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以下是根据你给出的文章内容和对和菜头风格的分析,按照其结构和特征重组后的1000字文章,突出犀利幽默、逻辑严密、语言简洁、反讽幽默等风格——
---
谁能料到,科技进步到今天,开辆新势力新能源汽车还能玩点《极限竞速》现实版?张女士,堂堂小鹏P7+首批车主,这回算是体验到了什么叫“人车合一”——可惜不是掌控之妙,而是方向盘突然罢工。这让人不禁反思,智能汽车究竟智能到了哪里?是能体贴入微,还是能默默罢工?
事情发生得毫无征兆。7月初的一天,张女士刚上高架,意气风发,计划给新能源小鹏来个都市巡游,没开几百米,方向盘突然就像老家的石磨盘一样,无论怎么使劲都不肯就范。此时警报灯闪烁,仪表盘冷漠地提醒:“请检查电子助力转向系统”——意思很明确:别开了,劝你还是老老实实靠边停。
有意思的是,这一幕仿佛有预兆。就在前一天,张女士刚和小鹏工作人员研究过这个“卡关”现象。原来近期不少车主吐槽,P7+的转向机似乎天生怕水。一旦漏水,短路随之而来,方向盘就会罢工。张女士高瞻远瞩地跑到4S店,提出要不要拆开看一眼。结果售后人员给她上了道“心安剂”——说车子早已打过胶,放心开,天塌不下来。
“打胶”二字,听起来像包治百病的秘方。张女士追问之下才明白,这就是给转向机接口封个防水。更有趣的是,这药下得竟然悄无声息——车是在去年12月提的,胶却是在2月首保时打的。问及当时有没有专门告知,答曰:“没有通知过”。就像给牙齿补了个洞,牙医却寄希望患者永远吃不出砂糖的味道。
新车、科技、品质感、智能化,这一长串标签哪项不是新势力汽车的金字招牌?可一遇到现实考验,科技的光环瞬间黯淡,转向助力电机连个漏水都防不住。张女士明明已在社群看到同车型有问题,主动出击检查,却得来个“你和没事”的安慰。第二天方向盘“光荣罢工”,这效率可比北京的早高峰还堵。
当然,故事还没到最高潮。当张女士把这段经历发到社交平台后,弯道超车变成了弯道封号。帖子视频瞬间被投诉下架,全是“侵权”之名。处理方式令人唏嘘:问题没解决,先把发声的人“消音”。正如张女士愤愤不平地说,这不是处理事情,是处理人。不禁让人怀疑,舆论管理是不是比产品检测更智能。
事实上,小鹏汽车并非毫无行动,5号的时候,厂方更换了整套转向器总成。可张女士要求的不止如此,她要一个道歉,要合理的解释,要个像样的补偿。打了胶能放心?没提前告知能理解?恐怕任何一个消费者面对突如其来的转向失灵,心里都难免堵得慌。售后主任这头也只能复读机似地说“会有公司专人联系您”,而记者的联系方式也静静搁那,截止发稿时一片寂静。
如果说新势力的造车逻辑是互联网思维,那么他们处理售后与舆情的方法未免太像打补丁。用“打胶”解决硬件漏洞,这思路倒确实互联网:出了让人抓狂的bug,先打个补丁试试,撑过评测期就是胜利。不告诉用户、不承认问题,等于关闭了弹窗提示,反正用户早被绕晕。
问题是,车毕竟不等同于App。谁都知道掉帧、卡死最多重启,而失灵的方向盘可能就是车毁人亡。一味地“打胶”塞漏洞,线下不透明,线上消声音,结果就是一颗“信任胶”打得更透。但方向盘打死之后,消费者的耐心也会拧到极限。
或许小鹏官方还在酝酿一场答复,但在智能和真诚之间,这道关卡可没“胶”可打。张女士的遭遇无疑给所有智能汽车厂商敲了警钟:用数据和技术为用户带来体验的同时,也记得开窗透透气,别让封胶变成封口。
所谓智能出行,首先应是安心出发。在下次你握住方向盘之前,愿所有“智能汽车”都能先学会坦坦荡荡地解决问题。这条路上,没有什么补丁可打,只有信任可修。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