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那种感觉吗?当你安坐进汽车座椅,一切都恰到好处。你的背部得到支撑,双腿也恢复了自然姿势,即使驾驶了几个小时,你仍然感觉神清气爽,就像刚刚开始旅程一样。
这就是合适的汽车座椅的魔力所在。但问题是:并非所有汽车座椅都生而平等。有些制造商投入大量资源来打造完美座椅,而另一些制造商似乎认为添加一些泡沫和织物就能解决问题。相信我,你的身体能体会到其中的差别,尤其是在从拉各斯到阿布贾的长途驾驶,或者任何长途旅行之后。
舒适的汽车座椅不仅仅是为了奢华或炫耀。它关乎您的健康,关乎您对道路的专注,也关乎您是否能顺利抵达目的地,迎接新的一天,还是需要预约脊椎按摩师。
好的座椅能够支撑脊柱的自然曲线,合理分配体重,并根据不同的体型进行调整。糟糕的座椅呢?每隔几分钟就得换个地方,双腿麻木、肩膀酸痛、背痛难忍,让你怀疑这段旅程是否值得。
这个话题之所以有趣,是因为它实在难以预测。有时昂贵的汽车会让人感觉不尽如人意,而更实惠的选择却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舒适体验。价格标签并不总是能说明一切。我坐过豪华车,座椅感觉像木凳一样;也体验过经济型汽车,座椅却像舒适的扶手椅一样舒适。
在这里,我们将分析五款在舒适性方面绝对称得上完美的车型,以及五款完全不尽如人意的车型。无论您是想选购新车,还是仅仅想知道这些车的优劣,您都能从中找到一些令人大开眼界的信息。
座椅舒适的汽车
1. 本田雅阁 2023
坐进2023款本田雅阁,感觉就像忙碌了一天后回到家一样。这些座椅拥有非凡的驾乘体验,让您完全忘记自己正坐在车里。本田的工程师们花费了数年时间,不断优化缓冲密度,效果显而易见。前排座椅采用多层不同硬度的泡沫,在您需要支撑的部位提供支撑,同时在最需要舒适感的部位保持柔软。
长途驾驶者绝对会喜欢这款座椅,因为它的腰部支撑确实有效。很多车都声称有腰部调节功能,但雅阁的腰部支撑系统确实与众不同。你可以进行微调,使其贴合脊柱曲线,即使连续驾驶八小时,支撑依然稳定。
座椅靠垫在转弯时提供恰到好处的侧向支撑,不会像某些跑车那样挤压您。这种运动感与舒适性的平衡很难实现,但本田却完美地做到了。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温度调节功能。2023款雅阁配备了通风座椅,可通过皮革上的穿孔主动循环空气。在炎热天气下,这项功能可让您的驾驶体验从汗流浃背、不适感转变为凉爽舒适。
加热功能同样出色,升温迅速,不会像某些系统那样产生恼人的热点。材质也至关重要。皮革触感高档,不滑腻,缝线即使日常使用也能保持完美。
多种可调节选项,助您掌控自如。电动控制装置可让您精准调节座椅高度、倾斜度、腰部支撑和大腿伸展度。记忆功能可存储三种不同的驾驶员配置文件,非常适合共享车辆的家庭。
后排乘客也同样被忽略。后排座椅拥有充裕的缓冲和恰到好处的轮廓,能够为成年乘客提供数小时的舒适支撑。座椅角度设计也避免了后排座椅设计不佳的车辆所带来的那种向前滑动的感觉。
2. 马自达 CX-5 2024
马自达关于座椅的理念在 CX-5 2024 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他们的工程师广泛研究了人体生理学,研究了在不同驾驶条件下身体与座椅的相互作用。
