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辅助驾驶实测:特斯拉碾压夺冠,国产车表现惨淡,差距惊人?

最近,大伙儿的手机估计都被一个汽车测试的报告给刷屏了吧?

说的就是那个懂车帝搞的,找了三十多款市面上最热门的智能汽车,拉到一个封闭场地里,来了场真刀真枪的“大比武”,专门测它们的高速辅助驾驶功能。

这结果一出来,可真是掀起了轩然大波,网上说什么的都有。

高速辅助驾驶实测:特斯拉碾压夺冠,国产车表现惨淡,差距惊人?-有驾

有人说,你看你看,国产车吹了半天,一到真格的时候全露馅了;也有人说,这测试也太难了,简直是故意刁难人,现实里哪有这么巧的事儿。

一时间,支持的、骂的、看热闹的,吵成了一锅粥。

那么,这事儿到底该怎么看?

咱们今天就放下那些激动的情绪,像街坊邻居唠嗑一样,平心静气地把这事儿从头到尾捋一捋。

首先,咱们得明白,这次测试到底考了个啥。

它可不是咱们平时考驾照那种常规项目,而是专门挑了些高速上最吓人、最容易出大事的场景来模拟。

你想想看,你正开着车,系统帮你稳稳地跟着前车,突然间,前车开进一个模拟的黑漆漆的隧道里,一下子从你眼前消失了,而就在它消失的那个位置,停着一辆一动不动的事故车。

高速辅助驾驶实测:特斯拉碾压夺冠,国产车表现惨淡,差距惊人?-有驾

这时候,你的车能不能反应过来,及时刹住?

这就是其中一个项目。

还有更邪乎的,比如开着开着,旁边车道突然横过来一辆大卡车,或者路边突然冒出来一个“鬼探头”的障碍车。

这些情况,别说是电脑系统,就是我们开了十几年车的老司机碰上,心里也得咯噔一下,手心直冒汗。

所以,当看到最后总的通过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四的时候,咱们先别急着下结论说现在的车都不行。

这就像考试,考官没出基础题,上来全是附加的奥数难题,能及格的自然是少数,但这并不代表所有学生平时连加减乘除都不会。

这次测试的意义,就是想看看在最极端的压力下,这些车的“智商”上限到底在哪儿。

高速辅助驾驶实测:特斯拉碾压夺冠,国产车表现惨淡,差距惊人?-有驾

在这种“地狱难度”的考场里,特斯拉的表现确实很抢眼,它的两款车通过率超过了八成。

尤其是在处理那个“鬼探头”的项目时,它那个变道躲避的动作,干脆利落,确实有两下子。

马斯克本人也很得意,说这是算法的胜利。

这话咱们得听,也得分析。

特斯拉搞这套纯视觉方案(就是主要靠摄像头)已经很多年了,它在全球有上百万辆车每天都在路上跑,等于有上百万个“学生”在帮它收集各种路况数据,然后把这些数据传回“学校”,让它的“大脑”,也就是算法,不断地学习和进化。

所以,它就像一个见多识广、经验极其丰富的老司机,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确实很强。

这一点,我们得承认,人家起步早,下的功夫深,这是它的优势,也是我们需要学习和追赶的地方。

高速辅助驾驶实测:特斯拉碾压夺冠,国产车表现惨淡,差距惊人?-有驾

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的国产车“集体翻车”了呢?

这口锅,扣得有点太大了,也不公平。

咱们得仔细看看里面的门道。

首先,报告里也提到了,长城旗下的魏牌蓝山,作为传统车企出来的选手,表现就相当稳健。

这就说明,“国产车”这个标签太笼统了,我们内部也是百花齐放,有不同的技术路线。

像长城这样的老牌车企,造车理念可能更偏向于保守和稳妥,在开发智能驾驶的时候,会把安全放在一个极高的位置,宁可功能上不那么激进,也要保证基础的可靠性。

这恰恰证明了我们汽车工业的成熟和多样性,不是只有一种声音。

再来说说那些被点名的新势力品牌,比如问界、小米、理想,它们在某些项目里确实表现不佳。

高速辅助驾驶实测:特斯拉碾压夺冠,国产车表现惨淡,差距惊人?-有驾

这是为什么呢?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很关键的问题:硬件和软件的关系。

现在很多朋友买车,都喜欢看配置单,觉得车上装的激光雷达越多,芯片算力越高,这车就越智能、越安全。

这次测试,可以说是结结实实地给大家上了一课:硬件堆得再高,软件算法这个“脑子”跟不上,也是白搭。

打个比方,你给一个人配上了最顶级的望远镜、顺风耳,可他自己不知道怎么分析看到和听到的信息,那也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现在很多新势力车企,就是走了这条“多传感器融合”的路线,车上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全都有,理论上能看得更远、更全面。

但问题在于,这么多“眼睛”和“耳朵”传回来的信息,怎么快速、准确地整合到一起,让“大脑”做出最优决策,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软件工程。

高速辅助驾驶实测:特斯拉碾压夺冠,国产车表现惨淡,差距惊人?-有驾

有时候信息太多,反而会互相干扰,让系统“犹豫不决”,零点几秒的黄金反应时间就这么错过了。

所以,这次的测试结果,暴露的不是我们硬件不行,恰恰相反,我们的硬件配置很多都是世界顶级的,我们真正需要花大力气去补课的,是软件算法这个“内功”。

这不叫“翻车”,这叫“成长中遇到的难题”,是一次非常宝贵的“错题集”。

这场测试除了引发行业内的技术讨论,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更有现实的警示意义。

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现在市面上所有的车,不管它宣传得多么神乎其神,都还只是L2级别的“辅助驾驶”,绝对、绝对不是“自动驾驶”。

什么叫辅助?

就是它来帮你,但主意还得你来拿,责任还得你来负。

高速辅助驾驶实测:特斯拉碾压夺冠,国产车表现惨淡,差距惊人?-有驾

你可以把它当成一个技术高超、反应迅速的“副驾驶”,它能帮你盯着路况,在你分神的时候提醒你,甚至帮你踩一脚刹车,但你绝不能把方向盘完全交给它,自己撒手不管去看手机、去睡觉。

测试里超过一半的碰撞,都是因为驾驶员的过度信任造成的。

生命只有一次,把自己的安全完全寄托在一个还在不断学习和完善的系统上,是对自己和路上所有人的不负责任。

所以,这次懂车帝的测试,虽然结果看起来有点“扎心”,让一些车企和车主脸上无光,但从长远来看,对整个中国智能汽车行业的发展是件大好事。

它就像一次非常严格的年度体检,虽然查出了一些问题让人心里不舒服,但总比小毛病一直拖着,最后酿成大问题要强得多。

它用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告诉所有车企,别光顾着在发布会上吹嘘屏幕有多大、零百加速有多快,先把刹车、转向这些最基本的安全功课做好。

也提醒我们消费者,要理性看待智能驾驶技术,既要享受它带来的便利,也要清楚它的能力边界。

这次的“冷水”浇下来,能让整个行业都冷静一下,把更多的精力从营销的噱头转移到核心技术的研发上,这才是我们真正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该走的正道。

我们不怕发现问题,就怕发现不了问题,或者发现了问题还假装看不见。

正视差距,埋头苦干,我们自己的智能汽车,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越来越靠谱。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