕。
这不就是现代版的“大隐隐于市”嘛。
咱去戈壁滩上撒欢儿,后头的老板还能舒舒服服地涮着冰可乐看电影。
这年头,连越野都得讲究个“体面”。
我记得有一次,我跑一个关于越野车适应性测试的活动。
那车在泥地里打滑,驾驶员脸都绿了。
我当时就想,这要是换成一台啥都标配的智能车,它那一堆传感器会不会被泥点子糊住,然后就变“瞎子”了?
现在这圈子,都迷上了激光雷达。
坦克400也装上了。
你猜怎么着?
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给“野路子”加了个“千里眼”。
然后,咱们把时间倒回前两年,那时候奔驰电动车刚推出来那会儿,大家还捧着呢。
现在呢?
纯电CLA预售价25万起,800V平台,866公里的续航,电耗还低。
这价格,简直是把自己的身段放得极低。
可我心里嘀咕,这牌子,真能靠“便宜”挽回局面?
这就像一个老字号饭馆,突然开始卖十块钱的盒饭,大家会觉得它接地气了,还是觉得它“掉价”了?
对了,还有日产N6那插混轿车,纯电一百多公里。
说实话,现在这个续航,有点不够看。
这就像你跟人约好去郊区野餐,结果你的电动车只能跑个来回,中间还得找地方充电,多扫兴。
我跟你说,我刚入行那会儿,写稿子总想把所有信息都塞进去,恨不得把车企的说明书都复印一遍。
有一次,我写一个新车的内饰,写了半天那缝线的针脚密度、真皮的纹理走向,结果我一朋友看了,就回了我一句:“行了,哥,你就告诉我,坐着舒服不舒服,异味大不大得了。”
这话,简直是一记闷棍。
现在我写东西,就琢磨着这个“舒服”和“不舒服”。
埃安i60,空间跟途观L差不多,估计还是奔着便宜去的。
说白了,大家都想在别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先抢到那块市场肥肉。
这圈子就是这样,你方唱罢我登场。
新的技术像潮水一样涌过来,你得赶紧抓住那个最能让你心跳加速的点,把它挖深。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众人皆醉我独醒,可真要独醒了,又觉得有点孤单。
所以啊,咱们看热闹,就得看这人与技术、人和车之间的那点较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