这项研究成果赋予了我们专为您体型量身定制的座椅。坐垫能够完美保持其形状,避免了劣质座椅使用几年后出现的松弛、磨损感。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骨盆支撑。马自达设计的座椅旨在将您的骨盆保持在自然直立的位置,从而促进脊柱的正确排列。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听起来可能很专业,但每次旅程结束后,您的背部都会感谢您。
座椅底座长度能够有效适应身高和体重的驾驶者,而这正是许多制造商所苦苦挣扎的。身材较矮的驾驶者不会感到腿部悬空,而身材较高的驾驶者则能获得充足的腿部支撑,不会出现压力点。
座椅的软硬度恰到好处,既能支撑身体,又能提供舒适的乘坐体验。有些人喜欢云朵般柔软的座椅,有些人则喜欢稳固的支撑,但 CX-5 却能同时满足这两种需求。刚坐下时,座椅会略微有些硬,有些人可能会对此有所质疑。不过,体验二十分钟后,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这种硬度至关重要。你的身体会自然地融入座椅,不会陷得太深,无需刻意用力就能保持正确的坐姿。
侧支撑值得称赞,它既能在激烈驾驶时提供足够的支撑,又能在日常通勤中保持低调。侧支撑不会压迫您的身体侧面,也不会限制您上下车时的移动。材料的选择体现了马自达对品质的执着。
即使是底层布艺内饰,也经久耐用,触感舒适。皮革材质的柔软质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优雅优雅,进一步提升了乘坐体验。后排乘客也能享受到类似的舒适度,适当的缓冲深度和靠背角度,有效防止长途旅行疲劳。
3. 丰田凯美瑞 2023
丰田深知,可靠的舒适性与机械可靠性同等重要。凯美瑞 2023 款提供多年驾乘体验,始终保持舒适。这些座椅不会像某些竞品那样迅速失去支撑性。泡沫材质抗压缩,即使使用数千小时后仍能保持其结构。
人体工程学设计原则引领着每一处曲线和轮廓。座椅靠背顺应您脊柱的自然S形,从尾骨到肩胛骨提供支撑。这种持续的支撑可防止因座椅设计不佳而困扰驾驶员的下背部疼痛。
座垫采用瀑布式边缘设计,有效减少大腿后侧压力,在长途驾驶中保持血液循环畅通。这个小细节,却能带来显著的舒适感。
调节范围宽广,可适应各种体型。无论您身高五英尺还是六英尺五英寸,都能找到舒适的驾驶姿势。倾斜度调节顺畅,让您找到理想的角度,让双脚自然地踩到踏板,而不会感到费力。
腰部支撑充气调节采用气动方式,可实现精准的个性化定制。与机械腰部调节器以明显的增量移动不同,这款气动系统可提供无级调节。
座椅加热器的升温速度比大多数竞品更快,两分钟内即可达到舒适温度。热量均匀分布在整个座椅表面,不会产生令人不适的热点。通风系统能够有效地引导空气通过穿孔皮革,尽管其通风效果不如本田雅阁的系统那么强大。
尽管如此,它在炎热天气下仍然提供了显著的缓解。后排乘客受益于宽大的座椅衬垫和合适的轮廓,为成年人提供舒适的支撑。中间位置甚至提供了不错的舒适度,这对于通常不太舒适的座椅位置来说实属难得。
4. 斯巴鲁傲虎 2024
斯巴鲁以实用性和舒适性著称,傲虎2024完美地延续了这一传统。其座椅提供卓越的长途舒适性,无论是越野自驾游还是日常长途通勤,都能满足您的需求。
