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突然力保燃油车!背后原因曝光,新能源车遇冷真相太扎心

最近,很多人心里可能都有个大大的问号,就是关于咱们国家对汽车行业的态度。

前些年,风向刮得特别猛,到处都在说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是“弯道超车”的国之重器,好像谁不买辆纯电动车,就跟不上时代潮流了。

可就在大家热火朝天地讨论哪个品牌的电动车续航更长、充电更快的时候,国家的一份文件,就像在滚烫的油锅里滴进了一滴冷水,让很多人一下子冷静了下来。

国家突然力保燃油车!背后原因曝光,新能源车遇冷真相太扎心-有驾

这份由工信部等七个部门联合发布的文件,明确提出了要“稳定燃油汽车消费”。

这话一出,大家就有点蒙了:这是怎么回事?

不是说好了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吗,怎么突然又回过头来要“保”燃油车了?

这到底是政策的急转弯,还是背后有我们没看懂的更深层次的考虑?

其实,这事儿一点也不矛盾,反而体现了国家在下一盘大棋时的清醒和务实,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背后的道理。

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最基本的国情,那就是咱们国家太大了,发展也极不均衡。

我们不能只盯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几个大城市看,那里的充电桩可能随处可见,绿色牌照的汽车也越来越多。

但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中西部地区、广大的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市场,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到2023年底,我们全国的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了3.4亿辆,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而在这之中,新能源汽车的数量是多少呢?

刚刚突破2000万辆。

这个数字虽然增长很快,值得骄傲,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它在整个汽车大家庭里,占比还不到百分之六。

剩下的超过3.2亿辆,是实实在在的燃油车。

这3.2亿辆燃油车,绝不仅仅是一堆钢铁机器,它背后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庞大产业链。

从上游的钢铁、化工、橡胶,到中游的发动机、变速箱等成千上万个零部件的生产制造,再到下游遍布全国各地的4S店、汽车维修厂和加油站,这条链条上挂着的是几千万人的工作岗位和家庭生计。

同时,每年燃油消费所产生的税收,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钱最终会用来修路、建桥、发展教育和医疗。

国家突然力保燃油车!背后原因曝光,新能源车遇冷真相太扎心-有驾

如果真的像一些人说的那样,对燃油车搞“一刀切”,让这个庞大的体系突然停摆,带来的社会震动和经济损失将是无法估量的。

所以,国家提出“稳定燃油汽车消费”,首要考虑的就是“稳”,稳住经济的基本盘,稳住就业,保障民生,避免经济出现“硬着陆”的风险。

这是一种对全局负责任的体现,是真正的深思熟虑。

其次,我们得看看市场自己的选择,老百姓用真金白银投出来的票,往往比任何口号都来得真实。

现在马路上的车,除了纯电动车,有一种车型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多起来,那就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特别是像比亚迪的DM-i技术,几乎已经成了很多家庭购车的首选。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它恰好解决了当下中国绝大多数家庭最核心的用车痛点。

我们可以设想一个最普遍的场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家庭,家里只有一辆车。

周一到周五,主要是在市区里开,上下班、接送孩子,每天的行驶距离可能也就三四十公里。

这种情况下,插电混动车就用电,回家在自家停车位或者用便携充电枪就能充电,每公里的电费可能就一两毛钱,比坐公交车还划算,既经济又环保。

到了周末或者逢年过节,想带着家人回一趟几百公里外的老家,或者去个远点的风景区自驾游,这时候燃油发动机就派上用场了,加满一箱油能跑上千公里,完全不用担心续航问题,更不用在高速服务区为了一个充电桩排上几个小时的长队。

这种“城市用电、长途用油”的模式,既享受了电动车低廉的使用成本,又彻底摆脱了纯电动车的续航焦虑和补能焦虑。

对于只有一个购车指标、需要一辆车解决所有出行需求的家庭来说,这无疑是现阶段最完美、最务实的解决方案。

市场是聪明的,消费者的选择证明了这一点。

反过来看,纯电动车虽然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它在现阶段的短板也是客观存在的,开过的人都深有体会。

国家突然力保燃油车!背后原因曝光,新能源车遇冷真相太扎心-有驾

比如,一到冬天,尤其是在北方地区,电池活性降低,续航里程打个对折都是很常见的事,本来显示能跑五百公里的车,可能跑个两百多公里就得赶紧找地方充电了,这种不确定性让人心里很不踏实。

节假日期间,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充电桩前排起长龙的景象,相信很多人在新闻里都看到过,原本几个小时的旅程,因为排队充电可能要耗上一整天,极大地影响了出行体验。

再有就是用车成本,虽然电费便宜,但纯电动车的保险费用普遍要比同级别的燃油车贵上一截,每年多出来的保费,都够加不少油了。

更让车主头疼的是保值率,一辆开了三五年的电动车,卖二手的时候价格可能会让你大跌眼镜,如果电池出现严重衰减需要更换,那笔高昂的费用甚至可能比这辆二手车的残值还要高。

这些都是摆在眼前非常现实的问题,也是很多消费者在选择纯电动车时犹豫不决的原因。

最后,我们把视野再放宽一些,看看技术本身和国际上的趋势。

很多人有一种刻板印象,觉得内燃机已经是夕阳技术,没什么发展前途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内燃机技术其实一直在进步。

比如,我们国家的潍柴动力,研发的柴油机热效率已经突破了53%,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世界纪录。

丰田、广汽等车企在汽油机技术上也在不断寻求突破。

这些进步意味着燃油车可以变得越来越省油,越来越环保。

与此同时,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的动力电池,虽然发展很快,但在能量密度、安全性、成本控制和原材料供应等方面,依然面临着不小的技术瓶颈。

再看看国外,即便是当初态度最坚决要淘汰燃油车的欧盟,现在也开始给使用合成燃料的“电子燃料”留下了口子,这说明全世界都在重新审视能源转型的路径,意识到技术路线应该多元化,而不是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所以,我们国家提出“稳定燃油汽车消费”,并不是要放弃发展电动车,开历史的倒车,而是采取了一种更加成熟、更加稳健的“两条腿走路”的策略。

一方面继续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普及,另一方面也要稳住燃油车这个庞大的基本盘,推动其向更高效、更清洁的方向发展。

这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道理其实很简单:如果你家里有方便的充电条件,买一辆纯电动车作为家里的第二辆车,主要用于城市代步,那体验会非常好。

但如果你的家庭目前只打算拥有一辆车,并且需要它承担起通勤、旅行、回老家等各种任务,那么在现阶段,选择一辆技术成熟的燃油车或者一辆灵活方便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无疑是更稳妥、更安心的选择。

这无关对错,只关乎现实和需求。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