坐垫厚度适中,填充物充足,但不会感觉臃肿。厚实的缓冲垫能够有效吸收路面颠簸,并与悬架协同作用,有效隔离剧烈颠簸。
座椅轮廓设计值得特别关注,因为斯巴鲁采用了与竞争对手不同的设计理念。他们没有采用那种会紧紧包裹你的强硬支撑,而是设计了柔和的轮廓,引导你的身体进入合适的位置,同时保证活动自由。
这种方法非常适合日常驾驶,无需赛车级别的侧向支撑。靠背的曲率与人体脊柱的平均形状非常吻合,在很多情况下减少了腰部调节的需要。
选材考量耐用性和舒适性。标配的布艺座椅透气性极佳,避免了炎热天气下的粘腻感。此外,它还具有出色的防污性能,非常适合有孩子的家庭。皮革座椅手感厚重,做工精良,避免了某些车型常见的塑料质感。优质的缝线工艺确保这些座椅经久耐用。
电动调节控制器响应精准,调节范围宽广,操作流畅。值得一提的是大腿伸展功能,因为它在驾驶员和乘客座椅上均可调节,而这并非总是如此。这项伸展功能可为身材较高的乘客提供关键支撑,避免大腿受压。
加热座椅加热效果极佳,三档温度设置让您轻松调节至自己喜欢的温度。后排座椅舒适度在同级别车型中名列前茅,支撑性极佳的坐垫和靠背让成年乘客在长途旅行中倍感舒适。
5. 沃尔沃 XC60 2023
瑞典工程理念将人性化舒适性和安全性置于首位,而XC60 2023完美诠释了这一理念。坐在这些座椅上,感受与其他车辆截然不同。沃尔沃与骨科专家合作,设计出能够有效促进脊柱健康的座椅。最终,座椅能够显著降低驾驶员疲劳,其效果有实际医学研究支持,而非仅仅停留在营销宣传层面。
坐垫结构采用多种密度的海绵,精心布局,以支撑不同的身体部位。较硬的海绵支撑您的下背部和骨盆,而较软的海绵则为您的肩部和大腿提供缓冲。
这种变化创造了兼具支撑性和舒适性的座椅体验。座椅框架本身会略微弯曲,使整个座椅能够吸收冲击力,而不是直接传递到您的身体。这种细微的移动虽然不易察觉,但却能提升舒适度。
侧支撑达到了极佳的平衡性,稳固支撑,不会让您感到束缚。支撑可调节,让您根据驾驶风格调整支撑。皮革的柔软质感和天然纹理,使其品质一流。沃尔沃采用半苯胺涂层处理,手感极佳,同时有效耐磨。空调系统的穿孔采用激光精准切割,并经过精心设计,以实现最大气流。
按摩功能将这款座椅打造成真正的舒适港湾。多种按摩程序针对不同肌肉群,以细微的动作放松身心,同时又不分散注意力。按摩强度可从轻柔到强劲调节。
空调系统无缝集成了暖风、冷风和通风功能。您可以根据需要同时运行这三个系统,无论外部环境如何,都能营造舒适宜人的微气候。后排乘客也能享受到同样的舒适体验,拥有支撑性强、软垫舒适的座椅,让长途旅行真正愉悦。
座椅不舒服的汽车
1. 日产 Versa 2023
预算限制显然影响了Versa 2023的座椅设计,不幸的是,乘客为此付出了代价。从坐下的那一刻起,这些座椅就感觉扁平,支撑性不足。缓冲垫密度不足,导致坐感僵硬,几乎是硬邦邦的,而且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坐感会越来越不舒服。大约一个小时的驾驶后,大多数人都会开始频繁变换姿势,寻找根本不存在的舒适感。
这款车几乎没有腰部支撑。靠背略微弯曲,但不足以有效支撑您的下脊柱。这种支撑的缺失迫使您的背部肌肉不断用力以保持正确的姿势,从而导致疲劳和不适。身材较高的驾驶员会面临额外的挑战,因为座垫长度不足以支撑大腿。您的腿部最终会承受不住重量,导致压力点出现,最终导致麻木。
材料质量清楚地体现了成本削减措施。布艺内饰摸起来薄且粗糙,缺乏优质材料的耐用性。中等强度使用后,这种面料会出现磨损和起球现象。在日常使用中,填充物会迅速压缩,在您最常坐的地方形成永久性凹陷。用不了一两年,这些座椅的触感就会比新座椅更糟糕。
调节选项少之又少,而且简陋。手动调节幅度很大,很难找到最合适的位置。腰部支撑完全没有调节功能,让腰部不适的驾驶者只能苦苦寻找市面上的靠垫。
座椅角度调节范围有限,因此找到舒适的踏板伸展度并同时保持适当的背部支撑变得颇具挑战性。后排座椅的衬垫较薄,靠背角度过于直立,使乘客感觉像是被架空,而非舒适地坐着。
2. 吉普指南者 2023
Jeep以越野性能著称,但指南者 2023 的座椅舒适性却并非如此。这些座椅更注重运动外观,而非长时间乘坐的舒适性。支撑结构过于激进,在正常驾驶时会不必要地挤压您的身体两侧。虽然这在越野驾驶中可能有所帮助,但日常通勤者会觉得它限制性太强,乘坐不舒适。
坐垫的硬度从支撑性到令人不适的硬邦邦。泡沫密度的选择似乎更多是为了耐用性而非舒适性,导致坐垫感觉僵硬,既不柔软也不贴合您的体形。在长途驾驶中,这种过硬的坐垫会造成压力点,尤其是在您的大腿下方和腰部。您会发现自己需要不断调整坐姿,却始终无法找到缓解压力的方法。
座椅轮廓与平均体形不相符。腰部支撑在某些区域凸起过度,而在其他区域则支撑不足。座椅形状与人体解剖学的不匹配会迫使您的脊柱处于不自然的位置。座椅底座倾斜的角度会使您略微向前滑动,需要持续的肌肉发力才能保持姿势。这种细微但持续存在的问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严重的疲劳。
材质选择颇有不足。底布面料摸起来粗糙,透气性差,天气暖和时容易背汗。皮革面料虽然能改善质感,但无法解决根本的结构问题。
缝线质量乍一看还不错,但经常会过早磨损。后排座椅也同样存在问题,坐垫又硬又平,支撑性很差。靠背角度偏直,加上硬邦邦的衬垫,给后排乘客带来了不舒适的体验,尤其是在超过三十分钟的行程中。
3.三菱幻影2023
成本削减措施影响了Mirage 2023的方方面面,座椅更是体现了这一点。坐下后,座椅的填充物极少。薄薄的坐垫在身体重量的作用下会迅速压缩,让你感觉几乎直接坐在座椅框架上。随着驾驶时间的延长,这种感觉会越来越不舒服。
背部支撑范围从极小到完全没有,具体取决于您的身高和体型。靠背缺乏适当的轮廓,几乎呈平面状,无法支撑脊柱的自然曲线。
如果没有这种支撑,你的背部肌肉会为了保持正确的姿势而过度劳累,从而导致快速疲劳和不适。头枕的位置和角度也感觉不对,经常会把你的头部压在一个尴尬的位置,既不舒服,也没有足够的安全支撑。
座椅底座的设计会给各种身材的驾驶员带来困扰。身材较矮的驾驶员会发现大腿下方支撑不足,而身材较高的驾驶员则会发现坐垫过早收拢,导致大腿得不到支撑。座椅边缘坚硬且做工粗糙,会在血液循环中形成压力点,导致长时间驾驶时出现麻木感。这种麻木感迫使驾驶员频繁变换坐姿,分散了驾驶注意力,也未能完全解决舒适性问题。
材质与预算定位相符。面料摸起来很廉价,而且粗糙,正常使用下很快就会磨损。阳光照射后颜色会明显褪色,而且薄薄的面料很容易拉扯和钩住。中央扶手没有衬垫,所以你的肘部会靠在硬塑料上。
座椅调节装置感觉脆弱不精准,经常需要多次尝试才能调整到位。后排乘客的舒适度同样不佳,缓冲垫几乎不存在,靠背也难以提供有效支撑。驾驶这辆车的旅途与其说是愉快的旅程,不如说是一场耐力测试。
4. 雪佛兰 Trax 2023
体验Trax 2023的座椅时,失望感很快就油然而生。通用汽车在设计这些座椅时,优先考虑的是外观而非功能,导致座椅造型在照片上看起来不错,但在实际使用中却不尽如人意。
这种造型的轮廓不符合人体结构,迫使你的身体处于尴尬的姿势。所谓的腰部支撑其实就是一个小小的凸起,但它却压错了背部的位置,带来的不是缓解,而是不适。
前排和后排座椅都存在坐垫密度问题。泡沫一开始感觉过软,虽然一开始可能感觉很舒服。然而,这种柔软度意味着坐垫在体重作用下很快就会耗尽。
最终,你会坐在毫无支撑力的压缩泡沫上,基本上是靠在下方坚硬的座椅结构上。如果你体重较重,这种触底反应会更快发生,但即使是体重正常的乘客,在长途旅行中也会经历这种情况。
座椅尺寸比例似乎很奇怪。靠背高度对某些人来说还算合适,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头部却高过支撑区域。坐垫宽度感觉很窄,让体型较大的乘客感到拥挤。
座椅深度无法很好地适应不同腿长,导致一些驾驶员大腿支撑不足,而另一些驾驶员则觉得座椅太长。这些尺寸问题使得许多体型的驾驶员几乎无法找到真正舒适的坐姿。
即使是高配车型也没有空调控制功能,所以这些座椅夏天会热得让人不舒服,冬天则会冷得让人不舒服。部分车型使用的类似乙烯基的材质贴在皮肤上感觉黏糊糊的,而且完全不透气。皮革材质虽然能改善质感,但并不能解决潜在的结构问题。
车缝经常会过早松脱,而且材料很快就会磨损。后座乘客可能最容易受到影响,因为填充物很少,支撑性差,而且感觉很局促,即使是短途旅行也不舒服。孩子们可能更容易适应,但成年后座乘客会分秒必争地等待着到达目的地。
5. 起亚 Rio 2023
预算限制严重影响了里约2023冬奥会的内饰,座椅也明显体现了这些限制。座椅的填充厚度勉强够用,在乘客和硬质座椅框架之间提供的缓冲微乎其微。
长途驾驶时,你甚至能透过薄薄的衬垫感受到车架结构的冲击,这在现代车辆中是绝对不会发生的。缺乏适当的缓冲会让颠簸的路面变成痛苦的体验,因为每一个细微的不协调都会直接传递到你的身体上。
靠背设计未能提供有效的脊柱支撑。其形状接近人体工程学设计,但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其曲线与脊柱的自然形状不符,导致下背部出现空隙,从而导致不良姿势。
靠背上方会不自然地将肩膀向前推,导致许多驾驶者在驾驶这款车时弯腰驼背。头枕位置过前,会使头部前倾,造成不适,从而加剧问题。
座椅宽度和深度尺寸似乎专为身材较小的人设计。中等身材的成年人会觉得这些座椅局促而局促。狭窄的坐垫宽度会迫使双腿不自然地并拢,造成不适,并阻碍血液流动。
坐垫深度太浅,无法有效支撑大腿,导致压力点和麻木感。侧垫应该提供支撑,而不是造成不适感,导致进出不便,而且在驾驶过程中也没有任何实际益处。
材质的优劣一眼就暴露了这辆车的廉价本质。布艺内饰摸起来粗糙单薄,经常使用后很快就会磨损。接缝经常过早脱落,而且面料起球、褪色也很明显。由于没有电动调节选项,手动调节杆只能粗略地调整座椅位置,很难进行精细调整。
手动控制按钮感觉很廉价,有时会卡住或需要用力过猛。后排座椅延续了不舒适的设计,几乎没有软垫的长椅感觉更像是临时搭建的休息平台,而不是真正的座椅。成年后排乘客很快就会抱怨,尤其是在行程超过二十分钟或在崎岖不平的路面上。
全部评论 (0)